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用放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87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用放线架,包括两个底座,两个所述底座呈对称设置,所述底座均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座板连接,所述第一座板上以中心对称设置有两根支柱,两根所述支柱上均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两根支柱之间套设有限位板和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上方,所述两根支柱顶端固定有稳固板,所述第一座板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座板与稳固板之间倾斜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两个底座上的放置板之间设置有绕线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柱上套设限位板和放置板且使用限位栓与开孔配合,以实现灵活方便的收集和放置电缆。

A Cable Placemen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用放线架
本技术涉及放线架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用放线架。
技术介绍
如今电力系统的完善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社会活动效率提高到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而电缆是电力传输以及信息传输的最基本的载体,其高效的传输能力和稳定性决定了它巨大的使用价值,使用范围非常之广泛,而目前在电缆的施工铺设过程中,由于电缆的使用数量之多,使得电缆的放置、收集、非常不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现有的放线架不够灵活,且一般限用于平地,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灵活实用性强的电缆用放线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实用性强的电缆用放线架,通过在支柱上套设限位板和放置板且与绕线器配合,以实现灵活方便的收集和放置电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用放线架,包括两个底座,两个所述底座呈对称设置,所述底座均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座板连接,所述第一座板上以中心对称设置有两根支柱,两根所述支柱上均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两根支柱之间套设有限位板和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上方,所述两根支柱顶端固定有稳固板,所述第一座板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座板与稳固板之间倾斜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两个底座上的放置板之间设置有绕线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器包括电缆辊和杠杆,所述杠杆从所述电缆辊中心穿过,且杠杆两端均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限制杠杆转动的M型支座,所述杠杆放置在所述M型支座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孔内设置有限位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可设置有用于支撑放置板的千斤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支柱上套设限位板和放置板且与绕线器配合,以实现灵活方便的收集和放置电缆。2、本技术通将使用两个底座相配合,将绕线器架设在两个底座之间,不再限于平地使用,有效提高利用率,提高效率。3、本技术通过在限位板上设置千斤顶,用千斤顶将放置板支撑起来,且可通过千斤顶对放置板高度进行调节,有效提升实用性,降低劳动力。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支柱、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结构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千斤顶位置关系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绕线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座板、3—第二座板、4—支柱、5—限位板、6—放置板、7—稳固板、8—第一支撑柱、9—第二支撑柱、10—绕线器、11—电缆辊、12—限位栓、13—千斤顶、14—杠杆、15—M型支座、16—开孔、17—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结合图1-5所示的一种电缆用放线架,包括两个底座1,两个底座1对称设置,底座1均包括第一座板2和第二座板3,第一座板2通过连接板17与第二座板3连接,第一座板2上以中心对称设置有两根支柱4,两根支柱4上均开设有多个开孔16,两根支柱4之间套设有限位板5和放置板6,限位板5和放置板6上两端均开设有与支柱4对应的开口,两根支柱4分别套设在限位板5和放置板6两端开口里,该限位板5和放置板6均可沿支柱4上下活动放置板6位于限位板5上方,两根支柱4顶端固定有稳固板7,第一座板2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8,第二座板3与稳固板7之间倾斜设置有第二支撑柱8,两个底座1上的放置板6之间设置有绕线器10,绕线器10包括电缆辊11和杠杆14,杠杆14从电缆辊中心穿过,且杠杆14两端均放置在放置板6上,放置板6上设置有限制杠杆14转动的M型支座15,杠杆14放置在M型支座15上,开孔16内设置有限位栓12,该限位栓12穿插在开孔16内,以防止放置板6或者限位板5在重力作用下下坠,限位板5上可设置有用于支撑放置板6的千斤顶13(在放置千斤顶13后该放置板6下方的限位栓12需拔出)。当该放线架放置较为轻便的电缆时,可事先将放置板6调整至合适高度(即正好将电缆辊11悬空架设)再用限位栓12固定好(在此种架设方式中限位板5不起作用),后可将缠绕有电缆的电缆辊11通过杠杆14用人力直接架设在放置板6的M型支座15之间,也可先将电缆辊11通过杠杆14架设在放置板6的M型支座15之间,然后转动电缆辊11,将电缆缠绕收集在电缆辊11上。当放线架需要架设较为沉重总量较多的电缆时,将放置板6调低,再将已经收集好电缆的且中间已经穿设有杠杆14的电缆辊11滚动至放线架中间位置(既杠杆14两端均与放置板6上的M型支座15凹口对应)随后调整限位板5至合适位置,将其用限位栓12固定,然后在限位板5上放置千斤顶13,通过千斤顶13将放置有杠杆14的放置板6顶起至电缆辊11悬空(该悬空位置随需求与环境随意调节)悬空后通过转动实现对电缆的抽离与再次收集,该放线架由两个相同结构的底座1配合使用,而并非固定设置在一起,因此不太平坦的场地上任可稳定放置,只需通过人工(在电缆较少较轻便时)或千斤顶13(在电缆较多较重的时候)调节两个底座1上设置的放置板6的相对位置即可平稳的将电缆辊11架设好。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在支柱4上套设限位板5和放置板6且与绕线器10相互配合,以实现灵活方便的收集和放置电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用放线架,包括两个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座呈对称设置,所述底座均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座板连接,所述第一座板上以中心对称设置有两根支柱,两根所述支柱上均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两根支柱之间套设有限位板和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上方,所述两根支柱顶端固定有稳固板,所述第一座板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座板与稳固板之间倾斜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两个底座上的放置板之间设置有绕线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用放线架,包括两个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座呈对称设置,所述底座均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座板连接,所述第一座板上以中心对称设置有两根支柱,两根所述支柱上均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两根支柱之间套设有限位板和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上方,所述两根支柱顶端固定有稳固板,所述第一座板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座板与稳固板之间倾斜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两个底座上的放置板之间设置有绕线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青熊卓
申请(专利权)人:兴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