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974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系统,连接外部电池和内部电池,电源系统包括一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输入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升压模块;电源输入模块对外部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出第一电压,直流电源模块将所述第一电压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将第一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对内部电池充电,升压模块将内部电池的电压升压后输出第三电压,外部电池充电模块选择将第一电压或第三电压输出给外部电池充电。在为内部电池充电的同时还能为便携式主机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使便携式主机稳定工作;还能自动选择内部电池电压或外部电压对外部电池充电,不会影响便携式主机的主板电源的稳定性。

A Pow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源系统通常仅给对应设备的内部电池充电。而溯影眼底成像系统中,通常将相机电池(外部电池)放在便携式主机的相机电池充电槽内,通过便携式主机对相机电池充电,而便携式主机上的电池(内部电池)需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这样导致便携式主机的电池电量较低或无电时,不能对相机电池充电;并且便携式主机对相机电池充电时,会影响便携式主机的主板电源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便携式主机的工作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系统,以解决现有便携式主机对相机电池充电时,影响便携式主机的主板电源的稳定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系统,其连接外部电池和内部电池,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输入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升压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连接内部电池,外部电池充电模块连接外部电池,升压模块连接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内部电池;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对外部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出第一电压,直流电源模块将所述第一电压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将第一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对内部电池充电,升压模块将内部电池的电压升压后输出第三电压,外部电池充电模块选择将第一电压或第三电压输出给外部电池充电。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接口、充电接口、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1;所述充电接口的第1脚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接口的第2脚,充电接口的第2脚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均接地,第一接口的第1脚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接口的第2脚为第一电源端。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降压芯片、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降压芯片的IN脚连接第一电源端和第一电阻的一端,降压芯片的EN脚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降压芯片的SS脚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降压芯片的GND脚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地;降压芯片的SW脚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降压芯片的BS脚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降压芯片的FB脚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四电阻接地;降压芯片的COMP脚通过第五电容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包括第一MOS芯片、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二二极管2、第二电感、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所述第一MOS芯片的S1脚、S2脚、S3脚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VCC脚和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一MOS芯片的G脚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DRV脚;第一MOS芯片的D1脚、D2脚、D3脚、D4脚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一MOS芯片的D1脚通过第二二极管接地,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VG脚通过第六电容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VCC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脚连接第一指示灯的负极和第二接口的第2脚,第一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二接口的第1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脚连接第二指示灯的负极和第二接口的第4脚,第二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一指示灯的正极和第二接口的第3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CSP脚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BAT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FB脚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BAT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COM脚依次通过第六电阻、第九电容接地;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BAT脚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八电容的一端和第三接口的第2脚;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接口的第1脚均接地。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包括第二MOS芯片、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三电感、第三指示灯、第四指示灯、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和第十三电容;所述第二MOS芯片的S1脚、S2脚、S3脚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VCC脚;第二MOS芯片的G脚连接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DRV脚;第二MOS芯片的D1脚、D2脚、D3脚、D4脚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第二MOS芯片的D1脚通过第三二极管,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VG脚通过第十电容连接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VCC脚,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脚连接第三指示灯的负极和第四接口的第2脚,第三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四接口的第1脚、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VCC脚;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脚连接第四指示灯的负极和第四接口的第4脚,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升压模块,第四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三指示灯的正极和第四接口的第3脚;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CSP脚连接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BAT脚;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FB脚通过第十电阻连接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BAT脚;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COM脚依次通过第九电阻、第十三电容接地;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BAT脚连接第十一电容的一端、第十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五接口的第2脚;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五接口的第1脚均接地。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芯片、第四电感、第六二极管、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四电容和第十五电容;所述升压芯片的IN脚连接第四电感的一端、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十四电容的一端和MOS管的漏极;MOS管的源极连接内部电池的正极,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十五电阻连接第二电源端,MOS管的栅极还通过第十六电阻接地,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升压芯片的EN脚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升压芯片的LX脚连接第四电感的另一端和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五电容的一端和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还通过第十三电阻连接升压芯片的FB脚和第十四电阻的一端;升压芯片的GND脚、NC脚和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降压芯片为型号为LP6483S的降压稳压器。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第一MOS芯片的型号为HM9435,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型号为HM4053。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第二MOS芯片的型号为HM9435,第二充电管理芯片的型号为HM4053。所述的电源系统中,所述升压芯片的型号为MT360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连接外部电池和内部电池,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输入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升压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连接内部电池,外部电池充电模块连接外部电池,升压模块连接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内部电池;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对外部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出第一电压,直流电源模块将所述第一电压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外部电池和内部电池,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输入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升压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连接内部电池,外部电池充电模块连接外部电池,升压模块连接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内部电池;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对外部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出第一电压,直流电源模块将所述第一电压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将第一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对内部电池充电,升压模块将内部电池的电压升压后输出第三电压,外部电池充电模块选择将第一电压或第三电压输出给外部电池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外部电池和内部电池,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输入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升压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直流电源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内部电池充电模块连接内部电池,外部电池充电模块连接外部电池,升压模块连接外部电池充电模块和内部电池;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对外部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出第一电压,直流电源模块将所述第一电压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将第一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对内部电池充电,升压模块将内部电池的电压升压后输出第三电压,外部电池充电模块选择将第一电压或第三电压输出给外部电池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接口、充电接口、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1;所述充电接口的第1脚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接口的第2脚,充电接口的第2脚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均接地,第一接口的第1脚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接口的第2脚为第一电源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降压芯片、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降压芯片的IN脚连接第一电源端和第一电阻的一端,降压芯片的EN脚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降压芯片的SS脚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降压芯片的GND脚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地;降压芯片的SW脚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降压芯片的BS脚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降压芯片的FB脚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四电阻接地;降压芯片的COMP脚通过第五电容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电池充电模块包括第一MOS芯片、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二二极管2、第二电感、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所述第一MOS芯片的S1脚、S2脚、S3脚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VCC脚和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一MOS芯片的G脚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DRV脚;第一MOS芯片的D1脚、D2脚、D3脚、D4脚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一MOS芯片的D1脚通过第二二极管接地,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VG脚通过第六电容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VCC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脚连接第一指示灯的负极和第二接口的第2脚,第一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二接口的第1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脚连接第二指示灯的负极和第二接口的第4脚,第二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一指示灯的正极和第二接口的第3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CSP脚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BAT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FB脚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BAT脚;第一充电管理芯片的COM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玉栋梁君泽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智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