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设计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397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21:09
描述了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的技术和示例。用户设备(UE)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与无线网络的服务小区进行通信,该通信涉及:(a)由处理器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与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以及(b)由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用于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中。

Design of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t Request Buffer Siz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设计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技术要求分别在2017年10月2日、2017年11月8日以及2017年11月17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62/567207、62/583074以及62/588056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以引证的方式将上述申请的内容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
技术介绍
除非本文另外指示,否则本节中所描述的方法不是以下所列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并且并非因为包含在本节中而被承认是现有技术。在通信系统中,HARQ通常用于增强通信的可靠性,以最小化由于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潜在破坏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基于HARQ的通信中,在如由对应HARQ进程管理的各传输中仅发送部分已编码位。在存储和解码复杂度方面存在与基于HARQ的通信关联的成本。关于存储,接收器需要在一个或更多个之前的传输失败时缓冲用于解码的已接收位。关于解码复杂度,对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parity-check,LDPC)解码器,解码复杂度与已编码位的数量有关。成本的两个方面与HARQ进程的缓冲区大小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仅是例示性的,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即,提供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以引入本文所描述的新型且非显而易见技术的概念、亮点、益处以及优点。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选择实施方案。由此,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既不旨在识别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提出方案下,HARQ缓冲区大小可以逐个HARQ进程地来定义,而不是以总HARQ缓冲区分配为基础。另外,参考传输块大小(TBS)可以TBS公式为基础,该TBS公式取决于参数,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容量和/或物理资源块(PRB)数量。而且,在参考TBS的计算中可以使用量化后的最大PRB数量。相信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方案可以在参与基于HARQ通信的UE和基站的存储效率(例如,缓冲区使用)与解码复杂度之间达到最佳平衡,从而提高整体系统性能。在一个方面中,一种方法可以涉及通信实体的处理器使用HARQ机制与另一个通信实体进行通信。上述通信可以涉及:(a)由处理器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与多个HARQ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以及(b)由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各缓冲区中。在一个方面中,一种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收发器能够发送和接收信息。处理器能够经由收发器使用HARQ机制与通信实体(例如,无线网络的用户设备或服务小区)进行通信。该通信可以涉及:(a)由处理器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与多个HARQ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以及(b)由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各缓冲区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文所提供的描述可以处于特定无线电接入技术、网络以及网络拓扑(诸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高级增强(Pro)LTE、第5代(5G)、新无线电(NR)以及物联网(IoT))的背景下,但所提出的概念、方案及其任意变体/衍生物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网络以及网络拓扑中实现,针对其它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网络和网络拓扑实现,以及通过其它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网络和网络拓扑实现。由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示例。附图说明附图被包括以提供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且被并入并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理解的是,为了清楚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概念,一些部件可以被示出为与实际实施方案中的大小不成比例,所以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图1是示出了有限缓冲速率匹配(LBRM)对降低解码器复杂度的示例影响图。图2是示出了NR与LTE之间的关键复杂度比较的示例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示出了用HARQ软缓冲的NR与LTE之间的关键复杂度比较的示例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示例系统的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示例进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公开了要求保护主题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然而,应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仅例示了可以以各种形式具体实施的要求保护的主题。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具体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描述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以下的描述中,可以省略公知特征和技术的细节,以避免使所提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不必要地模糊。概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涉及与用于通信系统的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有关的各种技术、方法、方案和/或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单独或联合实施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虽然以下可以单独地描述这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但这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在一个组合或另一个组合中实施。为了限制每个通信实体(例如,用户设备(UE)或基站)的总缓冲区成本,一种方法是定义每个通信实体种类的总HARQ缓冲区大小。可以根据MIMO配置和时分复用(TDD)配置来导出每个HARQ进程的缓冲区大小。然而,如果由每个进程HARQ缓冲区大小确定解码器复杂度,则用于重传的解码复杂度会变得过高(特别是在小进程数量的情况下),而在多数情况下(例如,大约90%),仅存在一个传输。如以下描述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所提出的方案下,用于UE和/或基站的HARQ软缓冲区可以逐个HARQ进程地(而不是总HARQ缓冲区分配)来定义或以其他方式确定。比如,可以在HARQ进程或载波期间不分割总HARQ缓冲区的情况下定义每HARQ缓冲区尺寸,这使得该分割和管理作为UE实施方案细节。另外,UEHARQ软缓冲区可以与带宽(BW)成比例的参考TBS为基础。而且,HARQ软缓冲区大小的确定可以涉及以下描述的一个或更多个公式。在所提出的方案下,可以在发送缓冲区实施LBRM,其中,使用缓冲区容量的标题速率(headlinerate)的下界码率(CRmin)=3/4。在所提出的方案下,可以假定在双连接(DC)模式下的LTE与NR之间没有HARQ缓冲区共享。而且,可以假定在规定用于DC模式下的LTE和NR的HARQ缓冲区时没有HARQ缓冲区共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提出的方案不限于接收器侧处理。相反,根据所提出的方案的HARQ缓冲区大小确定还可以用于编码速率匹配,其中,该编码速率匹配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或下行链路传输二者之一的发送器大小处理的一部分。发送缓冲区速率匹配虽然将试图不限制存在于HARQ进程的发送侧上的缓冲量,但这样做将对接收侧上的LDPC解码器的复杂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之前的涡轮码(turbocode)不同,LDPC解码器的复杂度随着码率(CR)而缩放(scale)。为了实现20Gbps的NR的标题速率,需要以这种标题速率对于合理的平均迭代计数规定解码器。把CR减半的HARQ进程的各重传将使该特定进程的解码器复杂度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法,包括:通过通信实体的处理器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与另一个通信实体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涉及:通过所述处理器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与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以及通过所述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所述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各缓冲区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02 US 62/567,207;2017.11.08 US 62/583,074;1.一种方法,包括:通过通信实体的处理器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与另一个通信实体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涉及:通过所述处理器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与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以及通过所述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所述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各缓冲区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包括:对于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基于所述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参考传输块大小(TBS),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与带宽(BW)成比例,并且其中,对于各缓冲区,根据所选带宽部分(BWP)的最大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来量化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相应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容量、相应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或上述两者,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的步骤包括:在预定义传输块大小公式中使用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定义传输块大小公式中使用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的步骤包括:当多输入多输出配置或带宽部分(BWP)配置变化时,重新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包括:基于在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在所选带宽部分(BWP)上的相应最大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在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在所选带宽部分上的所述相应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的步骤包括:量化所述相应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以提供量化后的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以及使用所述量化后的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包括:对于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基于所述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参考传输块大小(TBS)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其中,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与所选带宽部分(BWP)成比例,并且其中,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相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与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成比例,并且与各缓冲区的有限编码率成反比,使得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相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等于TBSref/CRlimit,其中,TBSref表示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CRlimit表示各缓冲区的所述有限编码率。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还包括:确定各缓冲区的所述有限编码率,使得相应地限制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威德提摩西·培林·费雪杰费斯张晏硕戴嘉伟辛贤楷廖培凯
申请(专利权)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