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987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包括混凝土外圈梁一、混凝土外圈梁二、转接件以及脚手架装置,所述转接件通过多个高强螺栓分别与混凝土外圈梁一、混凝土外圈梁二固定连接,所述脚手架装置包括与转接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转接件的一侧从下到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通过支撑机构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通过转接件将手脚架装置固定连接在现浇结构上,解决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由于预制外墙不连续导致的外挂架无法使用的问题,同时使得外挂架可以在传统结构使用,扩大了外挂架的适用面。

A hanging scaffold fixed to the outer ring beam or flanging of traditiona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脚手架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有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等,现阶段在我国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用居多。若采用常规的落地脚手架,周转材料用量大,且连墙件设置困难;采用型钢悬挑脚手架,周转材料使用较大,且型钢无法穿过预制混凝土墙板布设,或在预制混凝土墙板留设型钢洞将给施工带来不便,且易造成渗漏等质量通病。为了解决以上弊端,目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防护大多采用外挂式脚手架,而传统外挂式脚手架需固定在预制外墙上,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美观性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会设置一部分复杂的现浇结构(如现浇连廊、弧形结构、现浇造型等),现浇结构的设置导致预制外墙不连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解决现有拘束中因现浇结构的需要而导致外挂式脚手架不连续连续设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包括混凝土外圈梁一、混凝土外圈梁二、转接件以及脚手架装置,所述转接件通过多个高强螺栓分别与混凝土外圈梁一、混凝土外圈梁二固定连接,所述脚手架装置包括与转接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转接件的一侧从下到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通过支撑机构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转接件为高强度的方钢管或槽钢转接件,所述转接件通过多个普通螺栓与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倾斜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侧壁上的倾斜架,所述倾斜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下端,所述倾斜架靠近中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横杆,所述加强横杆的上端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下端。优选地,所述倾斜架的上端通过衔接板与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板的下端通过加强筋与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铺设有行走板,所述行走板的上端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防滑条形槽。优选地,所述行走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包括固定连接在行走板上端的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内铺设有加强防护网。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1、通过转接件将手脚架装置固定连接在现浇结构上,解决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由于预制外墙不连续导致的外挂架无法使用的问题,实现脚手架在墙体上连续设置;2、同时通过高强螺栓以及普通螺栓的固定方式,提高了转接件与现浇结构以及脚手架装置与转接件之间的稳固性连接,方便安装拆卸,并且脚手架装置机械强度大,稳固性强,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的转接件与手脚架装置结合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的防护架处的侧面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外圈梁一、2混凝土外圈梁二、3转接件、4连接板、5高强螺栓、6普通螺栓、7倾斜架、8支撑板、9行走板、10加强横杆、11防护架、12加强筋、13支撑杆、14防滑条形槽、15加强防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包括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转接件3以及脚手架装置,转接件3通过多个高强螺栓5分别与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固定连接,高强螺栓5的设置,提高了转接件3与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所形成的现浇结构之间的稳固性连接,且转接件3为高强度的方钢管或槽钢转接件,转接件3通过多个普通螺栓6与连接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脚手架装置包括与转接件3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转接件3为高强度的方钢管或槽钢转接件,转接件3通过多个普通螺栓6与连接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高强度的方钢管或槽钢转接件提高了脚手架装置与现浇结构之间的稳固性连接,连接板4远离转接件3的一侧从下到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下端通过支撑机构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具体的,支撑机构包括倾斜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侧壁上的倾斜架7,倾斜架7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的下端,倾斜架7靠近中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横杆10,加强横杆10的上端通过支撑杆13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的下端,加强横杆10与支撑杆13的垂直设置,提高了对支撑板8的支撑力度,从而提高了支撑板8的平稳性,倾斜架7的上端通过衔接板与支撑板8的下端固定连接,衔接板的下端通过加强筋12与支撑板8的内壁固定连接,加强筋12提高了倾斜架7与支撑板8之间的稳固性,从而提高了脚手架装置的机械强度。支撑板8的上端固定铺设有行走板9,行走板9的上端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防滑条形槽14,设置的防滑条形槽14,提高了行走板9的防滑性能,且行走板9远离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11,防护架11包括固定连接在行走板9上端的防护框,防护框内铺设有加强防护网15,防护架11进一步提高了脚手架装置在施工时提供的安全性。本技术中,在对外挂式脚手架装置进行安装时,使用多个高强螺栓5将转接件3分别与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相连,如图1所示,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处均为已浇筑且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外圈梁或翻边层,然后使用普通螺栓6将脚手架装置上的连接板4与转接件3相连,转接件3为高强度的方钢管或槽钢转接件,提高机械强度,固定安装完成后,达到将外挂式脚手架挂设在现浇结构作为混凝土外圈梁二2处以及其以上的待施工处的外防护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包括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转接件(3)以及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3)通过多个高强螺栓(5)分别与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固定连接,所述脚手架装置包括与转接件(3)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远离转接件(3)的一侧从下到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下端通过支撑机构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包括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转接件(3)以及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3)通过多个高强螺栓(5)分别与混凝土外圈梁一(1)、混凝土外圈梁二(2)固定连接,所述脚手架装置包括与转接件(3)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远离转接件(3)的一侧从下到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下端通过支撑机构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3)为高强度的方钢管或槽钢转接件,所述转接件(3)通过多个普通螺栓(6)与连接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于传统结构外圈梁或翻边的外挂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倾斜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侧壁上的倾斜架(7),所述倾斜架(7)的上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文吕康孙成杰沈超杨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