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储金中专利>正文

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及其复合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180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布料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及其复合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遮光层、内芯、第二遮光层的设置,能够起到提高遮光效果且复合布经久耐晒的效果;通过添加改性的硅材料,增加了对环境的净化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复合布的综合功能;通过冷热轧工艺,可以使得内芯材料的表面更为光整,也降低了对内芯材料的选择要求,进而可以控制成本;通过复卷步骤的设置,能够起到让中间夹层缩小变形的效果;通过热溶胶复合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和布料的设置,能够起到环保、高效加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及其复合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布料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及其复合工艺。
技术介绍
现代的窗帘布,可以起到遮光减光的作用,以适应人对光线不同强度的要求;又可以保温隔热,改善居室气候。因此,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巧妙结合,是现代窗帘布的最大特色。窗帘的最大功用就是遮光隔热,一般的隔热窗帘是将窗帘布设计的较厚来达到隔热的目的,或者在较薄的窗帘上喷涂反射材料。以上两种材料的透气性指标都很差,故出现了植绒毛的窗帘布。现有公布号为CN10723715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窗帘布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反面底布、涂布于反面底布上的遮光层、涂布于遮光层上的发泡粘合层和复合于发泡粘合层上的面布层,所述反面底布为高经纬密度磨毛布,所述面布层为弹性布。反面底布采用高经纬密度磨毛布,即反面底布的编织密度较大,孔隙较小;同时磨毛加强了纱线组合交织点的空间,从而保证遮光层不会渗浆出反面底布层。故可不需再涂布反渗浆,减少了约55%的总浆料量,减小了成本。同时不需进行植绒,故在使用时无绒毛掉落,减小了由于绒毛掉落导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窗帘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情况,窗帘由于长期在太阳暴晒下,窗帘外表面布料容易剥落或褪色,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窗帘的整体遮光效果也会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及其复合工艺,具有遮光效果好,布料牢固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层、中间夹层和第二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夹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遮光层、内芯、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包括一层有色母料层和一层黑母料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包括一层有色母料层和一层黑母料层;所述内芯为PP聚乙烯;所述有色母料层由有色母料通过多层挤出机挤出而成,例如白母料其组分如下:钛白粉60%-70%改性硅粉10%-15%抗氧化剂0.1%-2%聚乙蜡0.1%-2%硬脂酸锌0.1%-2%爽滑剂0.1%-2%阻燃剂10%-15%;所述黑母料层由黑母料通过多层挤出机挤出而成,所述黑母料其组分如下:碳黑60%-70%改性硅粉10%-15%抗氧化剂0.1%-2%聚乙蜡0.1%-2%硬脂酸锌0.1%-2%爽滑剂0.1%-2%阻燃剂1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设置多层遮光,遮光强度大,不容易因为久晒而降低保温或遮光性能。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通过共挤挤出,减少了整体窗帘的厚度。采用改性硅粉后,由于粒料中加入了改性硅粉,整个多层多功能复合布不仅具有遮光的效果,还具有环保效果好的优点,改性硅粉可以释放负氧离子,净化空气。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硅粉制备方法如下:将多孔硅微粉、火山石峰富微粉、六棱石粉按1:1:1混合复配,然后与有机物高速搅拌成涤纶状,涤纶状产物与无机物溶合在一起,冷却后进行破碎,再上双螺杆进行共挤,制成改性硅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细的六棱石微粉体也可以帮助改性母粒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一种多层多功能复合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道布膜成型;S2、复卷;S3、第二道布膜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变形问题。原来的遮光布就是一层遮光层,直接与布料相贴合,现有加工环节和后期使用中均容易出现布料变形的问题。因为PET材料,包括涤纶布材料,PE,PVC等材料,这些材料热吸收系数不一样,做成窗帘后,随着气温的不同,布料容易有卷曲现象,影响产品美观和使用寿命。本方案第一道工序布膜成型后,经过复卷,将布料展平,释放内应力,然后再进行第二道工序布膜成型,有效解决了此问题。另外一方面,本方案的中间夹层也多层复合而成,等于提供了一层缓冲层,里外面是一样的,给出了变形的余量空间,可以允许有2厘米的变形空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道布膜成型,具体工艺步骤如下:S11、通过两台以上挤出机挤出第一遮光层;S12、将第一遮光层送入第一液胶主花辊和第一钢辊之间,将第一展布架上的内芯通过导辊送入第一液胶主花辊和第一钢辊之间,此时第一遮光层与内芯进行两层热熔贴合;S13、将第一遮光层与内芯进行两层热熔贴合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送入冷热轧机进行冷轧或热轧;S14、将经过冷热轧机压轧贴合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送到第一扩展辊进行扩展;S15、扩展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通过电晕机进行电晕;S16、电晕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送入牵引机进行牵引输送;S17、牵引输送至第二扩展辊,进行二次扩展;S18、二次扩展后通过两个导辊输送至收卷架,进行收卷,此时获得覆有单面膜的半成品中间夹层,此时半成品中间夹层的外观面为第一遮光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台以上的挤出机进行膜的共挤,满足粒子混合均匀的需求,提高第一遮光层膜的塑化能力。当贴合后的半成品与第一扩展辊的旋转螺纹的螺棱接触时,倾斜螺棱会对贴合后的半成品施加一个横向扩展力,这样就起到展平贴合后的半成品的目的,留下形变的空间,为后续步骤做铺垫。电晕的目的为提高附着力,方便半成品中间夹层后期与其它布料的粘结。通过冷热轧机的压扎的工艺,解决了内芯选用的一些特殊布料或厚重布料的表面问题,例如化纤布料的僵丝、凝结问题,冷热轧机双辊的压力可以将化纤布料的僵丝、凝结进一步展平。必要时,冷热轧机的双辊还可以进行加热,对厚重的布料进行压展。这样的工艺,一方面后续可以更好地复合第二遮光层,另一方面这样形成的整体功能窗帘光滑平整,外观效果更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内芯布料的选择要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道布膜成型,步骤S13中所述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冷热轧机压辊中的加热丝或加热油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油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炉以及加热油输送管,加热油输送管一端连接加热炉,另一端连接至冷热轧机压辊,加热油在加热油输送管中循环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加热装置对冷热轧机的压辊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冷热轧机对一些厚重布料僵丝、凝结、毛刺等的展平能力。特别地,优选加热油加热机构,加热炉优先对加热油进行加热,例如加热至100℃时通过加热油输送管输送至冷热轧机压辊,不断输送并推动油体不停的循环,提供持续稳定的热源,同时使得冷热轧机压辊受热均匀,对内芯布料的压轧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复卷步骤如下:S21、将半成品中间夹层置于第二展布架上,通过两个导辊输送至电晕机进行电晕;S22、经过电晕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再通过第三扩展辊扩展;S23、扩展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最后通过摩擦收卷机进行复卷,此时半成品中间夹层的外观面为内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经过复卷,将布料展平,可以有效释放半成品中间夹层的内应力,解决中间夹层受热后的变形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道布膜成型步骤如下:S31、通过两台以上挤出机挤出第二遮光层;S32、将第二遮光层送入第一液胶主花辊和第一钢辊之间,将复卷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放于第一展布架上,复卷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通过导辊送入第一液胶主花辊和第一钢辊之间,此时第二遮光层与复卷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的内芯面进行两层热熔贴合;S33、将贴合后的中间夹层送到第一扩展辊进行扩展;S34、扩展后的中间夹层通过电晕机进行电晕;S35、电晕后的中间夹层送入牵引机进行牵引输送;S36、牵引输送至第二扩展辊,进行二次扩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层、中间夹层和第二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夹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遮光层、内芯、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包括一层有色母料层和一层黑母料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包括一层有色母料层和一层黑母料层;所述内芯为PP聚乙烯;所述有色母料层由有色母料通过多层挤出机挤出而成,例如白母料其组分如下:钛白粉60%‑70%改性硅粉10%‑15%抗氧化剂0.1%‑2%聚乙蜡0.1%‑2%硬脂酸锌0.1%‑2%爽滑剂0.1%‑2%阻燃剂10%‑15%;所述黑母料层由黑母料通过多层挤出机挤出而成,所述黑母料其组分如下:碳黑60%‑70%改性硅粉10%‑15%抗氧化剂0.1%‑2%聚乙蜡0.1%‑2%硬脂酸锌0.1%‑2%爽滑剂0.1%‑2%阻燃剂10%‑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层、中间夹层和第二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夹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遮光层、内芯、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包括一层有色母料层和一层黑母料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包括一层有色母料层和一层黑母料层;所述内芯为PP聚乙烯;所述有色母料层由有色母料通过多层挤出机挤出而成,例如白母料其组分如下:钛白粉60%-70%改性硅粉10%-15%抗氧化剂0.1%-2%聚乙蜡0.1%-2%硬脂酸锌0.1%-2%爽滑剂0.1%-2%阻燃剂10%-15%;所述黑母料层由黑母料通过多层挤出机挤出而成,所述黑母料其组分如下:碳黑60%-70%改性硅粉10%-15%抗氧化剂0.1%-2%聚乙蜡0.1%-2%硬脂酸锌0.1%-2%爽滑剂0.1%-2%阻燃剂10%-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多功能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硅粉制备方法如下:将多孔硅微粉、火山石峰富微粉、六棱石粉按1:1:1混合复配,然后与有机物高速搅拌成涤纶状,涤纶状产物与无机物溶合在一起,冷却后进行破碎,再上双螺杆进行共挤,制成改性硅粉。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多功能复合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道布膜成型;S2、复卷;S3、第二道布膜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多功能复合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布膜成型,具体工艺步骤如下:S11、通过两台以上挤出机挤出第一遮光层;S12、将第一遮光层送入第一液胶主花辊和第一钢辊之间,将第一展布架上的内芯通过导辊送入第一液胶主花辊和第一钢辊之间,此时第一遮光层与内芯进行两层热熔贴合;S13、将第一遮光层与内芯进行两层热熔贴合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送入冷热轧机进行冷轧或热轧,冷热轧机连通有加热装置;S14、将经过冷热轧机压轧贴合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送到第一扩展辊进行扩展;S15、扩展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通过电晕机进行电晕;S16、电晕后的半成品中间夹层送入牵引机进行牵引输送;S17、牵引输送至第二扩展辊,进行二次扩展;S18、二次扩展后通过两个导辊输送至收卷架,进行收卷,此时获得覆有单面膜的半成品中间夹层,此时半成品中间夹层的外观面为第一遮光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多功能复合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布膜成型,步骤S13中所述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冷热轧机压辊中的加热丝或加热油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油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炉以及加热油输送管,加热油输送管一端连接加热炉,另一端连接至冷热轧机压辊,加热油在加热油输送管中循环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多功能复合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卷步骤如下:S21、将半成品中间夹层置于第二展布架上,通过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金中
申请(专利权)人:储金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