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素萍专利>正文

一种杏用果实采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82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杏用果实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杆、支撑座和收纳筐,手持杆固定连接在支撑座右端的中部位置,驱动轮上设有偏心杆,偏心杆能够驱动摆动杆,伞型齿轮啮合驱动齿,驱动杆能够在导向座内滑行,拍打杆与中心驱动杆接触面之间设有轴承,驱动齿轮啮合齿条,拍打杆在移动过程中在齿条及轴承的的作用下能够围绕自身轴线旋转,收纳筐包括背板、背带和网兜,背板与凹槽接触面之间的背板两端设有沉孔,背板与凹槽接触面之间的凹槽侧壁上设有通孔,通孔与沉孔相对应,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定位销能够卡合在沉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有:结构简单,防止杏碰伤,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杏用果实采摘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果实采摘
,具体涉及一种杏用果实采摘装置。
技术介绍
杏果成熟早、风味甜美、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并且含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矿质元素,尤其杏果肉中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具有防癌、抗癌之功效,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时令水果之一。农户在摘取杏时,都是通过手工摘取,够不到的杏通过攀爬梯子的方式进行摘取或用棍子敲下到地上再进行收集;攀爬梯子存在安全隐患,且一个杏一个杏采摘,工作效率低;用棍子敲打在地上进行收集,杏与地面碰撞,容易受到伤,果面受伤部位会变褐,失去商品价值,且易于腐烂,同时严重影响其储存期限。因此,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防止杏碰伤、工作效率高的杏用果实采摘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杏用果实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杆、支撑座和收纳筐,所述手持杆固定连接在支撑座右端的中部位置,所述手持杆圆周面与所述支撑座顶面平齐,所述手持杆为中空管状,且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腔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手持杆,且在端部套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杏用果实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杆(1)、支撑座(2)和收纳筐,所述手持杆(1)固定连接在支撑座(2)右端的中部位置,所述手持杆(1)圆周面与所述支撑座(2)顶面平齐,所述手持杆(1)为中空管状,且靠近所述支撑座(2)的一端腔内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手持杆(1),且在端部套设有驱动轮(4),所述驱动轮(4)上设有偏心杆(5),所述偏心杆(5)能够驱动摆动杆(6),所述摆动杆(6)上设有摆槽(7),所述摆槽(7)用于放置所述偏心杆(5),所述摆动杆(6)左端固定连接伞型齿轮(8),所述伞型齿轮(8)套设在转轴(9)上,所述转轴(9)安装在所述手持杆(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杏用果实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杆(1)、支撑座(2)和收纳筐,所述手持杆(1)固定连接在支撑座(2)右端的中部位置,所述手持杆(1)圆周面与所述支撑座(2)顶面平齐,所述手持杆(1)为中空管状,且靠近所述支撑座(2)的一端腔内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手持杆(1),且在端部套设有驱动轮(4),所述驱动轮(4)上设有偏心杆(5),所述偏心杆(5)能够驱动摆动杆(6),所述摆动杆(6)上设有摆槽(7),所述摆槽(7)用于放置所述偏心杆(5),所述摆动杆(6)左端固定连接伞型齿轮(8),所述伞型齿轮(8)套设在转轴(9)上,所述转轴(9)安装在所述手持杆(1)上,所述伞型齿轮(8)啮合驱动齿(10),所述驱动齿(10)均匀分布在驱动杆(11)右侧上,所述驱动杆(11)左侧中部垂直固定连接中心驱动杆(12),所述驱动杆(11)端部均套设有导向座(13),所述导向座(13)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1)顶部,所述驱动杆(11)能够在所述导向座(13)内滑行,所述中心驱动杆(12)连接拍打杆(14),所述拍打杆(14)为Z形状,所述拍打杆(14)与所述中心驱动杆(12)接触面之间设有轴承(15),所述拍打杆(14)上套设有驱动齿轮(16),所述驱动齿轮(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素萍贾树中
申请(专利权)人:秦素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