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931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33
一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包括封闭的有压水箱本体;在有压水箱本体前侧面上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水管,且两组第一排水管沿竖向间隔设置;一组第一排水管与政府管网对应连接,另一组第一排水管直接排入河道中;在每根第一排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有压水箱本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带降压功能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有两根,且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每根进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制阀;在有压水箱本体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每侧的第二排水管位于有压水箱本体的下部;在第二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三控制阀;其中,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用以为施工现场提供用水,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用以为生活区提供用水。

A Closed Shunt Pressure Water Tank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地下空间不断被开发利用,工程降水施工技术发展已日趋成熟。目前,现有的各种降水方法中都存在地下水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耗能较高、排降水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要解决传统的降水施工方法中都存在地下水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耗能较高和排降水费用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包括封闭的有压水箱本体;在有压水箱本体前侧面上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水管,且两组第一排水管沿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一组第一排水管与政府管网对应连接,另一组第一排水管直接排入河道中;在每根第一排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有压水箱本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带降压功能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有两根,且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每根进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制阀;在有压水箱本体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每侧的第二排水管位于有压水箱本体的下部;在第二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三控制阀;其中,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用以为施工现场提供用水,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用以为生活区提供用水。优选的,所述有压水箱本体水平切面呈矩形,并且采用钢板制成。优选的,在有压水箱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以抵抗有压水箱本体侧立面的压力的面部加固龙骨;在有压水箱本体的侧边上设置有用以抵抗有压水箱本体角部的压力的角部加固龙骨。优选的,所述有压水箱本体与第一排水管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有压水箱本体与第二排水管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有压水箱本体与进水管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以及第三控制阀均为法兰伸缩蝶阀或者均为闸阀或者均为截止阀。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降水井中的降水泵对应连接,并且将各个降水泵的水压汇集在一起,并输送至有压水箱本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可将分散在基坑周围降水井里的地下水汇集在一起,通过封闭的进水管和封闭的有压水箱本体将所有降水井中抽水泵产生的水压存储起来,为分散排放到需要工作面提供充足的水压,不需要额外增加水泵进行加压,这样大大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效能。2、在施工实践运用过程中,使用本技术的水箱设备进行施工降水作业后,大量的地下水必须先输送至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提供消防、道路降尘、混凝土养护、出入车辆清洗、厕所冲洗等施工和生活用水后,多余的水量才排入排入市政管网或河道内,这样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地下水资源、降低了工程排降水费用、充分利用排降水时水泵产生的动能以及节约了施工成本。3、本技术中的有压水箱本体的进水、排水管道和有压水箱本体均是封闭的,基坑周围的降水井中抽水泵产生的水压不会流失,分散的水压通过封闭的有压水箱本体聚集后又将地下水输送至需要的工作面和使用设备,期间并不需要增加增压设备,这样即达到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的,又提高了工作效率。4、本技术的有压水箱本体的每根排水管和进水管上均装有法兰伸缩蝶阀,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水量大小和选择排水的去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5、本技术该水箱设备的水箱与每根排水管道和进水管道均用螺栓进行连接,安装拆卸十分便捷,该设备周转使用效率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有压水箱本体、2-第一排水管、3-第一控制阀、4-进水管、5-第二控制阀、6-第二排水管、7-第三控制阀、8-面部加固龙骨、9-角部加固龙骨、10-吊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这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有压水箱本体1将降水泵抽水时产生的水压存储起来,再通过不同功能的排水管将地下水输送至需要的工作面,多余的水量再通过其余的排水管排入市政管网或河道内;该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包括封闭的有压水箱本体1;在有压水箱本体1前侧面上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水管2,且两组第一排水管2沿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一组第一排水管2与政府管网对应连接,另一组第一排水管2直接排入河道中;在每根第一排水管2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一控制阀3;所述有压水箱本体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带降压功能的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有两根,且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每根进水管4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制阀5;在有压水箱本体1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水管6,每侧的第二排水管6位于有压水箱本体1的下部;在第二排水管6上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三控制阀7;其中,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6用以为施工现场提供用水,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6用以为生活区提供用水。本实施例中,所述有压水箱本体1,本实施例中,所述有压水箱本体1为有压钢制箱体、采用钢板制成,可将所有降水泵抽水时产生的水压存储起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该有压水箱本体1水平切面呈矩形。本实施例中,在有压水箱本体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面部加固龙骨8,抵抗有压水箱本体1侧立面的压力;所述面部加固龙骨8呈十字形布置在有压水箱本体1的六个侧面上,防止有压水箱本体1水压增大后从侧面胀裂破坏,保证有压水箱本体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有压水箱本体1的侧边上设置有角部加固龙骨9,抵抗有压水箱本体1角部的压力;所述角部加固龙骨9沿着有压水箱本体1每条侧边通长设置,用于有压水箱本体1的角部加固,防止有压水箱本体1水压增大后从角部破坏,保证有压水箱本体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有压水箱本体1与第一排水管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有压水箱本体1与第二排水管6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有压水箱本体1与进水管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上下两排第一排水管2之间的间距为400mm,横向相邻两根第一排水管2之间的间距为400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下两排第一排水管2之间的间距以及横向相邻两根第一排水管2之间的间距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般为350mm~500m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3、第二控制阀5以及第三控制阀7均为均为法兰伸缩蝶阀或者均为闸阀或者均为截止阀,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水量大小和选择排水的去向。本实施例中,两根进水管4之间的间距为300mm,并且进水管4的管径大于第一排水管2和第二排水管6的管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根进水管4之间的间距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般为250mm~300mm。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4与每个降水井中的降水泵对应串连连接,并且将各个降水泵的水压汇集在一起,并输送至有压水箱本体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有压水箱本体1的顶部周围设置有用于吊运和安装的吊环10。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技术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包括封闭的有压水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有压水箱本体(1)前侧面上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水管(2),且两组第一排水管(2)沿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一组第一排水管(2)与政府管网对应连接,另一组第一排水管(2)直接排入河道中;在每根第一排水管(2)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一控制阀(3);所述有压水箱本体(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带降压功能的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有两根,且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每根进水管(4)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制阀(5);在有压水箱本体(1)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水管(6),每侧的第二排水管(6)位于有压水箱本体(1)的下部;在第二排水管(6)上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三控制阀(7);其中,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6)用以为施工现场提供用水,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6)用以为生活区提供用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包括封闭的有压水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有压水箱本体(1)前侧面上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水管(2),且两组第一排水管(2)沿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一组第一排水管(2)与政府管网对应连接,另一组第一排水管(2)直接排入河道中;在每根第一排水管(2)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一控制阀(3);所述有压水箱本体(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带降压功能的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有两根,且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每根进水管(4)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制阀(5);在有压水箱本体(1)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水管(6),每侧的第二排水管(6)位于有压水箱本体(1)的下部;在第二排水管(6)上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三控制阀(7);其中,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6)用以为施工现场提供用水,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排水管(6)用以为生活区提供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分流压力水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压水箱本体(1)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旭东何怀文步兵苏天来赵东孙超彦庞玉洁刘东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