【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背健身挺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康复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背健身挺
技术介绍
脊柱和背部是生命的支柱,其经络穴位密布,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地方和通道,被中医称为阳脉之海。在中国9成以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疾病”有70多种病症因与脊椎力学平衡失调,背部保健手段被动有关,被称为脊源性疾病。现代康复医学主张对脊源性疾病的防治,除了采用中医传统的导引,按跷,砭术,药熨等非手术治疗手段之外,要更加注重体疗、理疗、工疗及心理治疗和自身功能训练,提倡运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主动或被动的运动方式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籍此解决最常见的“躯体化疾病”,功能性障碍,文献1[纪树荣主编《运动疗法技术学》(2)华夏出版社:2011年,9~10.]可是,在该领域内出现的户外腰背按摩器,脊柱运动辅助器,所循路径仍是采用器械单一转动,限制自身功能活动,进行局部振动捶击,按摩,牵引来消除疲劳或病症的方式,其过于被动的方式,人机功能协同,转化不足的缺陷,不利于调动使用者的主动精神,整体的自身功能的训练,不利于通过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背健身挺,其包括:厢式车架⑴导引装置⑵功能装置⑶护颈装置⑷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装置⑶是一种功能组合辊,其包括枕辊﹙31﹚背辊﹙32﹚腰辊﹙33﹚足辊﹙34﹚皆安装在所述厢式车架⑴上;所述导引装置⑵是一种自力传动系统,其包括垫板﹙21﹚功能球﹙22﹚,所述护颈装置⑷是一气孔弹性护具,分别安装在所述厢式车架⑴内;它通过使用者的仰卧,自力传动,肢体导引,驱动所述导引装置⑵所述功能装置⑶在脊柱一线两侧同步运动,所述厢式车架⑴两侧的壁厢1R为桁构式弧臂状结构与等同多根横梁﹙13﹚对称焊接而成;其组件包括下纵梁﹙11﹚上纵梁﹙12﹚后支柱﹙14﹚枕辊支座﹙15﹚足辊支座﹙1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背健身挺,其包括:厢式车架⑴导引装置⑵功能装置⑶护颈装置⑷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装置⑶是一种功能组合辊,其包括枕辊﹙31﹚背辊﹙32﹚腰辊﹙33﹚足辊﹙34﹚皆安装在所述厢式车架⑴上;所述导引装置⑵是一种自力传动系统,其包括垫板﹙21﹚功能球﹙22﹚,所述护颈装置⑷是一气孔弹性护具,分别安装在所述厢式车架⑴内;它通过使用者的仰卧,自力传动,肢体导引,驱动所述导引装置⑵所述功能装置⑶在脊柱一线两侧同步运动,所述厢式车架⑴两侧的壁厢1R为桁构式弧臂状结构与等同多根横梁﹙13﹚对称焊接而成;其组件包括下纵梁﹙11﹚上纵梁﹙12﹚后支柱﹙14﹚枕辊支座﹙15﹚足辊支座﹙16﹚柱腿﹙17﹚胶胎滚轮﹙18﹚腰背辊支座﹙19﹚把手套﹙110﹚平行梁﹙111﹚前支柱﹙113﹚和所述横梁﹙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背健身挺,其特征在于:所述厢式车架⑴的构造是将金属管拉出弧弯并截成4根,每2根1副相互地对弯,并各自呈现出显著的弧度曲率,其中,1根弧弯朝上用作所述下纵梁﹙11﹚1根弧弯朝下用作所述上纵梁﹙12﹚,其上下纵梁中部位置与所述后支柱﹙14﹚所述前支柱﹙113﹚对应焊接;所述上纵梁﹙12﹚前端头与所述下纵梁﹙11﹚前部位置焊接,其后端头下屈与所述柱腿﹙17﹚上端部焊接,其端肩与所述枕辊支座﹙15﹚焊接;所述下纵梁﹙11﹚两端翘起,中部着地,其前端背与所述足辊支座﹙16﹚焊接,其后端口与所述柱腿﹙17﹚跟部焊接;由此构成所述厢式车架⑴两侧的壁厢﹙1R﹚,其两侧所述壁厢﹙1R﹚之间与等同多根所述横梁﹙13﹚在所述柱腿﹙17﹚之间的上下位置,在所述下纵梁﹙11﹚之间的前部位置,在所述前支柱﹙113﹚之间的穹窿位置对称焊接,至此厢式车架⑴总成;其中,所述腰背辊支座﹙19﹚为1副条状齿孔板,左右对称地焊接在所述上纵梁﹙12﹚中部的弧弯下,其左梁一条固定,其右梁一条采用钳夹持结构;所述柱腿﹙17﹚是一种管状管腔内有油封弹簧装置的弹性支持柱,其柱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杨叔勋,杨子峤,杨相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