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提取浓缩流水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化工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中药提取浓缩流水线。
技术介绍
中药材的前处理,就是将中药材中有效成份通过浸泡、蒸煮、煎熬,使中药材的有效成份溶解于溶液中,得到高浓度的中药药液,以便下一步工艺加工成口服液或药粉(胶囊、制粒、制片),目前,中药材的这些前处理主要是通过多功能中药提取浓缩机来实现的。其中,球形浓缩器广泛适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对少批量液体物料的浓缩、蒸馏及有机溶媒的回收工艺,也可适用于产量不大的用户用于中试生产;其主要用途是采用在负压环境中加热浓缩液,使浓缩液蒸发其中的萃取液而进行浓缩,蒸发的萃取液经过冷凝设备进行回收。现在大部分制药企业实际生产中所使用的球形浓缩器,是采用加热夹套内通入蒸汽作为加热源加热浓缩药液的。然而加热夹套均设置于浓缩器的底部,容易造成浓缩器内的药液受热不均匀,部分药液可能因加热温度过高造成糊锅,凝结在浓缩器的内壁上,部分浓缩后的药液也可能因为温度冷却,而粘附浓缩器的内壁上难以向下排出,造成浓缩的药液产量减少,产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提取浓缩流水线,能够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提取浓缩流水线,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多功能提取罐(1)、单效外循环浓缩器(3)与球形浓缩器(5);所述多功能提取罐(1)为进料端,所述球形浓缩器(5)为出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浓缩器(5)包括呈球形且同球心设置的外壳(51)与内壳(52),所述内壳(52)沿竖直方向的直径转动连接于外壳(51)内;所述内壳(52)的外径小于外壳(51)的内径,所述外壳(51)与内壳(52)之间形成有蒸汽腔(53),所述外壳(51)上设置有连通蒸汽腔(53)的进汽管(531)与出汽管(532);所述内壳(52)的内部设置有蒸发室(521),所述内壳(5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提取浓缩流水线,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多功能提取罐(1)、单效外循环浓缩器(3)与球形浓缩器(5);所述多功能提取罐(1)为进料端,所述球形浓缩器(5)为出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浓缩器(5)包括呈球形且同球心设置的外壳(51)与内壳(52),所述内壳(52)沿竖直方向的直径转动连接于外壳(51)内;所述内壳(52)的外径小于外壳(51)的内径,所述外壳(51)与内壳(52)之间形成有蒸汽腔(53),所述外壳(51)上设置有连通蒸汽腔(53)的进汽管(531)与出汽管(532);所述内壳(52)的内部设置有蒸发室(521),所述内壳(5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蒸发室(521)的进料管(513)与出料管(5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浓缩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1)内于内壳(5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固定部(511)与下固定部(512);所述内壳(5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转动口(522)与下转动口(523);所述上转动口(522)与下转动口(523)分别转动连接于上固定部(511)与下固定部(512)的外侧;所述进料管(513)与出料管(514)分别设置于上固定部(511)与下固定部(5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提取浓缩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1)内沿内壳(52)的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轴(71),所述转轴(71)上设置有驱动齿轮(711),所述上转动口(522)的内侧设置有内齿轮(7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提取浓缩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1)上于蒸发室(52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8);所述上固定部(511)上于驱动齿轮(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喜,张嘉俊,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天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