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搓线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82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搓线钳,包括:转轴,具有贯穿转轴侧部的容纳孔;两个手柄,其分别转动连接在转轴的两端;夹持杆,其设置在容纳孔内,可沿容纳孔中心线移动和旋转,夹持杆的一端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夹持部,夹持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齿;固定架;两个连杆,一个连杆的一端与一个手柄相铰接,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架相铰接,连杆朝向定位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动齿;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手柄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按压手柄,手柄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夹持杆移动与旋转,使夹持部对导线进行夹持与旋转,可在线材的装配过程中,实现自动导线与搓线,具有结构简单、搓线效率高与使用方便等优点,提升了导线安装与拆卸的效率,保证了导线的绕接质量。

A thread rubbing force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搓线钳
本专利技术涉及老虎钳工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搓线钳。
技术介绍
老虎钳是一种夹钳和剪切工具,属于省力杠杆。有德式和美式之分,德式又称为欧式,外观平滑,方正感好,注重夹持的功能;美式主要注重剪切的功能。本申请人发现老虎钳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由于老虎钳只具有夹紧功能,因此在导线的安装与拆卸过程中,需要人工转动老虎钳,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并且导线的绕接质量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搓线钳,以致力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搓线钳,包括:转轴,具有贯穿转轴侧部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转轴的中心线;两个手柄,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两端;夹持杆,其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可沿所述容纳孔中心线移动和旋转,所述夹持杆的一端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齿;固定架;两个连杆,一个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手柄相铰接,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架相铰接,所述连杆转动可带动夹持杆沿容纳孔中心线移动,所述连杆朝向所述定位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相连接。可选的,所述夹持杆的端部设有圆台,所述连杆与固定架之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间隙的容纳腔,所述圆台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可选的,所述连杆呈C形,所述连杆的两侧均与固定架相铰接,所述第二传动齿以连杆与固定架转动的位置为中心均匀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设置在圆台朝向夹持部的一端。可选的,所述圆台可拆卸地安装在夹持杆的端部。可选的,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支撑杆。可选的,所述容纳孔为锥形容纳孔。可选的,所述夹持部的端部为对称设置的指状物,所述指状物的端部均设置有钳头。可选的,所述指状物组合时为圆锥形。可选的,所述夹持杆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可选的,所述手柄的上端部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环体。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按压手柄,手柄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夹持杆移动与旋转,使夹持部对导线进行夹持与旋转,可在线材的装配过程中,实现自动导线与搓线,具有结构简单、搓线效率高与使用方便等优点,提升了导线安装与拆卸的效率,保证了导线的绕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搓线钳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搓线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转轴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夹持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作为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搓线钳,包括:转轴,具有贯穿转轴侧部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转轴的中心线;两个手柄,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两端;夹持杆,其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可沿所述容纳孔中心线移动和旋转,所述夹持杆的一端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齿;固定架;两个连杆,一个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手柄相铰接,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架相铰接,所述连杆转动可带动夹持杆沿容纳孔中心线移动,所述连杆朝向所述定位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相连接。当所述手柄移动,所述手柄可带动所述连杆位移与转动,所述连杆使所述夹持杆沿所述容纳孔中心线方向移动,从而改变所述夹持部的间距,同时所述连杆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的传动,使所述夹持部围绕所述容纳孔的中心线转动。如图1至图5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搓线钳,包括:转轴1,具有贯穿转轴1侧部的容纳孔1a,容纳孔1a的中心线垂直于转轴1的中心线;两个手柄2,其分别转动连接在转轴1的前、后两端;夹持杆3,其插接在容纳孔1a内,可沿容纳孔1a中心线移动和旋转,夹持杆3的一端向上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夹持部3a,两个夹持部3a之间具有间距,夹持杆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齿3b;固定架5;两个连杆4,一个连杆4的一端与一个手柄2相铰接,两个连杆4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架5相铰接,连杆4转动可带动夹持杆3沿容纳孔1a中心线移动,连杆4朝向定位架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齿3b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4a;弹簧6,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手柄2相连接,使两侧手柄2处于打开状态;具体来说,当操作人员按压手柄2,手柄2沿转轴1转动,手柄2可带动连杆4转动,使夹持杆3沿容纳孔1a中心线方向移动,从而改变夹持部3a的间距,对导线进行夹持,同时连杆4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齿3b与第二传动齿4a的传动,使夹持部3a围绕容纳孔1a的中心线转动,对夹持导线进行转动。概括来说,本专利技术通过按压手柄2,手柄2带动连杆4转动,连杆4带动夹持杆3移动与旋转,使夹持部3a对导线进行夹持与旋转,其结构传动稳定,可在线材的装配过程中,实现自动导线与搓线,具有结构简单、搓线效率高与使用方便等优点,提升了导线安装与拆卸的效率。可选的,所述夹持杆3的端部设有圆台3c,所述连杆4与所述固定架5之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间隙的容纳腔,所述圆台3c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当连杆4的一端转动时,连杆4的另一端带动圆台3c进行移动,圆台3c带动夹持杆3进行移动,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可选的,所述连杆4呈C形,所述连杆4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轴,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架5上,所述第二传动齿4a以连杆4与固定架5转动的位置为中心均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齿3b设置在圆台3c朝向夹持部3a的一端,并与第二传动齿4a相啮合。当连杆4转动时,连杆4通过第二传动齿4a带动夹持杆3旋转,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选的,所述圆台3c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夹持杆3的下端部。为了方便圆台3c的安装,所述容纳腔的底部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有支撑杆5a,所述支撑杆5a为矩形长条。使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支撑杆5a,实现对容纳腔的闭合。优选的,所述容纳孔1a为锥形容纳孔1a。当夹持杆3沿容纳孔1a的中心线移动时,夹持部3a可通过锥形容纳孔1a改变夹持部3a之间的间距,从而对导线进行夹紧。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3a的端部为对称设置的指状物,所述指状物的端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钳头7,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装配与维护。进一步的,所述指状物组合时为圆锥形,有利于指状物相互闭合。优选的,所述夹持杆3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有利于夹持部3a之间的间距进行复位。可选的,所述手柄2的上端部设有用于连接转轴1的环体,环体套装在转轴1的外壁上,并可绕转轴1的中心线旋转,有利于操作人员进行装配。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搓线效率高与使用方便等优点,通过按压手柄2,手柄2带动连杆4转动,连杆4带动夹持杆3移动与旋转,使夹持部3a对导线进行夹持与旋转,可在线材的装配过程中,实现自动导线与搓线,提升了导线安装与拆卸的效率,保证了导线的绕接质量。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搓线钳,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具有贯穿转轴侧部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转轴的中心线;两个手柄,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两端;夹持杆,其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可沿所述容纳孔中心线移动和旋转,所述夹持杆的一端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齿;固定架;两个连杆,一个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手柄相铰接,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架相铰接,所述连杆转动可带动夹持杆沿容纳孔中心线移动,所述连杆朝向所述定位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搓线钳,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具有贯穿转轴侧部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转轴的中心线;两个手柄,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两端;夹持杆,其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可沿所述容纳孔中心线移动和旋转,所述夹持杆的一端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齿;固定架;两个连杆,一个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手柄相铰接,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架相铰接,所述连杆转动可带动夹持杆沿容纳孔中心线移动,所述连杆朝向所述定位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搓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的端部设有圆台,所述连杆与固定架之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间隙的容纳腔,所述圆台位于所述容纳腔内。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叶飞罗静妮徐斌沈榴月胡颖涛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