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34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设备,针对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反应筒、注液管、搅拌杆以及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反应筒内设有用于固体粉末进料的进料筒,进料筒靠近反应筒的顶部,进料筒的顶部铰接有通闭进料筒开口的盖板,进料筒的底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搅拌杆的顶端固定有挡板,挡板的形状大小与进料筒底壁的形状大小一致,挡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挡板与进料筒的底部外壁滑动连接。通过搅拌杆带动挡板转动以实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相对和相错,进而实现在搅拌过程中一边搅拌一边进料,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混合搅拌更加均匀。

Mixer for Residual Slud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技术介绍
混炼机是用以将生胶和配合剂进行混炼的炼胶设备。现有的混炼机通常包括进料口、反应筒、搅拌杆以及出料口,通过进料口往反应筒中同时加入生胶、配合剂以及需混炼的原料,驱动搅拌杆转动以搅动反应筒中的反应物,使得反应物混合均匀,再通过出料口排出。在余泥渣土的回收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从余泥渣土中筛分出来的体积较小的余泥沉淀处理并浓缩脱水以进行粒状化处理成符合标准规格的颗粒以作为回填料使用,在余泥的粒状化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将余泥脱水并烘干处理后,再将粉末状的余泥与其他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以呈块状,最后将块状的余泥破碎以形成符合回填料标准的颗粒。将余泥与其他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的过程通常需要采用混炼机。但是,由于余泥被烘干后呈粉末状,粉末状的余泥与粘稠状的粘连剂以及化学试剂等不容易混合,容易使得余泥与粘连剂以及化学试剂的混合搅拌不均匀,使得混炼得到的产品质量下降,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具有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包括反应筒、设于反应筒上的注液管、设于反应筒内的搅拌杆以及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所述反应筒内设有用于固体粉末进料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靠近反应筒的顶部,所述进料筒的顶端开口,所述进料筒的顶部铰接有通闭进料筒开口的盖板,所述进料筒的底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大小与进料筒底壁的形状大小一致,所述挡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挡板与进料筒的底部外壁滑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进料筒中加入需要搅拌的固体粉末,将盖板盖上,然后往注液管中注入需要与固体粉末混合搅拌的其他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在注液完毕后,启动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的同时带动其顶端的的挡板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挡板上的第二通孔与进料筒底壁的第一通孔的相对和相错的状态循环替换,当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时,进料筒中的固体粉末降落至反应筒中,在搅拌杆的搅拌下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当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错时,进料筒停止进料,从而控制进料筒的进料速度,使得反应筒在搅拌过程中可一边搅拌一边进料,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混炼所得的产品的质量;利用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挡板同步转动以实现边搅拌边进料的功能,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节省动力资源,使得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优选的,所述注液管朝向反应筒倾斜向下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液管朝向反应筒倾斜向下设置,使得通过注液管的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等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反应筒中,便于用于混合搅拌的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进料操作,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进料筒的外壁设有激振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激振器带动进料筒振动,使得进料筒中的固体粉末更容易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落入反应筒中,同时,使得置于进料筒底部不设第一通孔部分的固体粉末更容易被抖动至第一通孔上,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排出,有利于进料,使得进料效率提高。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搅拌柱,所述搅拌柱倾斜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柱倾斜设置,使得搅拌柱与反应筒内的原料搅拌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反应筒内的原料更容易被搅动,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混炼得到的产品质量。优选的,所述搅拌柱呈螺旋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柱呈螺旋状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搅拌柱在搅拌过程中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同时使得原料被搅拌柱搅动后的翻腾程度更加剧烈,从而使得原料之间的混合搅拌更加均匀,使得固体粉末更容易与粘稠状的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均匀,进而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提高。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上还设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靠近反应筒的底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反应筒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螺旋桨的操作,使得反应筒底部螺旋桨难以到达的位置的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反应筒内的原料的混合均匀的程度,进而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提高。优选的,所述反应筒上设有透明窗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明窗口的设置,便于通过透明窗口观察反应筒内原料的混合情况,从而便于根据反应筒内的实际搅拌情况调节搅拌杆的运作状态,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置于最顶端的搅拌柱远离搅拌杆的一端固定有毛刷,所述毛刷与反应筒的内壁抵接,所述毛刷靠近反应筒的顶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毛刷的设置,使得从进料筒中飘落的粘附在反应筒上的固体粉末更容易被毛刷刷至反应筒中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从而提高固体粉末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同时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之间的配比更加适合,有利于提高混炼所得产品的质量。优选的,所述进料筒内设有刻度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刻度线的设置,使得进料筒内的进料量便于根据刻度线调节,从而使得需要混合的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之间的配比更加适合,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更高。优选的,所述进料筒可拆卸连接于反应筒的内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筒可拆卸连接于反应筒的内壁,便于进料筒的拆卸更换以及清洗,便于保持进料筒的清洁,减少混炼机用于不同的原料混炼之间的互相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搅拌杆带动挡板转动以实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相对和相错,进而实现在搅拌过程中一边搅拌一边进料,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混合搅拌均匀,有利于提高混炼所得的产品的质量;2.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挡板同步转动,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节省动力资源,使得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通过激振器带动进料筒振动,有利于进料,使得进料效率提高;4.通过搅拌柱倾斜设置,使得搅拌柱与反应筒内的原料搅拌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混炼得到的产品质量;5.通过搅拌柱呈螺旋状的设置,使得原料被搅拌柱搅动后的翻腾程度更加剧烈,从而使得原料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进料筒与挡板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反应筒;11、注液管;12、出料管;121、阀门;13、透明窗口;14、筒盖;2、固定座;21、电机;3、进料筒;31、第一通孔;32、凸片;321、圆孔;33、螺栓;34、盖板;35、支撑柱;4、联动组件;41、主动杆;42、主动轮;43、皮带;44、从动轮;5、搅拌杆;51、密封轴承;52、螺旋桨;53、搅拌柱;54、连接柱;55、毛刷;56、挡板;561、第二通孔;562、滑槽;6、激振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参见图2,包括反应筒1、设于反应筒1上的注液管11、设于反应筒1内的搅拌杆5以及驱动搅拌杆5转动的电机21,反应筒1顶部开口,反应筒1顶部铰接有通闭反应筒1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包括反应筒(1)、设于反应筒(1)上的注液管(11)、设于反应筒(1)内的搅拌杆(5)以及驱动搅拌杆(5)转动的电机(21),所述反应筒(1)内设有用于固体粉末进料的进料筒(3),所述进料筒(3)靠近反应筒(1)的顶部,所述进料筒(3)的顶端开口,所述进料筒(3)的顶部铰接有通闭进料筒(3)开口的盖板(34),所述进料筒(3)的底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搅拌杆(5)的顶端固定有挡板(56),所述挡板(56)的形状大小与进料筒(3)底壁的形状大小一致,所述挡板(56)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第一通孔(31)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561),所述挡板(56)与进料筒(3)的底部外壁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包括反应筒(1)、设于反应筒(1)上的注液管(11)、设于反应筒(1)内的搅拌杆(5)以及驱动搅拌杆(5)转动的电机(21),所述反应筒(1)内设有用于固体粉末进料的进料筒(3),所述进料筒(3)靠近反应筒(1)的顶部,所述进料筒(3)的顶端开口,所述进料筒(3)的顶部铰接有通闭进料筒(3)开口的盖板(34),所述进料筒(3)的底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搅拌杆(5)的顶端固定有挡板(56),所述挡板(56)的形状大小与进料筒(3)底壁的形状大小一致,所述挡板(56)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第一通孔(31)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561),所述挡板(56)与进料筒(3)的底部外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注液管(11)朝向反应筒(1)倾斜向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进料筒(3)的外壁设有激振器(6)。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斌俞裕东刘欣禹俞建松胡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恒星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