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40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风口。所述空调风口包括:风管,用于与空调的送风通道连通;导流单元,设于所述风管的出风口处,用于引导所述风管中的空气朝设定的导流方向流动;调节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导流单元的导流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风口中,通过导流单元和调节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适时的调整空气的流动方向,还可以实现多种方向的送风方式,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同时,该空调风口由于内部设置的阻隔少,因此能够减少风阻,降低空调系统的送风能耗,节约资源。

Air conditioning tuye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风口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风口。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良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增长。空调系统作为室内舒适环境和健康空气的提供者,逐渐被广泛关注。中央空调系统是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调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采用液体汽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冷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热负荷。现有的家居空调系统,如VRV(VariableRefrigerantVolume,变制冷量)空调系统、家用空调机、新风系统等只是将处理好的空气通过风口直接送入室内,但是这些风口往往只能进行单一方向的送风,无法适时的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且,固定的送风方向还容易产生冷风感,导致处于该冷风环境下的人们产生不适感。另外,现有的空调系统中的风口在送风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大,极易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风口,以解决现有的空调风口的导流方向调整困难甚至无法调整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风口,其包括:风管,用于与空调的送风通道连通;导流单元,设于所述风管的出风口处,用于引导所述风管中的空气朝设定的导流方向流动;调节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导流单元的导流方向。进一步,所述导流单元包括导流板、导流片和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风管的出风口中,所述挡板上有相对的两个侧边与所述风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的两个开口,所述风管中的空气从所述开口流出;所述导流片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开口处;所述导流片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风管上,所述开口的大小通过所述导流片的转动角度来控制;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导流片的转动角度;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风管的出风口处,并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导流板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用于引导所述风管中流出的空气。进一步,所述导流片包括多个导流片段,每个所述导流片段均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风管上,多个所述导流片段并排分布在所述开口处;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分别调整每个所述导流片段的转动角度。进一步,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一面为一弧形面。进一步,所述挡板沿垂直于所述挡板长度方向的截面呈C形,所述挡板开口的朝向与所述风管的出风方向相反。进一步,所述空调风口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风管中,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进一步,所述挡板用来挡风的一面上还设置有吸音板。进一步,形成所述吸音板的材料包括奥普塞洛、玻璃棉和聚酯纤维棉中的任一种。进一步,所述调节单元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板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铰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杆往复移动实现所述导流板的转动。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或是以石蜡驱动的温度控制驱动器。在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风口中,通过导流单元和调节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适时的调整空气的流动方向,还可以实现多种方向的送风方式,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同时,该空调风口由于内部设置的阻隔少,因此能够减少风阻,降低空调系统的送风能耗,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口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管与挡板之间形成开口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夏季空调风口侧面安装时的空气流通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冬季空调风口侧面安装时的空气流通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夏季空调风口顶面安装且靠近侧面墙壁时的空气流通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冬季空调风口顶面安装且靠近侧面墙壁时的空气流通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夏季空调风口顶面安装且远离侧面墙壁时的空气流通示意图;图8是图7中对应的空气沿开口流通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冬季空调风口顶面安装且远离侧面墙壁时的空气流通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对应的空气沿开口流通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以上说明可知,现有的空调风口在将处理好的空气导入室内时,只能以单一的导流方向进行送风,无法根据应用时间和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现有空调风口的导流方向是固定不变的,形成的风向始终不变,容易让处于空调环境下的人们出现不适感。并且这样的空调风口还会产生冷凝水,进而滋生细菌,极大的影响了室内的环境卫生。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风口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得出了一种空调风口,这种空调风口能够根据使用的时间、季节和场景等条件进行适时的导流方向调节。从而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感,提高室内的卫生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空调风口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风口。由于现有的空调系统中,中央空调系统能够配置更多的空调风口,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口适用于中央空调系统。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空调风口也是一些小型的壁挂式或台式空调设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件,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口还可以应用于这些小型的壁挂式或台式空调设备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口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风管与挡板之间形成开口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口包括:风管1,用于与空调的送风通道连通。通常情况下,中央空调的送风通道的截面为矩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风管1能够快速且方便地安装在空调的送风通道上,所述风管为一矩形管,使其能够空调的送风通道匹配。导流单元,设于所述风管1的出风口处,用于引导所述风管1中的空气朝设定的导流方向流动,由于所述风管1为矩形管,而所述导流单元需要引导所述风管1中的空气流动,因此所述导流单元需要覆盖所述风管1的出风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导流单元安装在所述风管1的出风口处,所述导流单元的外边缘与所述风管1的内边缘相匹配。当然,也可以将导流单元套在所述风管1外,总之导流单元与所述风管1能够相结合,并能够有效引导空气的流动便达到了设置所述导流单元的目的。调节单元2,用于调整所述导流单元的导流方向,通过所述调节单元2对所述导流单元的调节,来改变所述导流单元的导流方向,进而改变所述风管1中空气的流动方向,以此实现空调风口能够调整导流方向的目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所述导流单元功能的方案,即,所述导流单元可以包括导流板3、导流片5和一挡板4,如图1所示。所述挡板4可以安装在所述风管1的出风口中,主要目的是阻挡或者汇聚来自所述风管1中的空气,为后续的导流工作做好准备;所述风管1为矩形管时,所述挡板4安装在所述风管中时,其边缘可以制作成与所述风管1相匹配的矩形,如图2所示。为了使所述风管1中的空气能够按照设定的路径流动,所以在所述挡板4上有相对的两个侧边与所述风管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的两个开口41,例如在所述挡板4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与两个长边相对的所述风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开口41。由于所述挡板4的作用是阻挡和汇聚所述风管1中的空气,因此,所述风管1中的空气只能从所述开口41流出。为了让所述导流单元中的导流方向更加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用于与空调的送风通道连通;导流单元,设于所述风管的出风口处,用于引导所述风管中的空气朝设定的导流方向流动;调节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导流单元的导流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用于与空调的送风通道连通;导流单元,设于所述风管的出风口处,用于引导所述风管中的空气朝设定的导流方向流动;调节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导流单元的导流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单元包括导流板、导流片和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风管的出风口中,所述挡板上有相对的两个侧边与所述风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的两个开口,所述风管中的空气从所述开口流出;所述导流片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开口处;所述导流片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风管上,所述开口的大小通过所述导流片的转动角度来控制;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导流片的转动角度;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风管的出风口处,并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导流板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用于引导所述风管中流出的空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包括多个导流片段,每个所述导流片段均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风管上,多个所述导流片段并排分布在所述开口处;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分别调整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炎波罗斯卡刘益姣张蓉航薛健
申请(专利权)人:妥思空调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