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全固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固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全固态二次电池在正极粉体层与负极粉体层之间配置有固体电解质层,并且在这些正极粉体层和负极粉体层的外表面分别配置有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提出了在这样的全固态二次电池中,使固体电解质层的外侧面位于相比正极粉体层和负极粉体层的外侧面靠外侧的位置,使固体电解质层的周缘部中的固体电解质的含量比中央部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全固态二次电池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够抑制正负极间的短路。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4300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全固态二次电池是将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以及固体电解质层各自的粉体层层叠而成的电池,因此在按压而形成层叠体时容易崩塌。尤其是,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全固态二次电池的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以及固体电解质层各层的端部的总厚度存在差异,成形压力也产生差异,与层叠体的中央部相比,端部未被致密化,强度变弱。因此,在按压层叠体时,端部容易破裂而短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正负极间的短路的全固态二次电池及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固态二次电池,具备正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以及配置在这些正极集电体与负极集电体之间的粉体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层叠体具有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以及配置在该正极粉体层与负极粉体层之间并且覆盖该正极粉体层和负极粉体层的外周的固体电解质层,所述粉体层叠体包括周缘部以及由该周缘部包围的中央部,所述周缘部的厚度为所述中央部的厚度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16 JP 2016-2438701.一种全固态二次电池,具备正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以及配置在这些正极集电体与负极集电体之间的粉体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层叠体具有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以及配置在该正极粉体层与负极粉体层之间并且覆盖该正极粉体层和负极粉体层的外周的固体电解质层,所述粉体层叠体包括周缘部以及由该周缘部包围的中央部,所述周缘部的厚度为所述中央部的厚度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周缘部的厚度超过所述中央部的厚度。3.一种全固态二次电池,具备正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以及配置在这些正极集电体与负极集电体之间的粉体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层叠体具备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配置在该正极粉体层与负极粉体层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以及覆盖该正极粉体层或者负极粉体层的外周的硫化氢吸附层和/或水分吸附层,所述粉体层叠体包括周缘部以及由该周缘部包围的中央部,所述周缘部的厚度为所述中央部的厚度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固态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周缘部的厚度超过所述中央部的厚度。5.一种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在正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粘接形成有开口部的绝缘部件的工序;在粘接于正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绝缘部件的开口部配置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的工序;在绝缘部件的表面以埋设配置于该绝缘部件的开口部的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的方式配置固体电解质层的下部以及中间部的工序;在固体电解质层的中间部的表面以覆盖空间部以及该空间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固体电解质层的上部的工序;在外周由固体电解质层的上部覆盖的空间部配置负极粉体层/正极粉体层的工序;在固体电解质层的上部以及负极粉体层/正极粉体层的表面配置负极集电体/正极集电体的工序;以及将所述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朝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按压的工序。6.一种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在正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粘接形成有开口部的绝缘部件的工序;在粘接于正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绝缘部件的开口部配置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的工序;在绝缘部件的表面以埋设配置于该绝缘部件的开口部的正极粉体层/负极粉体层的方式配置固体电解质层的下部以及中间部的工序;在固体电解质层的中间部的表面配置负极粉体层/正极粉体层的工序;在固体电解质层的中间部的表面以覆盖所配置的负极粉体层/正极粉体层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固体电解质层的上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健儿,福井英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