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0832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包括从河道至河岸方向依次布置的溢流堤、湿塘湿地区域以及河岸陆地区域,位于河道和河岸陆地区域之间的地基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所述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位于河道两侧的部分滨水带设置为湿塘湿地区域,将位于河道蓝线范围之外的部分现有河道设置为湿塘,并且使湿塘的位置与原先规划的河道上口线相对应;以草袋装土的施工方式填筑形成溢流堤,并且使溢流堤的堤顶与设计水位控制线相对应,并且在溢流堤的堤顶和背向河道的堤坡上砌筑干砌石。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部分现有河道,适应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的地基,丰富河道滨水带的生态环境,增大河道的调蓄量。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rban Waterlogging Regulation and Stor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一些城市每年都会因强降雨而发生内涝。城市内涝主要表现为街道成河、房屋进水以及河水倒灌,城市内涝反映出城市排水工程(如河道调蓄量)存在问题。为解决城市雨水发生大规模的径流问题,就地部分消纳是最佳的方法,但这需要一个吸纳雨水的场所,即河道需要有足够的调蓄量。河道要增大调蓄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扩大河道尺寸、增大河道规模,但河道扩大规模又占用城市建设宝贵用地。基于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不具备扩大河道以消减内涝的条件。因此,亟需寻求其他空间来吸纳雨水。如图1所示,上海浦东新区某河道的南岸共有3段河道岸坡具有淤泥质黏土层8,淤泥质黏土层8的现状泥面线81的走势从河道1延伸至陆面,不利地质岸线长2100m,按照河道蓝线,部分现有河道位于河道蓝线以外。如果按河道蓝线进行施工,需要回填部分现有河道以修筑原先规划河堤7。如果修筑原先规划河堤7,原先规划河堤7的堤高约4.2m,堤防荷载较大,但是,河道岸坡具有淤泥质黏土层8,且淤泥质黏土层8的厚薄不均,淤泥质黏土层8的部分层面为斜面,在荷载作用下极易滑动。因此,在修筑原先规划河堤7之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这样进一步增大了工程投资。此外,原先规划河堤7占用较多的现有河道,而在原先规划的河道上口线以外20m处为原先规划的景观用地,河道1与原先规划的景观用地没有有机结合。如果按照河道蓝线采用原先规划的筑堤方案,河道1的调蓄量非常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能够充分利用部分现有河道,适应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的地基,用溢流堤和湿塘湿地区域来替换原先规划河堤,丰富了河道两侧滨水带的生态环境,增大城市河道的防涝调蓄能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包括从河道至河岸方向依次布置的溢流堤、湿塘湿地区域以及河岸陆地区域,位于河道和河岸陆地区域之间的地基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溢流堤,溢流堤的堤顶高于河道的最低水位、且低于河道的最高水位,溢流堤朝向河道的堤坡与河道的河坡相衔接,溢流堤内埋设有从湿塘湿地区域的湿塘通向至河道的排水管,排水管伸入至河道的第一端设有逆止阀,逆止阀不高于河道的最低水位;湿塘湿地区域,湿塘湿地区域的湿塘内设有集水井,集水井的进水口不高于河道的最低水位,所述排水管伸入至湿塘的第二端位于集水井内;河岸陆地区域,河岸陆地区域不低于河道的最高水位;所述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位于河道两侧的部分滨水带设置为湿塘湿地区域,将位于河道蓝线范围之外的部分现有河道设置为湿塘,并且使湿塘的位置与原先规划的河道上口线相对应;以草袋装土的施工方式填筑形成溢流堤,并且使溢流堤的堤顶与设计水位控制线相对应,并且在溢流堤的堤顶和背向河道的堤坡上砌筑干砌石。优选地,在施工完所述溢流堤和湿塘湿地区域之后,借用河道开挖土来回填湿塘的塘底、以形成预留泥沙淤积区。优选地,所述溢流堤的堤顶等高于河道的设计水位。优选地,所述湿塘湿地区域的湿地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浅沼泽区的水深范围为0~0.3m,深沼泽区的水深范围为0.3~0.5m。优选地,所述河道的河坡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蔓延至河道的河底。优选地,所述湿塘湿地区域和河岸陆地区域共同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体系。优选地,所述湿塘湿地区域的湿塘和/或湿地内种植有耐涝植物。优选地,所述湿塘包括通过配水石笼相互连通的主塘和前置塘,主塘靠近溢流堤的塘坡与溢流堤背向河道的堤坡相衔接,前置塘靠近河岸陆地区域的塘坡和河岸陆地区域之间设有护坡,前置塘与分布在河岸陆地区域上的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连通;所述集水井设在主塘内。优选地,所述逆止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内具有供阀芯沉浮的阀芯腔,阀芯腔的底部与排水管连通,阀芯腔的中部设有与河道连通的出水口,阀芯腔的顶部大于阀芯,阀芯与阀芯腔的底部封堵配合。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构筑方法为了避免在河道和河岸陆地区域之间修筑原先规划河堤,从河道至河岸方向依次布置溢流堤、湿塘湿地区域以及河岸陆地区域,用溢流堤和湿塘湿地区域来替换原先规划河堤,将位于河道两侧的部分滨水带设置为湿塘湿地区域,这样既增加绿地面积,又可以作为河道的调蓄空间。将位于河道蓝线范围之外的部分现有河道设置为湿塘,并且使湿塘的位置与原先规划的河道上口线相对应,这样极大减少因填补现有河道、修筑河堤而产生的工程量。由于位于河道和河岸陆地区域之间的地基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本专利技术的构筑方法以草袋装土的施工方式填筑形成溢流堤,并且使溢流堤的堤顶与设计水位控制线相对应,这样溢流堤对地基的荷载较小、并且能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在溢流堤的堤顶和背向河道的堤坡上砌筑干砌石,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当河道水位高于溢流堤时,河道的水经溢流堤漫入湿塘湿地区域,参与河道的防涝工作,湿塘湿地区域至少增大河道的23%调蓄量;当河道水位不高于溢流堤时,湿塘湿地区域发挥生态景观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构筑方法能够充分利用部分现有河道,适应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的地基,用溢流堤和湿塘湿地区域来替换原先规划河堤,丰富了河道两侧滨水带的生态环境,增大城市河道的防涝调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原先规划河堤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蓄防涝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蓄防涝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显示为逆止阀的打开状态图;图5显示为逆止阀的闭合状态图。元件标号说明1河道11最低水位12设计水位13最高水位2溢流堤21排水管3湿塘湿地区域31湿塘311主塘312前置塘313配水石笼314集水井315预留泥沙淤积区4河岸陆地区域5逆止阀51阀体511阀芯腔52阀芯6城市雨水管渠系统7原先规划河堤8淤泥质黏土层81现状泥面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包括从河道1至河岸方向依次布置的溢流堤2、湿塘湿地区域3以及河岸陆地区域4,位于河道1和河岸陆地区域4之间的地基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8;溢流堤2,溢流堤2的堤顶(堤顶靠近河道1的一侧一般与设计水位控制线重合)高于河道1的最低水位11、且低于河道1的最高水位13,溢流堤2朝向河道1的堤坡与河道1的河坡相衔接,溢流堤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包括从河道(1)至河岸方向依次布置的溢流堤(2)、湿塘湿地区域(3)以及河岸陆地区域(4),位于河道(1)和河岸陆地区域(4)之间的地基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8);溢流堤(2),溢流堤(2)的堤顶高于河道(1)的最低水位(11)、且低于河道(1)的最高水位(13),溢流堤(2)朝向河道(1)的堤坡与河道(1)的河坡相衔接,溢流堤(2)内埋设有从湿塘湿地区域(3)的湿塘(31)通向至河道(1)的排水管(21),排水管(21)伸入至河道(1)的第一端设有逆止阀(5),逆止阀(5)不高于河道(1)的最低水位(11);湿塘湿地区域(3),湿塘湿地区域(3)的湿塘(31)内设有集水井(314),集水井(314)的进水口不高于河道(1)的最低水位(11),所述排水管(21)伸入至湿塘(31)的第二端位于集水井(314)内;河岸陆地区域(4),河岸陆地区域(4)不低于河道(1)的最高水位(13);所述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位于河道(1)两侧的部分滨水带设置为湿塘湿地区域(3),将位于河道蓝线范围之外的部分现有河道设置为湿塘(31),并且使湿塘(31)的位置与原先规划的河道上口线相对应;以草袋装土的施工方式填筑形成溢流堤(2),并且使溢流堤(2)的堤顶与设计水位控制线相对应,并且在溢流堤(2)的堤顶和背向河道(1)的堤坡上砌筑干砌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包括从河道(1)至河岸方向依次布置的溢流堤(2)、湿塘湿地区域(3)以及河岸陆地区域(4),位于河道(1)和河岸陆地区域(4)之间的地基表层为淤泥质黏土层(8);溢流堤(2),溢流堤(2)的堤顶高于河道(1)的最低水位(11)、且低于河道(1)的最高水位(13),溢流堤(2)朝向河道(1)的堤坡与河道(1)的河坡相衔接,溢流堤(2)内埋设有从湿塘湿地区域(3)的湿塘(31)通向至河道(1)的排水管(21),排水管(21)伸入至河道(1)的第一端设有逆止阀(5),逆止阀(5)不高于河道(1)的最低水位(11);湿塘湿地区域(3),湿塘湿地区域(3)的湿塘(31)内设有集水井(314),集水井(314)的进水口不高于河道(1)的最低水位(11),所述排水管(21)伸入至湿塘(31)的第二端位于集水井(314)内;河岸陆地区域(4),河岸陆地区域(4)不低于河道(1)的最高水位(13);所述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位于河道(1)两侧的部分滨水带设置为湿塘湿地区域(3),将位于河道蓝线范围之外的部分现有河道设置为湿塘(31),并且使湿塘(31)的位置与原先规划的河道上口线相对应;以草袋装土的施工方式填筑形成溢流堤(2),并且使溢流堤(2)的堤顶与设计水位控制线相对应,并且在溢流堤(2)的堤顶和背向河道(1)的堤坡上砌筑干砌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完所述溢流堤(2)和湿塘湿地区域(3)之后,借用河道开挖土来回填湿塘(31)的塘底、以形成预留泥沙淤积区(3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调蓄防涝系统的构筑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晖史云鹏桂青唐琛晨陈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