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盒及其垃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96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尘盒及其垃圾回收装置,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具有垃圾储存腔的垃圾回收箱、以及用于将尘盒内的吸入垃圾储存腔内的抽吸机,垃圾回收箱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尘盒的尘盒腔,尘盒腔具有第一侧壁、以及与尘盒的过滤器相正对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开设有与尘盒的垃圾出口相对应的垃圾入口,过滤器、垃圾出口、垃圾入口、垃圾储存腔依序组成垃圾抽吸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尘盒及其垃圾回收装置,气流依次穿过尘盒上的过滤器和垃圾出口、尘盒腔上的垃圾入口,将尘盒中的垃圾抽吸进入垃圾存储腔中,无需人工清理尘盒,而且在气流穿过过滤器时,可清除过滤器上粘附的灰尘、垃圾,防止过滤器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尘盒及其垃圾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扫地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尘盒及其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扫地机内置有尘盒,尘盒用于收集扫地机在清扫地面时吸入的灰尘、碎屑等垃圾,当尘盒装满后,需要人工将尘盒内的垃圾倒出,并清洗尘盒。由于尘盒较脏、灰尘较大,在清理尘盒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人体不适、过敏等,而且尘盒上起过滤作用的过滤器难以清理干净,长此以往,过滤器的过滤及通风性能严重下降,扫地机的清扫能力会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尘盒垃圾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清理尘盒导致人体不适,且过滤器难以清理干净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尘盒垃圾回收装置,用于对应用在扫地机中的尘盒内的垃圾进行回收,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具有垃圾储存腔的垃圾回收箱、以及用于将所述尘盒内的吸入所述垃圾储存腔内的抽吸机,所述垃圾回收箱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尘盒的尘盒腔,所述尘盒腔具有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尘盒的过滤器相正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尘盒的垃圾出口相对应的垃圾入口,所述过滤器、所述垃圾出口、所述垃圾入口、所述垃圾储存腔依序组成垃圾抽吸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回收箱一侧还设有供扫地机充电的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包括与所述垃圾回收箱固定连接的充电板、以及设于所述充电板上的充电接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过滤器凹陷形成有用于增大抽吸力的过滤器抽吸腔。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回收箱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抽吸机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用于改变气流方向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所述垃圾储存腔。进一步地,:所述抽吸机穿过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垃圾入口一侧开设有使所述垃圾储存腔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通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上盖,所述尘盒腔设于所述上盖的表面,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均设于上盖内,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存储腔内设有可抽拉的垃圾抽屉。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回收箱具有至少一个便于观察垃圾是否存满的透明侧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尘盒,使用上述的垃圾回收装置回收垃圾,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包括尘盒本体,所述尘盒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开设有所述垃圾出口,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第四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相对所述垃圾回收箱的底板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尘盒及其垃圾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尘盒垃圾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尘盒中的垃圾,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垃圾回收箱和抽吸机,垃圾回收箱具有放置垃圾的垃圾储存腔以及用于容纳尘盒的尘盒腔,这样,在抽吸机工作时,气流依次穿过尘盒上的过滤器和垃圾出口、尘盒腔上的垃圾入口,将尘盒中的垃圾抽吸进入垃圾储存腔中,无需人工清理尘盒,而且在气流穿过过滤器时,可清除过滤器上粘附的灰尘、垃圾,防止过滤器堵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尘盒及其垃圾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立体结构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立体结构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尘盒的立体结构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垃圾回收箱;101-垃圾储存腔;102-第二腔体;103-尘盒腔;1030-垃圾入口;1031-第一侧壁;1032-第二侧壁;104-过滤器抽吸腔;105-第一腔体;110-外壳;11-上盖;12-底板;13-垃圾抽屉;131-抽屉把手;14-第一隔板;140-抽吸孔;15-第二隔板;150-通风口;16-第一挡风片;17-第二挡风片;170-进风口;18-第三挡风片;180-出风口;2-充电结构;21-充电板;22-充电接点;3-尘盒;31-尘盒本体;311-第三侧壁;3110-垃圾出口;312-第四侧壁;3121-过滤器;32-提手;4-抽吸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尘盒垃圾回收装置进行说明。尘盒垃圾回收装置,用于对应用在扫地机中的尘盒3内的垃圾进行回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尘盒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垃圾回收箱1和抽吸机4,抽吸机4用于将尘盒3中的垃圾抽吸至垃圾回收箱1中。具体地,垃圾回收箱1的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垃圾的垃圾储存腔101,垃圾回收箱1的表面具有用于放置尘盒3的尘盒腔103,垃圾储存腔101和抽吸机4连通,尘盒腔103具有第一侧壁1031、与过滤器3121相正对的第二侧壁1032,第一侧壁1031开设有与垃圾出口3110对应的垃圾入口1030,垃圾入口1030与垃圾出口3110相正对,使尘盒3中的垃圾直接进入垃圾储存腔101中。这样,过滤器3121、垃圾出口3110、垃圾入口1030、垃圾储存腔101依序组成垃圾抽吸通道。在需要清理尘盒3时,将尘盒3从扫地机中取出,放入垃圾回收箱1的尘盒腔103中,抽吸机4开始工作,垃圾储存腔101内形成负压,将过滤器3121上以及尘盒3内的灰尘和垃圾吸入垃圾回收箱1中,完成对过滤器3121及尘盒3内垃圾的清理。其中,过滤器3121可选为高效过滤纸,又称海帕。可选地,抽吸机可通过人工触发开关启动或者通过应用程序等远程控制,抽吸机的启动方式此处不做限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尘盒垃圾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尘盒垃圾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尘盒3中的垃圾,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垃圾回收箱1和抽吸机4,垃圾回收箱1具有放置垃圾的垃圾存储腔以及用于容纳尘盒3的尘盒腔103,这样,在抽吸机4工作时,气流依次穿过尘盒3上的过滤器3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尘盒垃圾回收装置,用于对应用在扫地机中的尘盒内的垃圾进行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具有垃圾储存腔的垃圾回收箱、以及用于将所述尘盒内的吸入所述垃圾储存腔内的抽吸机,所述垃圾回收箱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尘盒的尘盒腔,所述尘盒腔具有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尘盒的过滤器相正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尘盒的垃圾出口相对应的垃圾入口,所述过滤器、所述垃圾出口、所述垃圾入口、所述垃圾储存腔依序组成垃圾抽吸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尘盒垃圾回收装置,用于对应用在扫地机中的尘盒内的垃圾进行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具有垃圾储存腔的垃圾回收箱、以及用于将所述尘盒内的吸入所述垃圾储存腔内的抽吸机,所述垃圾回收箱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尘盒的尘盒腔,所述尘盒腔具有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尘盒的过滤器相正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尘盒的垃圾出口相对应的垃圾入口,所述过滤器、所述垃圾出口、所述垃圾入口、所述垃圾储存腔依序组成垃圾抽吸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盒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箱一侧还设有供扫地机充电的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包括与所述垃圾回收箱固定连接的充电板、以及设于所述充电板上的充电接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盒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过滤器凹陷形成有用于增大抽吸力的过滤器抽吸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盒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箱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抽吸机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宫海涛江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