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一种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园林中常见道路和设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带的下垫面越来越多的被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不透水垫面覆盖,使雨水无法渗入土地,并隔绝了大气中的水汽能量交换,会导致大量雨水流失,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同时增加了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园林道路虽然大多铺设了可供排渗水的透水砖,但园林道路的下垫面多采用水泥混凝土等无机胶结材料结合,隔断了园路表面雨水渗透至地下的路径,达不到透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它包括道路和绿化带,道路在保证了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同时又具有渗透路面雨水的作用,绿化带结合了风景园林景观效果进行植物搭配以保证观赏性的同时,又具有渗水和蓄水的功能,道路和绿化带的铺装结构共同解决了现有的城市园林渗水性能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包括道路和设在道路侧边的植草沟,植草沟与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道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 ...
【技术保护点】
1.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包括道路(1)和设在道路(1)侧边的植草沟(2),植草沟(2)与道路(1)的延伸方向一致;其特征是:道路(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基层土壤(100)上的砂性土壤层A(11)、级配碎石垫层(12)、净化透水层A(13)、粗砂找平层(14)、土工格栅层(15)、粗砂过滤层A(16)及透水砖层(17);植草沟(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基层土壤(100)上的砂性土壤层B(21)、净化透水层B(22)、无纺布层(23)、粗砂过滤层B(24)及植土层(25),植土层(25)向下凹陷而形成蓄水沟(26)。
【技术特征摘要】
1.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包括道路(1)和设在道路(1)侧边的植草沟(2),植草沟(2)与道路(1)的延伸方向一致;其特征是:道路(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基层土壤(100)上的砂性土壤层A(11)、级配碎石垫层(12)、净化透水层A(13)、粗砂找平层(14)、土工格栅层(15)、粗砂过滤层A(16)及透水砖层(17);植草沟(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基层土壤(100)上的砂性土壤层B(21)、净化透水层B(22)、无纺布层(23)、粗砂过滤层B(24)及植土层(25),植土层(25)向下凹陷而形成蓄水沟(2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其特征是:植草沟(2)的砂性土壤层B(21)、净化透水层B(22)、无纺布层(23)及粗砂过滤层B(24)均向下凹陷,且凹陷形状均与植土层(25)的凹陷形状一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其特征是:道路(1)与植草沟(2)之间设有过渡带(3),过渡带(3)与道路(1)的延伸方向一致,过渡带(3)从道路(1)一侧向植草沟(2)一侧呈高度下降的斜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其特征是:过渡带(3)与道路(1)相接处的高程低于道路100-140mm,过渡带(3)的水平宽度大于1000mm,过渡带(3)在宽度方向上的高度下降不超过400mm。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利于蓄排水的园林组合铺装结构,其特征是:砂性土壤层A(11)由基层土壤混合中粗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孟亚萍,朱捷,黄益国,高静,王春发,马玉勇,刘绍杰,陈瑾,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