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83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平行导轨、安装在所述平行导轨上的滑动导轨及安装在所述滑动导轨上的夹持模组;所述夹持模组包括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一对夹持臂,以及够可拆卸地安装于一对夹持臂中的一对封装端子。

Device for encapsulating carbon nanotube fibers precur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纳米材料生产
,特别是涉及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
技术介绍
碳纳米管是一种管状的碳分子,管上每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互之间以碳-碳σ键结合起来,形成由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碳纳米管的骨架,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p电子相互之间形成跨越整个碳纳米管的共轭π电子云。管径方向尺度为纳米量级,而在轴向尺度则可达数十至数百微米。碳纳米管表现为典型的一维量子材料,具有许多异常优越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碳纳米管具有可纺性。将千千万万根碳纳米管拧在一起,可以形成丝状的碳纳米管纤维。碳纳米管纤维不仅力学性能超过碳纤维,而且合成、拉制过程简单,能源消耗量及成本低,因此有望在未来取代碳纤维作为次世代的力学增强材料。然而,碳纳米管纤维的原丝(一级纺丝)由于其直径仍处于纳米或微米尺度,使得其整体承受外力的能力有限。此特性大大削减了碳纳米管原丝的利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影响了将原丝纺织成成品纤维的加工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缺陷,为了能对碳纳米管纤维原丝进行更好的利用和后续操作,需要技术一种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以对其原始状态进行保护,同时提升其可操作性和加工性。一种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和涂层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组平行导轨,安装在平行导轨上的一组滑动导轨,以及安装在滑动导轨上的夹持模组。所述夹持模组由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安装座,以及安装在安装座上的夹持臂构成。所述夹持臂中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封装端子,所述封装端子与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相接触。所述安装座中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可以驱动所述夹持臂做夹持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组滑动导轨沿平行导轨移动,根据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长度调整滑动导轨的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持模组沿滑动导轨移动,夹住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两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可以驱动安装座转动,转动角度为0°~18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端子由上下两部组成,上下两部相向的两面上,分别具有夹持部收纳部,以及由弹性件弹性固定并支撑至夹持部收纳部外部的夹持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积小于所述封装端子的横截面积的一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的一端恰位于所述封装端子的纵截面的中心线(自对称中心)上,另一端不超过所述封装端子的相向面的最外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中设置有加热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夹持臂传导至封装端子处。所述夹持臂为热的良好导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端子为热的良好导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端子同时为热和电的良好导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层机构包括导轨,喷嘴等结构。所述导轨与所述平行导轨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喷嘴可沿所述导轨移动,喷嘴处可喷出涂层液体。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涉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的夹持机构的俯视图。图2为夹持机构中夹持模组的结构图。图3为涂层机构的侧视图。图4为图2所示夹持模组的转动示意图。图5为所述封装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7为所述封装端子对碳纳米管纤维原丝进行夹取时,封装端子形态变化的示意图。图8-9为所述封装端子对碳纳米管纤维原丝进行夹取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8(a),图8(b),图9(a),图9(b)为侧视图,图8(c)及图9(c)为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9,图示出本技术的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100包括夹持机构20,用于夹取碳纳米管纤维原丝并对其进行封装。如图1所示,所述夹持机构20包括一对平行导轨21、安装在平行导轨21上的滑动导轨22及安装在滑动导轨22上的夹持模组23.工作时,滑动导轨22可在平行导轨21上移动,夹持模组23在滑动导轨22上移动,以将夹持模组23移动至适当位置夹取碳纳米管纤维原丝。如图2所示,夹持模组23的数量为两个,可分别夹取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两端。夹持模组23包括底座231、安装在底座231上的支架232、安装在支架232上的安装座233、安装在安装座233内的夹持电机(未示出)及连接夹持电机的夹持臂234,底座231安装在滑动导轨22上,且可沿滑动导轨22移动,底座231的移动方向与平行导轨21的延伸方向垂直。支架232设置在底座231的中心上,支架232大致呈柱状。底座231内安装有连接支架232的转动机构(未示出),转动机构可驱动支架232以自中心进行转动,转动的角度为0°~180°,可以精准地控制夹持臂234的工作角度。安装座233固定在支架232上,工作时,安装座233中的夹持电机驱动夹持臂234做夹取运动。夹持臂234为中空柱状设置,夹持臂234的数量为一对,夹持臂234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封装端子235,封装端子235作为碳纳米管导线的两端,具有上下两部,可分别自由拔插在一对夹持臂234上,便于后续生产时封装端子235与碳纳米管纤维原丝连接后容易从夹持臂234上取出。封装端子235的材质为热的良好导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封装端子235上下两部的内表面具有夹持部收纳部236,所述夹持部收纳部236中具有弹性件23(未示出)弹性连接于夹持部237,弹性件236为弹簧等弹性物体,夹持部237用于夹持碳纳米管纤维原丝,与原丝直接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夹持部237自封装端子235的内表面向外凸出设置。如图6及图7所示,工作时,当一对夹持臂234对封装端子235施加第一压力F1时,会使夹持部237夹紧碳纳米管纤维原丝,但不会将夹持部237压入封装端子235的夹持部收纳部236内;当夹持臂234对封装端子235施加第二压力F2时,会将夹持部237压入封装端子235的夹持部收纳部236内,使压入后的夹持部237的外表面与封装端子235的内表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其中,第二压力F2大于第一压力F1。需要指出的是,图示所述各部件的形状仅是概念性的,而非对各部件的实际形状进行限定。如图8及图9所示,夹持部237的一个侧面处在封装端子235的自对称中心面上,另一个侧面则向外部延伸,其中,靠近拉伸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拉伸装置400一端的封装端子235上的夹持部237向远离碳纳米管纤维原丝延伸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237的一个侧面可以不位于封装端子235的自对称中心面上,而位于更靠近拉伸装置400一端的方向,但不会越过封装端子235的自对称中心面。靠近碳纳米管纤维原丝固定部ST一端的封装端子235的夹持部237向靠近固定部ST一端的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237的一个侧面可以不位于封装端子235的自对称中心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平行导轨、安装在所述平行导轨上的滑动导轨及安装在所述滑动导轨上的夹持模组;所述夹持模组包括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一对夹持臂,以及够可拆卸地安装于一对夹持臂中的一对封装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平行导轨、安装在所述平行导轨上的滑动导轨及安装在所述滑动导轨上的夹持模组;所述夹持模组包括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一对夹持臂,以及够可拆卸地安装于一对夹持臂中的一对封装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碳纳米管纤维原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封装端子的相向的两内表面上具有一对夹持部收纳部,所述夹持部收纳部中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夹持部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烯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