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手肿胀的上肢托吊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手肿胀的上肢托吊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脑卒中是现在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常常造成患者的一侧偏瘫,手肿胀是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常见伴随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手部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关节挛缩畸形,造成手运动功能永久丧失,最后出现不可逆的残疾,早期有效消除患手肿胀对于手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患肢抬高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淋巴管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现在临床上对于手指肿胀的常用治疗方法为绳线缠绕法,即用绳线缠绕手指再松开,使患者手指间歇受压,以达到增强血液循环从而消除患者手指肿胀。这种缠绕方法需要治疗师的操作或指导,且治疗效率低、花费时间长,操作不当还会引起血肿;还有的利用软枕来抬高患肢,但软枕的可塑性强,其厚度、硬度和大小均不符合人体的力学特征,患肢放在上面容易滑脱。尤其当患者入睡时更容易滑脱,给患者一种不安全和不稳定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手肿胀的上肢托吊装置,其治疗效果好、结构简单,且节省人力、经济实惠,能够使卒中后手肿胀患者长时间、较方便的抬高患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手肿胀的上肢托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90°弯头连接,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端部之间的竖版,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竖版形成U型结构,所述上固定板的靠近所述竖版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圆孔,所述下固定板的靠近所述竖版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孔同轴设置的圆形凹槽,第一圆孔的大小与第一支撑外杆的外径一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末端先穿过所述第一圆孔之后再设置在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下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U型结构的中部设置有可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手肿胀的上肢托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90°弯头连接,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端部之间的竖版,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竖版形成U型结构,所述上固定板的靠近所述竖版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圆孔,所述下固定板的靠近所述竖版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孔同轴设置的圆形凹槽,第一圆孔的大小与第一支撑外杆的外径一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末端先穿过所述第一圆孔之后再设置在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下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U型结构的中部设置有可移动夹板,所述可移动夹板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孔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相互之间长度可调的第一支撑外杆和第一支撑内杆,所述第一支撑外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内杆的外径,所述第一支撑外杆和第一支撑内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装置,所述第一支撑外杆的下端先穿过所述第一圆孔之后再设置在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相互之间长度可调的第二支撑外杆和第二支撑内杆,所述第二支撑外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内杆的外径,所述第二支撑外杆和第二支撑内杆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装置;所述第二支撑内杆的末端设置有用于搁置患手的第一三角吊带,所述第二支撑内杆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托举前臂的第二三角吊带;所述第一三角吊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方月,冷军,訾阳,刘会敏,郭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