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华虹专利>正文

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09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属于防止幼儿睡觉踢被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包括设置在床板其中一侧边缘的侧向导轨,其中,在所述侧向导轨一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被褥牵拉部件,与所述被褥牵拉机部件活动连接的联动机构,以及驱动所述联动机构运作的动力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个控制婴幼儿被褥位置通过红外传感器与在侧向导轨一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被褥牵拉部件,与被褥牵拉机部件活动连接的联动机构,以及驱动联动机构运作的动力机构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进行联动,实现对被褥位置实时、准确、平缓稳定地调整,能够有效控制被褥的位置,不使被子和床产生过大的缝隙,防踢被效果好。

A Kick-proof Device for Sleeping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止幼儿睡觉踢被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
技术介绍
婴儿或者幼儿睡觉是爱滚摔被子,当被窝的温度过高时,其手脚乱动、身体乱滚,会把被子一块顶起或踢翻,或踢开被子散热,冷时又不知道盖被子,因此很容易受凉生病,父母亲为了照顾看好自己的小儿,往往整夜不能安眠,有人让小儿睡在拉链铰合的睡袋里,虽然能防止婴幼儿踢开被子,但是不能解决被窝温度过高时散热的问题;也不能使得婴幼儿在被窝温度过高时顶开被子散热,使被子始终跟着婴幼儿身体的移动而走动,且不会被踢掉。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包括设置在床板其中一侧边缘的侧向导轨,其中,在所述侧向导轨一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被褥牵拉部件,与所述被褥牵拉部件活动连接的联动机构,以及驱动所述联动机构运作的动力机构。所述被褥牵拉部件包括与所述侧向导轨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滚轮,一端连接在所述导向滚轮的基座上的弓形牵拉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弓形牵拉元件另一端部的联动座。所述侧向导轨一端还设有固定被褥末端的夹具,用于将被褥末端两角锁住。在所述导向滚轮的基座和所述联动座上各设有固定被褥的弹簧夹。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框,一端铰接在所述导向框一端部的联动杆,一端与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的牵拉杆,所述牵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传动齿轮的偏心柱上,在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转轴上分别设置换挡齿轮一和换挡齿轮二,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导向框顶面的齿条段相互啮合;所述导向框的另一端部的环形连接套与所述联动座上的连接柱相套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导向板,与所述导向板的两平行设置的滑槽相互配合的导向件一、导向件二,分别与所述导向件一和所述导向件二的齿条段相互啮合的扇形齿轮一、扇形齿轮二,以及驱动所述扇形齿轮一和扇形齿轮二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依次贯穿所述扇形齿轮一、扇形齿轮二中心连接套,所述导向板顶面和底面连接架的导向套内的旋转轴和从动联动件,以及分别于所述旋转轴和从动联动件顶部铰接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的末端置于所述从动联动件的档位限制槽内。所述动联动件上设置两个分别与所述扇形齿轮一、扇形齿轮二中心连接套相互扣合的环形卡套。所述导向件一或导向件二的一端的顶面开设有分别与所述换挡齿轮一、换挡齿轮二相啮合的齿槽段。所述导向滚轮一侧面连接有限位块,用于防止导向滚轮与所述侧向导轨的导向槽脱离。所述弓形牵拉元件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可以根据接受婴幼儿头部温度信号,将该温度信号传输给报警器作为提醒,通过手执驱动手柄末端对被褥进行前进或后移的拉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导向滚轮的基座和联动座上各设有固定被褥的弹簧夹将被褥前段的两角固定住,用侧向导轨一端的夹具锁住被褥末端的两角,手执动力机构的驱动手柄末端置于从动联动件的档位限制槽内,通过扇形齿轮一或扇形齿轮二分别驱动导向板内的导向件一或导向件二的齿条段分别与换挡齿轮一或换挡齿轮二相啮合,从而带动联动机构的传动齿轮做同步转动,当传动齿轮旋转时带动牵拉杆和联动杆对导向框实现沿底座的导向槽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同时带动弓形牵拉元件沿侧向导轨的导向槽滑动做直线往复移动,由于在弓形牵拉元件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可以根据接受婴幼儿头部温度信号,将该温度信号传输给报警器作为提醒,通过手执驱动手柄末端对被褥进行前进或后移的拉动,整个控制婴幼儿被褥位置通过红外传感器与在侧向导轨一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被褥牵拉部件,与被褥牵拉机部件活动连接的联动机构,以及驱动联动机构运作的动力机构是通过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进行联动,实现对被褥位置实时、准确、平缓稳定地调整,能够有效控制被褥的位置,且保持被子的平铺状态,不使被子和床产生过大的缝隙,防踢被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联动机构与动力机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件一或导向件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侧向导轨;2、被褥牵拉机部件;20、导向滚轮;21、弓形牵拉元件;22、联动座;3、联动机构;30、底座;31、导向框;32、联动杆;33、牵拉杆;34、传动齿轮;35、换挡齿轮一;36、换挡齿轮二;4、动力机构;40、导向板;41、导向件一;42、导向件二;43、扇形齿轮一;44、扇形齿轮二;45、驱动组件;46、旋转轴;47、从动联动件;48、驱动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至图8,本技术是: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包括设置在床板其中一侧边缘的侧向导轨1,其中,在侧向导轨1一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被褥牵拉部件2,与被褥牵拉机部件2活动连接的联动机构3,以及驱动联动机构3运作的动力机构4。被褥牵拉部件2包括与侧向导轨1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滚轮20,一端连接在导向滚轮20的基座上的弓形牵拉元件21,以及设置在弓形牵拉元件21另一端部的联动座22;在导向滚轮20的基座和联动座22上各设有固定被褥的弹簧夹。联动机构3包括底座30,与底座30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框31,一端铰接在导向框31一端部的联动杆32,一端与联动杆3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的牵拉杆33,牵拉杆33的另一端连接在传动齿轮34的偏心柱上,在传动齿轮34的中心转轴上分别设置换挡齿轮一35和换挡齿轮二36,传动齿轮34与导向框31顶面的齿条段相互啮合;导向框31的另一端部的环形连接套与联动座22上的连接柱相套接。动力机构4包括与底座30连接的导向板40,与导向板40的两平行设置的滑槽相互配合的导向件一41、导向件二42,分别与导向件一41和导向件二42的齿条段相互啮合的扇形齿轮一43、扇形齿轮二44,以及驱动扇形齿轮一43和扇形齿轮二44旋转的驱动组件45。驱动组件45包括依次贯穿扇形齿轮一43、扇形齿轮二44中心连接套,导向板40顶面和底面连接架的导向套内的旋转轴46和从动联动件47,以及分别于旋转轴46和从动联动件47顶部铰接驱动手柄48,驱动手柄48的末端置于从动联动件47的档位限制槽内。从动联动件47上设置两个分别与扇形齿轮一43、扇形齿轮二44中心连接套相互扣合的环形卡套。导向件一41或导向件二42的一端的顶面开设有分别与换挡齿轮一35、换挡齿轮二36相啮合的齿槽段。导向滚轮20一侧面连接有限位块,用于防止导向滚轮20与侧向导轨1的导向槽脱离。弓形牵拉元件21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可以根据接受婴幼儿头部温度信号,将该温度信号传输给报警器作为提醒,通过手执驱动手柄48末端对被褥进行前进或后移的拉动。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本技术通过在导向滚轮20的基座和联动座22上各设有固定被褥的弹簧夹将被褥前段的两角固定主,用侧向导轨1一端的夹具锁住被褥末端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包括设置在床板其中一侧边缘的侧向导轨(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向导轨(1)一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被褥牵拉部件(2),与所述被褥牵拉部件(2)活动连接的联动机构(3),以及驱动所述联动机构(3)运作的动力机构(4);所述被褥牵拉部件(2)包括与所述侧向导轨(1)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滚轮(20),一端连接在所述导向滚轮(20)的基座上的弓形牵拉元件(21),以及设置在所述弓形牵拉元件(21)另一端部的联动座(22);在所述导向滚轮(20)的基座和所述联动座(22)上各设有固定被褥的弹簧夹;所述联动机构(3)包括底座(30),与所述底座(30)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框(31),一端铰接在所述导向框(31)一端部的联动杆(32),一端与所述联动杆(3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的牵拉杆(33),所述牵拉杆(33)的另一端连接在传动齿轮(34)的偏心柱上,在所述传动齿轮(34)的中心转轴上分别设置换挡齿轮一(35)和换挡齿轮二(36),所述传动齿轮(34)与所述导向框(31)顶面的齿条段相互啮合;所述导向框(31)的另一端部的环形连接套与所述联动座(22)上的连接柱相套接;所述动力机构(4)包括与所述底座(30)连接的导向板(40),与所述导向板(40)的两平行设置的滑槽相互配合的导向件一(41)、导向件二(42),分别与所述导向件一(41)和所述导向件二(42)的齿条段相互啮合的扇形齿轮一(43)、扇形齿轮二(44),以及驱动所述扇形齿轮一(43)和扇形齿轮二(44)旋转的驱动组件(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睡觉防踢被装置,包括设置在床板其中一侧边缘的侧向导轨(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向导轨(1)一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被褥牵拉部件(2),与所述被褥牵拉部件(2)活动连接的联动机构(3),以及驱动所述联动机构(3)运作的动力机构(4);所述被褥牵拉部件(2)包括与所述侧向导轨(1)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滚轮(20),一端连接在所述导向滚轮(20)的基座上的弓形牵拉元件(21),以及设置在所述弓形牵拉元件(21)另一端部的联动座(22);在所述导向滚轮(20)的基座和所述联动座(22)上各设有固定被褥的弹簧夹;所述联动机构(3)包括底座(30),与所述底座(30)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框(31),一端铰接在所述导向框(31)一端部的联动杆(32),一端与所述联动杆(3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的牵拉杆(33),所述牵拉杆(33)的另一端连接在传动齿轮(34)的偏心柱上,在所述传动齿轮(34)的中心转轴上分别设置换挡齿轮一(35)和换挡齿轮二(36),所述传动齿轮(34)与所述导向框(31)顶面的齿条段相互啮合;所述导向框(31)的另一端部的环形连接套与所述联动座(22)上的连接柱相套接;所述动力机构(4)包括与所述底座(30)连接的导向板(40),与所述导向板(40)的两平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虹李丽梅周帆
申请(专利权)人:陈华虹李丽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