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线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290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线植入装置,植入针体的一端设有手柄,植入针体的内部设有凹槽,植入针体的侧面设有出线孔,出线孔的底端与凹槽的一端连接,出线孔的底端呈45°角向上倾斜,植入针体的侧面设有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和第三进线孔,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和第三进线孔的底端均与凹槽连接,第一进线孔位于出线孔和第二进线孔之间,第二进线孔位于第一进线孔和第三进线孔之间,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和第三进线孔的底端均呈135°角向上倾斜,凹槽的内部设有两块固定座,两块固定座之间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转轴与固定座活动连接,固定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广泛推广。

A Biowire Implant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线植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埋线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线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埋线针为医疗操作器械的埋线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疼痛科、骨伤科、五官科等疾病的治疗,随着技术与理念的发展,蝶腭神经节埋线、星状神经节埋线、椎间口外口埋线等埋线新技术也在临床中逐步开展。在治疗早泄的病情中,私立医院大都会用到阴茎埋线降敏术,需要使用到埋线工具,而现有的埋线针需将生物线从底端缓缓穿过针内,但由于生物线的长度较长,装设方式较为费时,同时,现有埋线针的进线孔和出线孔与针内均呈九十度角,在穿插生物线时,生物线不容易从出线孔穿出,同时,现有的埋线针不能对装设好的生物线进线固定,生物线容易从针体内脱落,对使用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生物线植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线植入装置,包括植入针体、针头、生物线和防护套管,所述植入针体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植入针体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植入针体的侧面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的底端与所述凹槽的一端连接,所述出线孔的底端呈45°角向上倾斜,所述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线植入装置,包括植入针体(1)、针头(3)、生物线(12)和防护套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手柄(9),所述植入针体(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3),所述植入针体(1)的侧面设置有出线孔(4),所述出线孔(4)的底端与所述凹槽(13)的一端连接,所述出线孔(14)的底端呈45°角向上倾斜,所述植入针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进线孔(5)、第二进线孔(6)和第三进线孔(7),所述第一进线孔(5)、所述第二进线孔(6)和所述第三进线孔(7)的底端均与所述凹槽(13)连接,所述第一进线孔(5)位于所述出线孔(4)和所述第二进线孔(6)之间,所述第二进线孔(6)位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线植入装置,包括植入针体(1)、针头(3)、生物线(12)和防护套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手柄(9),所述植入针体(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3),所述植入针体(1)的侧面设置有出线孔(4),所述出线孔(4)的底端与所述凹槽(13)的一端连接,所述出线孔(14)的底端呈45°角向上倾斜,所述植入针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进线孔(5)、第二进线孔(6)和第三进线孔(7),所述第一进线孔(5)、所述第二进线孔(6)和所述第三进线孔(7)的底端均与所述凹槽(13)连接,所述第一进线孔(5)位于所述出线孔(4)和所述第二进线孔(6)之间,所述第二进线孔(6)位于所述第一进线孔(5)和所述第三进线孔(7)之间,所述第三进线孔(7)靠近所述手柄(9)的一端,所述第一进线孔(5)、所述第二进线孔(6)和所述第三进线孔(7)的底端均呈135°角向上倾斜,所述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两块固定座(15),两块所述固定座(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王志博高长宏尹征赵明根陈俊胡万新李峰覃志军赵增贵苗学文李强杨海东李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东方国康综合门诊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