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82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1:04
提供一种具有高耐振性且附加价值高的连接器。连接器(10)具备:壳体(12),对方壳体(82)从前方嵌合于壳体(12);侧面部(56),其构成壳体(12)的外表面,并且通过角部(59)而与上下表面邻接;以及台阶部(62),其以跨于侧面部(56)和角部(59)的方式设置,并且形成为越向前方在上下方向以及侧方上厚度渐渐地增加。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壳体具有筒状的罩部。对方侧的连接器嵌入到罩部内。罩部在外表面具有格子状的厚壁部和被厚壁部包围的多个薄壁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33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现有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因为与在罩部设置多个薄壁部相对应地,能够实现壳体的轻量化,所以不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能够将被收纳于壳体的端子零件的滑动磨损抑制得较小。但是,因为各个薄壁部其自身不具有实质的功能,所以结构上的浪费变多,并且存在也不怎么美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耐振性且附加价值高的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对方壳体从前方嵌合于所述壳体;侧面部,其构成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且通过角部而与上下表面邻接;以及台阶部,其以跨于所述侧面部和所述角部的方式设置,并且形成为越向前方在上下方向以及侧方上厚度渐渐地增加。专利技术效果因为台阶部以越向前方在上下方向以及侧方上厚度渐渐地增加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使壳体的重心位于成为对方壳体的嵌合面侧的前侧,并且在振动环境下能够降低壳体的后部的重量。其结果,能够提供耐振性优良的连接器。另外,只要台阶部为上述结构,则在将壳体嵌合到对方壳体时手指容易勾住台阶部,能够将台阶部作为嵌合时的操作部而利用。其结果,台阶部在功能上被有效地利用,能够提高连接器的附加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后侧观察壳体时的立体图。图3是壳体的俯视图。图4是壳体的侧视图。图5是壳体的仰视图。图6是壳体的主视图。图7是连接器的后视图。图8是与对方连接器正规嵌合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壳体具有向后表面开口的减重部,所述侧面部以及所述角部构成划出所述减重部的拱部分的外表面。与具有减重部相对应地,能够降低壳体的重量,并且成为耐振性更加优良的结构。另外,因为拱部分通过台阶部而加强,所以能够确保壳体的强度。也可以形成为,所述侧面部在上下的所述台阶部之间具有凹曲面状地凹陷的凹部。根据该构成,能够进一步降低壳体的重量。另外,在将台阶部作为嵌合时的操作部利用的情况下,手指容易与凹部吻合,能够得到良好的把持感。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凹部在所述侧面部沿前后方向以恒定高度连续形成。根据该构成,凹部以及台阶部的成形性变得良好。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壳体在所述上下表面中的任意一方具有将所述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锁定臂和位于所述锁定臂的两侧的保护壁,所述台阶部与所述保护壁连结成一体或者以接近所述保护壁的方式配置。根据该构成,在将台阶部作为嵌合时的操作部利用的情况下,手指除了台阶部以外,还能够抵住保护壁。其结果,能够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型的连接器。<实施例1>以下,根据图1-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10具备多个阴端子零件11、壳体12、止动体13、以及密封部件14。连接器10能够与对方连接器80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在两个连接器10、80开始嵌合时相互相对的面侧作为前侧。对方连接器80直接安装于未图示的汽车的发动机等机器。如图8所示,对方连接器80具备多个阳端子零件81和对方壳体82。对方壳体82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罩部83。如图1所示,罩部83在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爪状的锁定突起84。另外,罩部83在上表面的左右两侧部以及左右侧面的上部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肋85。阳端子零件81为导电金属制,如图8所示,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销状的突片86。各个阳端子零件81的突片86在罩部83内以呈左右一列地突出的方式配置。阴端子零件11为导电金属制,如图8所示,整体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阴端子零件11在前部具有筒状的连接部15,在后部具有呈开筒状的筒部16。连接部15在两个连接器10、80嵌合时能够收纳阳端子零件81的突片86,并且在内部与突片86电连接。筒部16与电线17的末端部电气地以及机械地连接。另外,在电线17外嵌有单独型的橡胶栓18,筒部16压接连接于橡胶栓18。壳体12为合成树脂制,具备:壳体主体部19,其收纳多个阴端子零件11;筒状的嵌合筒部21,其将壳体主体部19的外周包围;以及连结部22,其沿着径向延伸而将嵌合筒部21和壳体主体部19相连。如图1以及图6所示,在嵌合筒部21与壳体主体部19之间且连结部22的前方空间成为对方壳体82的罩部83被嵌合的嵌合空间23。壳体主体部19具有能够供阴端子零件11插入的多个腔24。各个腔24以与各个阳端子零件81的突片86对应的方式呈左右一列地设置。如图8所示,壳体主体部19的各个腔24在内壁下表面具有向前方突出的悬臂状的矛状件25。矛状件25与阴端子零件11的连接部15弹性地卡止,并且具有在腔24内将阴端子零件11一级防脱的功能。壳体主体部19中的隔着连结部22位于前侧的部分作为止动体装配部26而构成,各个矛状件25在止动体装配部26露出,且止动体13以将各个矛状件25覆盖的方式装配于止动体装配部26。止动体13为合成树脂制,在与各个腔24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防脱部27。止动体13从前方装配到止动体装配部26,如图8所示,通过各个防脱部27进入到矛状件25的挠曲空间28,从而限制矛状件25的挠曲动作,由此进一步将阴端子零件11二级防脱。密封部件14为硅橡胶等橡胶制,如图1所示,密封部件14整体呈环状,在外周具有多个唇部29,在左右两侧具有向后方突出的一对安装片31(在图1中仅图示1个)。密封部件14从前方外嵌于壳体主体部19,并且以在连结部22的前方被定位的状态配置。各个安装片31插入到在连结部22的左右两侧纵长狭缝状地贯通的安装孔32(参照图6以及图7),从而密封部件14以防脱状态安装于壳体12。在两个连接器10、80嵌合时,当对方壳体82的罩部83嵌合到壳体12的嵌合空间23时,如图8所示,密封部件14弹性地夹持于壳体主体部19和罩部83之间。密封部件14的各个唇部29弹性地密合于罩部83的内表面,从而壳体12与对方壳体82之间被液密地密封。如图2以及图7所示,壳体主体部19中的隔着连结部22而位于后侧的部分具有串形圆筒形状的腔塔部33、一对拱部34和底部35,腔塔部33划定各个腔24并左右一列地相连,一对拱部34从左右两侧覆盖腔塔部33,底部35从下方覆盖腔塔部33。拱部34的前端及底部35的前端与连结部22以台阶状连结成一体。腔塔部33的各个腔部分和底部35通过沿高度方向的多个相连部36而连结成一体。如图7所示,拱部34具有从腔塔部33的上部以及底部35向侧方的突出的上下各自的支承部37和大致向上下方向延伸且上下两端与支承部37相连的架设部38。由一对拱部34、各个相连部36、腔塔部33以及底部35包围而成的内侧空间成为减重部41、42,向壳体主体部19的后表面开口。减重部41、42的底面被连结部22封闭。如图7所示,减重部41、42中的由拱部34、腔塔部33以及相连部36包围而成的侧部减重部41比由底部35、腔塔部33以及相连部36包围而成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壳体,对方壳体从前方嵌合于所述壳体;侧面部,其构成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且通过角部而与上下表面邻接;以及台阶部,其以跨于所述侧面部和所述角部的方式设置,并且形成为越向前方在上下方向以及侧方上厚度渐渐地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9 JP 2018-007063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壳体,对方壳体从前方嵌合于所述壳体;侧面部,其构成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且通过角部而与上下表面邻接;以及台阶部,其以跨于所述侧面部和所述角部的方式设置,并且形成为越向前方在上下方向以及侧方上厚度渐渐地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向后表面开口的减重部,所述侧面部以及所述角部构成划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康雄深津幸弘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