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式脉诊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133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式脉诊分析仪,包括外圈、内圈、活动板、电池盖、固定带、连接带、卡孔、旋转轴、棉布、微型主机、测试珠、显示屏、凹槽、储物槽、卡头、传送管、压力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内圈外壁套有外圈,并且外圈一端设置连接带,使得将内圈套在手腕上时,可以通过外圈将内圈固定在手腕上,不会在测试的过程中出现脱落松动的现象,通过在内圈两端均设置活动板,且活动板一侧均设置旋转轴,一侧活动板内部设置电池盖,电池盖内部安装电池,使得装置可以通过电池供电,且针对的患者不同,可以通过翻转活动板,对不同患者进行佩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拆卸佩戴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

An Intelligent Wearable Pulse Diagnosis Analy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穿戴式脉诊分析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脉诊分析仪,具体为一种智能穿戴式脉诊分析仪,属于医疗应用

技术介绍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有着相当的难度,素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说。根据脉象来诊断患者病情是我国中医一直沿用的传统医术,由于脉象诊断比较抽象,因此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普通医生不能精确的进行诊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技术提供了脉象仪,现有脉象仪的原理为将带有传感装置的腕带置于患者腕部,传感装置通过导线与主机相连,主机将获得的脉搏信号处理成电子图形来通过显示装置进行显示。这种结构的脉象仪体积较大,外出诊断时携带不方便;患者手臂活动时往往会造成误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穿戴式脉诊分析仪,具有拆卸佩戴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智能穿戴式脉诊分析仪,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内壁套有所述内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穿戴式脉诊分析仪,包括外圈(1)和内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内壁套有所述内圈(2),所述内圈(2)两端均设置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一侧设置旋转轴(8),所述活动板(3)内壁设置电池盖(4),所述内圈(2)内壁设置棉布(9),所述内圈(2)内部设置微型主机(10),所述微型主机(10)内部设置若干测试珠(11),所述测试珠(11)上方设置传送管(16),所述传送管(16)上方设置压力传感器(17),所述压力传感器(17)上方设置无线发射器(18),所述外圈(1)一端设置固定带(5),所固定带(5)上方安装两个卡头(15),所述外圈(1)另一端设置连接带(6),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式脉诊分析仪,包括外圈(1)和内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内壁套有所述内圈(2),所述内圈(2)两端均设置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一侧设置旋转轴(8),所述活动板(3)内壁设置电池盖(4),所述内圈(2)内壁设置棉布(9),所述内圈(2)内部设置微型主机(10),所述微型主机(10)内部设置若干测试珠(11),所述测试珠(11)上方设置传送管(16),所述传送管(16)上方设置压力传感器(17),所述压力传感器(17)上方设置无线发射器(18),所述外圈(1)一端设置固定带(5),所固定带(5)上方安装两个卡头(15),所述外圈(1)另一端设置连接带(6),所述连接带(6)一侧设置若干卡孔(7),所述卡孔(7)一侧安装储物槽(14),所述外圈(1)外壁设置凹槽(13),所述凹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峰陆小左张海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