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正光专利>正文

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15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游客走道位于石窟洞穴内,游客走道铺设有仿唐样纹样的烧制地砖,在游客走道的边沿设有预埋钢结构,预埋钢结构上树立安装有玻璃屏风;游客走道尽头设置有展示平台,展示平台底部由钢结构支撑台支撑,展示平台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成品生态板、隔音棉、防腐木板、棉麻地毯;游客走道转角处的钢化玻璃为弧形;在游客走道的外侧边缘外围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灯,每组感应灯均由人体感应定时器和射灯组成,各射灯滑动安装在游客走道的外侧边缘的滑轨上,且每组感应灯均设有红外接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游客走道,充分考虑到石窟文化的保护,完美的与石窟文化相融合,同时为游客提供一种较好的观感享受。

A Tourist Walkway in Grott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
本技术涉及石窟洞穴旅游设施的建设,具体涉及到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
技术介绍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八大石窟中,中国独占6个。各地在保护这些石窟的前提下,同时为了开发其旅游价值也是煞费苦心。目前,各大石窟为了让游客更好的欣赏石窟文化,同时将游客与雕塑保持一定距离以保护其完整性,一般只是在石窟洞穴内树立简单的栏杆。由于游客素质层次不齐,部分游客很容易翻越栏杆来触摸窟中的雕塑,这对石窟文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伤。此外,为了方便游客在洞穴内看清雕塑,一般都是在洞穴内布置一些常亮的灯光来打在雕塑上。在旅游淡季时,游客较少,灯光长时间开启一方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灯光长时间的照射雕塑也对造成一些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所述游客走道位于石窟洞穴内,所述游客走道铺设有仿唐样纹样的烧制地砖,在游客走道的边沿设有预埋钢结构,预埋钢结构由若干防锈镀锌角钢钢架用防锈拉撑镀锌扁钢相互连接构成,预埋钢结构上树立安装有玻璃屏风,玻璃屏风由若干钢化玻璃首尾衔接而成,钢化玻璃通过金属立柱固定在预埋钢结构上,金属立柱底部固定在预埋钢结构上,侧边与钢化玻璃的外侧面贴合并通过螺钉与钢化玻璃固定,钢化玻璃的正方面均贴有透明防爆膜;所述游客走道尽头设置有展示平台,展示平台底部由钢结构支撑台支撑,展示平台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成品生态板、隔音棉、防腐木板、棉麻地毯;游客走道转角处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中间弧状连接玻璃以将转角处两边的平面钢化玻璃粘结在一起,或,游客走道转角处的两块平面钢化玻璃的衔接处设置有内弧倒角并粘结在一起;在游客走道的外侧边缘外围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灯,每组感应灯均由人体感应定时器和射灯组成,各射灯滑动安装在游客走道的外侧边缘的滑轨上,且每组感应灯均设有红外接收器。进一步的,钢结构支撑台表面涂有石绿色漆。进一步的,防锈镀锌角钢钢架设置有插槽,金属立柱底部的插块插在插槽中并用螺钉固定。进一步的,展示平台上铺设有总厚度为40mm的多层吸音棉。本技术提供的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充分考虑到石窟文化的保护,完美的与石窟文化相融合,同时为游客提供一种较好的观感享受。同时,建筑整体的刚性也得到了保证,避免发生坍塌,保障游客和石窟的安全。此外还搭载了两种灯光系统,可以根据旅游淡季和旺季进行调整,降低了景区电量消耗同时也保护了石窟内部建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的立体图;图2为防锈镀锌角钢钢架的示意图;图3为用于固定钢化玻璃的金属立柱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所述游客走道位于石窟洞穴内,所述游客走道铺设有仿唐样纹样的烧制地砖2。砖型不需要大整齐、砖面也不必大平整,反而需要稍许的不规整和不光溜,以符合年代久远花纹已现磨痕的沧桑感和砖型已有破损的历史感。在游客走道的边沿设有预埋钢结构4,预埋钢结构4由若干防锈镀锌角钢钢架7用防锈拉撑镀锌扁钢相互连接构成,预埋钢结构4上树立安装有玻璃屏风5,玻璃屏风5由若干钢化玻璃首尾衔接而成,钢化玻璃通过金属立柱6固定在预埋钢结构4上,金属立柱6底部固定在预埋钢结构4上,侧边与钢化玻璃的外侧面贴合并通过螺钉与钢化玻璃固定,钢化玻璃的正方面均贴有透明防爆膜。钢化玻璃选用6毫米厚德国技术无影低反射玻璃,金属立柱6固件防腐蚀,呈长条形,面积不大不会影响整体效果,颜色处理得要和洞窟色调一致(表面有一层不锈钢烤漆),同时斑驳陈旧。玻璃采用轻薄、高透明、无双影、无折射、有防爆膜的钢化安全玻璃,厚度为5mm,宽度为1米,按墙面等分,便于拆卸。所述游客走道尽头设置有展示平台1,展示平台1底部由钢结构支撑台支撑,展示平台1的台面板选用德国进口多层板,下层铺成品生态板,中层铺防40mm三层隔音棉,其上铺20mm防腐木板,最上层铺无气味、无甲醛的棉麻地毯。作用是无振动、无噪音,并且不影响窟内文物安全。游客走道转角处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中间弧状连接玻璃3以将转角处两边的平面钢化玻璃粘结在一起,或,游客走道转角处的两块平面钢化玻璃的衔接处设置有内弧倒角并粘结在一起。既节省了空间,也不影响观赏:更使视觉效果会得到极大提升。在游客走道的外侧边缘外围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灯,每组感应灯均由人体感应定时器和射灯组成,各射灯滑动安装在游客走道的外侧边缘的滑轨上,且每组感应灯均设有红外接收器。可滑动射灯数量、间距根据现场需要测试确定。灯具类型、亮度、位置,也根据现场调试效果确定。窟内灯光设定两套系统,照明和熄灭,采用感应式设计。第一套:观者走近所想细看的壁画时,灯光自然开启,且亮度逐渐增强;观者离开后,亮度逐渐减弱,直至熄灭,本系统用于游客较少的淡季和重点客人的参观考察。第二套:参观游客非常多时,设定限时的灯光,由讲解员手持遥控器控制开启,在设定的适当秒数(约10秒左右)后,自动关闭,本系统适用于旅游旺季。灯具和管线基本隐藏不露,使用无辐射、无温度、无紫外线LED7W和20W的冷光,对文物基本不会有所影响。色调初步拟定为微亮偏黄的暖色,这种色调的照射,壁画既不变色也不失真,还能营造出一份神秘氛围。亮度初步拟定为4000K,不是大亮也不大暗,既能看清壁画也能透露出朦胧之感。如图2-3所示,防锈镀锌角钢钢架7设置有插槽8,金属立柱6底部的插块6a插在插槽中并用螺钉固定。金属立柱6上设置有若干个带螺纹孔的固定片6b,用于固定钢化安全玻璃。本技术提供的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充分考虑到石窟文化的保护,完美的与石窟文化相融合,同时为游客提供一种较好的观感享受。同时,建筑整体的刚性也得到了保证,避免发生坍塌,保障游客和石窟的安全。此外还搭载了两种灯光系统,可以根据旅游淡季和旺季进行调整,降低了景区电量消耗同时也保护了石窟内部建筑。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客走道位于石窟洞穴内,所述游客走道铺设有烧制地砖,在游客走道的边沿设有预埋钢结构,预埋钢结构由若干防锈镀锌角钢钢架用防锈拉撑镀锌扁钢相互连接构成,预埋钢结构上树立安装有玻璃屏风,玻璃屏风由若干钢化玻璃首尾衔接而成,钢化玻璃通过金属立柱固定在预埋钢结构上,金属立柱底部固定在预埋钢结构上,侧边与钢化玻璃的外侧面贴合并通过螺钉与钢化玻璃固定,钢化玻璃的正方面均贴有透明防爆膜;所述游客走道尽头设置有展示平台,展示平台底部由钢结构支撑台支撑,展示平台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成品生态板、隔音棉、防腐木板、棉麻地毯;游客走道转角处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中间弧状连接玻璃以将转角处两边的平面钢化玻璃粘结在一起,或,游客走道转角处的两块平面钢化玻璃的衔接处设置有内弧倒角并粘结在一起;在游客走道的外侧边缘外围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灯,每组感应灯均由人体感应定时器和射灯组成,各射灯滑动安装在游客走道的外侧边缘的滑轨上,且每组感应灯均设有红外接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窟洞穴内的游客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客走道位于石窟洞穴内,所述游客走道铺设有烧制地砖,在游客走道的边沿设有预埋钢结构,预埋钢结构由若干防锈镀锌角钢钢架用防锈拉撑镀锌扁钢相互连接构成,预埋钢结构上树立安装有玻璃屏风,玻璃屏风由若干钢化玻璃首尾衔接而成,钢化玻璃通过金属立柱固定在预埋钢结构上,金属立柱底部固定在预埋钢结构上,侧边与钢化玻璃的外侧面贴合并通过螺钉与钢化玻璃固定,钢化玻璃的正方面均贴有透明防爆膜;所述游客走道尽头设置有展示平台,展示平台底部由钢结构支撑台支撑,展示平台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成品生态板、隔音棉、防腐木板、棉麻地毯;游客走道转角处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中间弧状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光徐建新郭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胡正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