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利庆专利>正文

喷雾泵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467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能够控制喷雾压力均匀的喷雾泵头,它由泵芯、中盖、喷嘴头组成,泵芯包括泵芯主体、上活塞、反推塞、密封圈等组成,反推塞和上活塞之间构成上腔室,反推塞上部的中心设置有反推塞,反推塞的顶部为锥体,上活塞中心设置有一圆台面,该圆台面与反推柱的锥体配合,形成反向单项阀;活塞的中心设置有连接槽,下腔室与上腔室之间通过连接槽相连,连接槽的末端设置有阻尼孔。所述上腔室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下腔室顶部的横截面积;它的泵芯主体的下腔室内设置有泄压孔,下腔室的下半段设置有泄压槽。它的喷雾压力不受手指动作快慢及力量轻重的影响,能稳定实现较好的喷雾效果,避免喷嘴口流水现象发生。

Spray pump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雾泵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居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控制喷雾压力均匀的喷雾泵头。
技术介绍
在化妆品、洗涤用品、植物种植等家居用品领域,喷雾泵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液体容器辅助配件。它用于将瓶内的液体,通过按压的方式,让空气和液体混合流体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的压强小,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大,液体就沿小孔下边的细管升上来,从细管的上口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以喷雾形式扩散在空气中,形成小颗粒空气悬浮物。目前的比较成熟的喷雾泵头内设置有如专利号CN201521117894.9“一种新型喷雾泵机构”,它包括有锁瓶盖,在锁瓶盖上端设有泵体安装部,在泵体安装部内设有泵室,在泵室下端设有进液口,在进液口内设有泵珠,在泵室内设有上泵杆,上泵杆上端伸出泵室,在上泵杆上端连接有按钮,在按钮内设有喷液通道,在按钮上设有雾点,雾点与喷液通道相连通,在上泵杆下部外壁设有定位环台,在泵室上端设有锁紧盖,在上泵杆内活动连接有下泵杆,在上泵杆与下泵杆之间设有吸塞,在定位环台与吸塞上端之间设有副弹簧,在按钮与锁紧盖之间设有主弹簧,在泵体安装部外侧的泵室上设有外凸连接环,在外凸连接环外套设有外盖。但是此类喷雾泵的喷雾压力完全取决于手指对按钮的施加压力,施加压力越大,喷雾压力越大。由于手压泵头的压力及动作有轻重快慢之分,造成了喷雾效果不好,形成的雾化不稳定。当压力较底时,甚至从喷口直接流出水滴等不良现象,用户反馈不好。在专利CN201710844435.8“一种高效雾化喷头泵头结构”中公开了一种高效雾化喷头泵头结构,包括泵芯、压盖和牙盖;所述泵芯同轴心设置在牙盖内侧;所述压盖可活动设置在牙盖上,且所述压盖的喷雾口与泵芯的出液口导通;所述泵芯包括泵壳、上阀和主活塞,所述泵壳的下端为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还设置有负压开启的单向阀;所述主活塞的下段为筒体,所述筒体下端可上下活动插入至所述泵壳的壳腔中,所述筒体内设置有阀柱,所述阀柱的外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连接部一体连接;它通过上阀和主活塞之间设置上通道和下通道,将泵芯的内部分割成两个区域,二者通过设置在主活塞上的通孔相连,利用上下通道之间的不同液体接触面积产生压力差,当压力差大于某一预设值时,主活塞中心的阀柱脱离上阀的封闭口,使上通道内的高压液体喷出形成雾化。但是该泵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它的上通道结构较小,并且上下通道之间液体流动速度较快,当上通道内的压力释放后,下通道内的液体迅速上行,补充道上通道内,产生上下通道的压力差,会再次形成喷雾,影响人们的使用感受。第二,它的下通道在按压到最大形成后,喷雾后,会保持较大的压力,此时松开手指压力,弹簧复位的过程中,该压力依然会对泵芯下端的进液口泵珠产生压力,影响进液速度和进液量,使得泵芯复位后液体不易完全填充满,会混入少量空气。由于液体相对于空气较重,使得液体下沉在下通道内,气体进入上通道。因此长时间放置后,泵芯在第一次喷雾的时候,出雾量较少,甚至不能出雾。影响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雾化的喷雾泵头,喷雾压力不受手指动作快慢及力量轻重的影响,能稳定实现较好的喷雾效果,避免喷嘴口流水现象发生,它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给用户提供较为舒适的喷雾体验。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雾压力均衡的喷雾泵头,由泵芯、中盖、喷嘴头组成,泵芯被固定在中盖的中心,喷嘴头设置在中盖的上侧,并相对中盖上下活动,泵芯的上端与喷嘴头用喷雾通道连接;泵芯包括泵芯主体、上活塞、反推塞、密封圈,泵芯主体为具有多层阶梯结构的中空圆桶柱形结构,泵芯主体和上活塞、反推塞滑动配合,反推塞被限制在泵芯主体和上活塞之间;反推塞和泵芯主体的下半部分构成下腔室,反推塞下方设置有弹力部件,弹力部件的底部设置有钢珠,弹力部件、钢珠和泵芯主体底部的锥形进液管构成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推塞和上活塞之间构成上腔室,反推塞上部的中心设置有反推塞,反推塞的顶部为锥体,上活塞中心设置有一圆台面,该圆台面与反推柱的锥体配合,形成反向单项阀;活塞的中心设置有连接槽,下腔室与上腔室之间通过连接槽相连,连接槽的末端设置有阻尼孔。所述上腔室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下腔室顶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泵芯主体的下腔室内设置有泄压孔,下腔室的下半段设置有泄压槽。所述中盖与泵芯主体螺纹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它在现有的喷雾泵头的泵芯中增加了一套反向单向阀结构,反向单向阀由反推塞和位于连接柱内的圆台面组成,当手指向下压喷嘴头,上腔室内的压力达不到预设压力时,反向单向阀不会打开。只有当上腔室内的压力与下腔室内的压力差大于预设压力时,活塞整体下沉,使上腔室顶部的反向单向阀打开,此时上腔室内的压力已经较大,喷雾效果良好。当上腔室的压力降低后,下腔室的压力推动活塞上行,反推塞上行闭合反向单向阀,压力较低的液体被封闭在上腔室,不再进入喷嘴头内,不会因为压力较低造成喷嘴头滴水现象。二、它只采用了一套弹性部件控制活塞,无需两套弹性部件结构,零件较少,加工方便。三、它通过活塞中心的连接槽及设置在连接槽末端的阻尼孔,来控制上下腔室的压力差。四、它设置了泄压槽和泄压孔,在压缩行程的末段,可以迅速释放掉下腔室内的液体压力,有助于弹簧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形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泵芯的结构(静止状态)。图4为泵芯第一阶段的结构图。图5为泵芯第二阶段的结构图。图6为泵芯第三阶段的结构图。图7为泄压槽放大图。图8为阻尼孔和连接槽部分的放大图。其中1为泵芯,2为中盖,3为喷嘴头,11为泵芯主体,12为上活塞,13为反推塞,14为密封圈,15为弹力部件,16为钢珠,17为锥体,18为圆台面,19为阻尼孔,20为泄压孔,21为泄压槽,22为上腔室,23为下腔室,24为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喷雾泵头,如图1所示,它由泵芯1、中盖2、喷嘴头3组成,泵芯被固定在中盖的中心,喷嘴头设置在中盖的上侧,并相对中盖上下活动,泵芯的上端与喷嘴头用喷雾通道连接,泵芯的下部通过软管伸入到瓶腔的液面下。如图2所示,泵芯包括泵芯主体11、上活塞12、反推塞13、密封圈14等,泵芯主体为具有多层阶梯结构的中空圆桶形结构,泵芯主体和上活塞、反推塞滑动配合,反推塞被限制在泵芯主体和上活塞之间;反推塞和泵芯主体的下半部分共同构成下腔室23,反推塞的下方设置有弹力部件15,弹力部件的底部设置有钢珠,弹力部件15、钢珠16和泵芯主体底部的锥形进液管构成单向阀,该单向阀结构能防止进入下腔室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瓶身内。液体瓶在图中未画出。反推塞和上活塞、及泵芯主体的上班部分共同构成上腔室22,反推塞上部的中心设置有反推塞,反推塞的顶部为锥体17,上活塞中心设置有一圆台面18,该圆台面与反推柱的锥体配合,形成反向单项阀;反推塞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槽24,下腔室与上腔室之间通过连接槽相连,连接槽的末端设置有阻尼孔19,连接槽允许下腔室的液体上行至阻尼孔处,阻尼孔的横截面积不到连接槽的十分之一,避免上腔体和快速回流至下腔体。上述上腔室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下腔室顶部的横截面积。上下的面积差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会导致上腔室底部的压力大于下腔室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雾泵头,由泵芯(1)、中盖(2)、喷嘴头(3)组成,泵芯被固定在中盖的中心,喷嘴头设置在中盖的上侧,并相对中盖上下活动,泵芯的上端与喷嘴头接触;泵芯包括泵芯主体(11)、上活塞(12)、反推塞(13)、密封圈,泵芯主体为具有多层阶梯结构的中空圆桶形结构,泵芯主体和上活塞、反推塞滑动配合,反推塞被限制在泵芯主体和上活塞之间;反推塞和泵芯主体的下半部分构成下腔室,反推塞下方设置有弹力部件,弹力部件的底部设置有钢珠,弹力部件、钢珠和泵芯主体底部的锥形进液管构成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推塞和上活塞之间构成上腔室,反推塞上部的中心设置有反推塞,反推塞的顶部为锥体,上活塞中心设置有一圆台面,该圆台面与反推柱的锥体配合,形成反向单项阀;活塞的中心设置有连接槽,下腔室与上腔室之间通过连接槽相连,连接槽的末端设置有阻尼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泵头,由泵芯(1)、中盖(2)、喷嘴头(3)组成,泵芯被固定在中盖的中心,喷嘴头设置在中盖的上侧,并相对中盖上下活动,泵芯的上端与喷嘴头接触;泵芯包括泵芯主体(11)、上活塞(12)、反推塞(13)、密封圈,泵芯主体为具有多层阶梯结构的中空圆桶形结构,泵芯主体和上活塞、反推塞滑动配合,反推塞被限制在泵芯主体和上活塞之间;反推塞和泵芯主体的下半部分构成下腔室,反推塞下方设置有弹力部件,弹力部件的底部设置有钢珠,弹力部件、钢珠和泵芯主体底部的锥形进液管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利庆
申请(专利权)人:沈利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