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31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显示区外的周边区,显示面板包含具有边界且在显示区中具有多个像素单元的第一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位于周边区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含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二绝缘层,以及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的导电层,导电层经由第一穿孔直接接触第一金属层且经由第二穿孔直接接触第二金属层,其中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中的每一个距离边界至少为220微米。与第一基板对向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周边区中的框胶,框胶在周边区中由边界朝向显示区延伸且在显示基板上覆盖至少一个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可延缓外部水气的侵入时间。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延缓外部水气侵入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驱动电路(例如栅极驱动电路)整合在显示面板上的技术,例如系统整合式玻璃面板等,已逐渐广泛用于现今的显示装置上,以最小化显示装置产品的尺寸和提升显示装置的效能。然而,对于系统整合式玻璃面板而言,驱动电路通常制作在靠近基板边界处,导致容易受到外部水气的腐蚀,而产生显示装置的可靠性问题及显示装置使用寿命的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可延缓外部水气侵入至显示面板内部的时间,避免腐蚀驱动电路中的电子元件和信号走线等,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可靠度及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此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显示区外的周边区且包含第一基板、连接结构、第二基板和框胶。第一基板具有边界,且在显示区中具有多个像素单元。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位于周边区中,其包含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电层。第一金属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上,其中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组合具有第一穿孔,且第二绝缘层还具有第二穿孔,第一穿孔暴露出第一金属层,并且第二穿孔暴露出第二金属层。导电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其经由第一穿孔直接接触第一金属层且经由第二穿孔直接接触第二金属层,其中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均距离边界至少为220微米。第二基板是与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周边区中,此框胶在周边区中由边界朝向显示区延伸且在显示基板上覆盖连接结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距离第一基板的边界至多为周边区的宽度的0.9倍。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所述周边区的宽度至少为0.8毫米。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所述导电层是透明导电层。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每个像素单元包含薄膜晶体管,此薄膜晶体管包含栅极、源极及漏极。栅极和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中的一个属于同一层,且源极、漏极和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个属于同一层。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每个像素单元包含像素电极和共同电极。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中的一个与导电层属于同一层。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信号走线、连接走线和电接此连接走线的电子元件。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个为信号走线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的另一个为连接走线的一部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电路还包含薄膜晶体管,此薄膜晶体管包含栅极、源极和漏极。其中,栅极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个属于同一层,源极、漏极和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个属于同一层,且源极与漏极中的一个经由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至栅极。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电路还包含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包含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且第二薄膜晶体管包含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个属于同一层,第一源极、第一漏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个属于同一层,且第一源极与第一漏极中的一个经由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至第二栅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可延缓外部水气侵入至显示面板内部的时间,避免腐蚀驱动电路中的电子元件和信号走线等,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可靠度及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并结合附图做下列描述,其中: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移位寄存器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5为图3的移位寄存器的电路布局示意图;以及图6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仔细讨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提供许多可应用的概念,其可实施于各式各样的特定内容中。所讨论、揭示的实施例仅供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可被理解的是,虽然在本文可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语来描述各种元件、零件、区域和/或部分,但这些用语不应限制这些元件、零件、区域和/或部分。这些用语仅用以区别一个元件、零件、区域和/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零件、区域和/或部分。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一词,可指二个或多个元件相互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而“耦接”还可指二个或多个元件相互操作或动作。请参照图1,其绘示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源极驱动器120和栅极驱动器130。显示面板110可以是例如扭转向列(twistednematic;TN)型、水平切换(in-planeswitching;IPS)型、边缘电场切换(fringe-fieldswitching;FFS)型或垂直配向(verticalalignment;VA)型等各种类型的液晶显示面板,或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等。源极驱动器120电性连接至显示面板110,其用以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源极驱动信号,且将源极驱动信号传输至显示面板110。栅极驱动器130用以产生栅极驱动信号,且将栅极驱动信号传输至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0具有显示区AA和周边区PA,其中显示区AA具有形成在显示面板110的下基板111上的多个数据线DL、多个栅极线SL和多个排列成阵列的像素PX,这些像素PX共同受到源极驱动信号和栅极驱动信号的驱动而显示图像,而周边区PA具有多个布线(图未绘示),其分别耦接源极驱动器120和栅极驱动器130且分别耦接显示区AA中的多个数据线DL和栅极线SL,以分别将源极驱动信号和栅极驱动信号送至在下基板111上且位于对应像素PX的薄膜晶体管TFT,使得像素PX受到薄膜晶体管TFT的开关控制而在特定时间显示对应的灰阶。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100为系统整合式玻璃面板(systemonglass;SOG),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中,栅极驱动器130是制作在显示面板110中。如此一来,便可使用相同工艺来同时制作显示面板110、源极驱动器120和栅极驱动器130中的电子元件。举例来说,栅极驱动器130中的薄膜晶体管可与显示面板110中位于显示区AA内的薄膜晶体管使用相同工艺来同时制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源极驱动器120也可制作在显示面板110的周边区PA中,且可使用相同工艺来同时制作显示面板110、源极驱动器120和栅极驱动器130中的电子元件和布线。请参照图2,其绘示图1的显示面板110的部分剖面图。在图2中,显示面板110包含下基板111(或称薄膜晶体管基板)和上基板112(或称彩色滤光基板),且显示面板110具有显示区AA和周边区PA。在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AA中,主动元件层113及像素电极层114设置于下基板111上,彩色滤光层115和黑色矩阵(blackmatrix)BM设置于上基板112上,且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的周边区,且所述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具有边界且在所述显示区中具有多个像素单元;至少一个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周边区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包含: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组合具有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二绝缘层还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暴露出所述第一金属层,并且所述第二穿孔暴露出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及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所述导电层经由所述第一穿孔直接接触所述第一金属层且经由所述第二穿孔直接接触所述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中的每一个距离所述边界至少为220微米;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是对向设置;以及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周边区中,所述框胶在所述周边区中由所述边界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且在所述显示基板上覆盖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的周边区,且所述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具有边界且在所述显示区中具有多个像素单元;至少一个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周边区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包含: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组合具有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二绝缘层还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暴露出所述第一金属层,并且所述第二穿孔暴露出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及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所述导电层经由所述第一穿孔直接接触所述第一金属层且经由所述第二穿孔直接接触所述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中的每一个距离所述边界至少为220微米;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是对向设置;以及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周边区中,所述框胶在所述周边区中由所述边界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且在所述显示基板上覆盖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结构中的每一个距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界至多为所述周边区的宽度的0.9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的宽度至少为0.8毫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是透明导电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含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含栅极、源极及漏极;其中,所述栅极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轩辰詹建廷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