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殿云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00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底座,四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共同连接有坐板,所述坐板的下端连接有熏蒸罐,所述熏蒸罐的上端中部开设有与熏蒸孔相连通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固定设有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连接有隔板,所述熏蒸罐外壁左右两侧的上部对称连通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内腔靠近熏蒸罐的一侧固定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中部开设有进液孔,所述空心套管的内壁上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十字安装条的一端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堵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具有强大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加方便使用,值得推广。

A Multifunctional Therapeutic Device for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理疗中,经常会使用到熏蒸装置来进行辅助治疗。熏蒸是最为常见的理疗方式,一般通过对药物的加热,并伴随水的汽化,让水蒸气内富含药物成分,利用含有药物的水蒸气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这样可以让皮肤直接吸收药物成分,尤其常见于对患者的隐私处手术后,不方便涂抹药物,从而使用熏蒸装置熏蒸来帮助消炎和治疗,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或蹲或坐在容器上,容器内的蒸汽向上移动并对待治疗部位进行熏蒸,这种熏蒸方式的缺点是:一、患者的腿部需要持续张开,而且患者的姿势固定,容易产生疲劳感,降低患者的是适度;二、需要定时的检查容器内的药水是否充足,并对容器进行加药,操作起来较为麻烦,浪费了较多的人力资源,不方便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使其更加方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右侧连接有四个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共同连接有坐板,且所述坐板上开通有熏蒸孔,所述坐板的下端连接有熏蒸罐,所述熏蒸罐的上端中部开设有与熏蒸孔相连通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固定设有导向装置,所述熏蒸罐外壁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熏蒸罐的内壁底端均匀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连接有隔板,且所述隔板与熏蒸罐相匹配,所述熏蒸罐内壁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连接有定滑轮,所述熏蒸罐外壁左右两侧的上部对称连通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内腔靠近熏蒸罐的一侧固定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中部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进药管内腔远离熏蒸罐的一侧固定设有十字安装条,所述十字安装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套管的内壁上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十字安装条的一端连接有与空心套管相匹配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有与进液孔配合使用的堵头,所述堵头上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的下端绕过定滑轮与隔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储药罐,两个所述储药罐对称分布在熏蒸罐的两侧,所述储药罐远离熏蒸罐的一侧上部连接有加药管,所述储药罐的底部与进药管之间连通有连接管。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四角分别安装有滚轮,且所述滚轮为刹车轮。优选的,所述坐板的上端右侧通过销轴铰接有靠板,所述靠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海绵垫,所述靠板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坐板铰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有与坐板铰接的轴体,所述轴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与靠板铰接。优选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有与通槽内壁固定连接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下端开设有T型槽,所述板体的上端均匀开设有与T型槽相连通的通气孔。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左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且所述的一端贯穿安装槽的内壁连接有手轮,所述丝杠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两个丝杠滑动座,所述丝杠滑动座的上端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内壁底端均匀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连接有脚踏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患者坐于坐板的熏蒸孔上,并依靠在靠板上,通过改变调节杆的长度,可以带动靠板前后移动,对患者的姿势进行调整,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患者的两腿放置在U型架内,利用U型架将患者的腿部固定,再通过转动手轮带动丝杠转动,可以使得两个丝杠滑动座互相靠近或远离,从而可以调节两个U型架之间的距离,使得患者的腿部可以张开到不同的角度,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通过设置的储药罐来储存较多的中药液,当熏蒸罐内部的药液消耗较多时,第一弹簧会带动隔板向上移动,使得拉线不再保持紧绷状态,此时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会带动移动杆缩回空心套管内部,使得堵头从进液孔中脱离一部分,进液孔不再被堵住,储药罐中的药液经过自动的流入熏蒸罐的内部,完成自动添加药液的工作,随着熏蒸罐内部药液的增多,隔板下移,使得拉线拉动堵头重新将进液孔中堵住,从而使得熏蒸罐中药液可以保持一定的量,无需工作人员定时检查药液的量,节约了人工成本,更加方便使用。对比现有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具有强大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加方便使用,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中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中导向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中部分结构俯视图。图中:底座1、支撑杆2、坐板3、熏蒸孔4、熏蒸罐5、通槽6、导向装置7、板体8、T型槽9、通气孔10、凹槽11、电加热器12、第一弹簧13、隔板14、定滑轮15、储药罐16、加药管17、进药管18、连接管19、十字安装条20、空心套管21、第二弹簧22、移动杆23、堵头24、密封板25、进液孔26、靠板27、海绵垫28、调节杆29、轴体30、内螺纹管31、螺纹杆32、拉线33、安装槽34、丝杠35、丝杠滑动座36、U型架37、手轮38、第三弹簧39、脚踏板40、滚轮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端四角分别安装有滚轮41,且滚轮41为刹车轮,通过设置的四个滚轮41大大增强了装置的移动能力,方便推动装置进行移动,而且滚轮41为刹车轮,可以自锁,从而保证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底座1的上端右侧连接有四个支撑杆2,四个支撑杆2的上端共同连接有坐板3,且坐板3上开通有熏蒸孔4,坐板3的下端连接有熏蒸罐5,底座1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储药罐16,两个储药罐16对称分布在熏蒸罐5的两侧,储药罐16远离熏蒸罐5的一侧上部连接有加药管17,储药罐16的底部与进药管18之间连通有连接管19,通过设置的储药罐16来一次性储存较多的中药液,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中药液可以自动的加入向熏蒸罐5。坐板3的上端右侧通过销轴铰接有靠板27,靠板27的上表面设置有海绵垫28,靠板27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有调节杆29,调节杆29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坐板3铰接,通过改变调节杆29的长度,可以带动靠板27前后移动,对患者的姿势进行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调节杆29包括有与坐板3铰接的轴体30,轴体30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内螺纹管31,内螺纹管3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2,螺纹杆32的上端与靠板27铰接,通过施加外力转动内螺纹管31,可以带动螺纹杆32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达到改变调节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右侧连接有四个支撑杆(2),四个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共同连接有坐板(3),且所述坐板(3)上开通有熏蒸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3)的下端连接有熏蒸罐(5),所述熏蒸罐(5)的上端中部开设有与熏蒸孔(4)相连通的通槽(6),所述通槽(6)的内部固定设有导向装置(7),所述熏蒸罐(5)外壁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器(12),所述熏蒸罐(5)的内壁底端均匀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上端连接有隔板(14),且所述隔板(14)与熏蒸罐(5)相匹配,所述熏蒸罐(5)内壁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连接有定滑轮(15),所述熏蒸罐(5)外壁左右两侧的上部对称连通有进药管(18),所述进药管(18)内腔靠近熏蒸罐(5)的一侧固定设有密封板(25),所述密封板(25)的中部开设有进液孔(26),所述进药管(18)内腔远离熏蒸罐(5)的一侧固定设有十字安装条(20),所述十字安装条(20)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空心套管(21),所述空心套管(21)的内壁上连接有第二弹簧(22),所述第二弹簧(22)远离十字安装条(20)的一端连接有与空心套管(21)相匹配的移动杆(23),所述移动杆(23)远离第二弹簧(22)的一端连接有与进液孔(26)配合使用的堵头(24),所述堵头(24)上连接有拉线(33),所述拉线(33)的下端绕过定滑轮(15)与隔板(1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右侧连接有四个支撑杆(2),四个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共同连接有坐板(3),且所述坐板(3)上开通有熏蒸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3)的下端连接有熏蒸罐(5),所述熏蒸罐(5)的上端中部开设有与熏蒸孔(4)相连通的通槽(6),所述通槽(6)的内部固定设有导向装置(7),所述熏蒸罐(5)外壁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器(12),所述熏蒸罐(5)的内壁底端均匀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上端连接有隔板(14),且所述隔板(14)与熏蒸罐(5)相匹配,所述熏蒸罐(5)内壁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连接有定滑轮(15),所述熏蒸罐(5)外壁左右两侧的上部对称连通有进药管(18),所述进药管(18)内腔靠近熏蒸罐(5)的一侧固定设有密封板(25),所述密封板(25)的中部开设有进液孔(26),所述进药管(18)内腔远离熏蒸罐(5)的一侧固定设有十字安装条(20),所述十字安装条(20)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空心套管(21),所述空心套管(21)的内壁上连接有第二弹簧(22),所述第二弹簧(22)远离十字安装条(20)的一端连接有与空心套管(21)相匹配的移动杆(23),所述移动杆(23)远离第二弹簧(22)的一端连接有与进液孔(26)配合使用的堵头(24),所述堵头(24)上连接有拉线(33),所述拉线(33)的下端绕过定滑轮(15)与隔板(1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储药罐(16),两个所述储药罐(16)对称分布在熏蒸罐(5)的两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殿云
申请(专利权)人:王殿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