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易撕贴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75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形易撕贴纸,包括离型纸,离型纸上设有易撕线,易撕线包括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一圆弧段,第一直线段远离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位于离型纸的第一侧边上,第一直线段与离型纸的第一侧边呈锐角设置,第一圆弧段位于位于离型纸的中央区域。用户在撕离型纸时,离型纸与粘接剂层分离面积小,致使离型纸所受的粘接力小,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离型纸对粘接剂层施加的拉力也会较小,从而避免出现粘接剂层与基材层分离的情况,即易撕线的设置克服了反离型的问题;用户通过施加持续的小力量即可撕开离型纸,便于用户使用。

A square torn st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易撕贴纸
本技术涉及贴纸,尤其涉及一种方形易撕贴纸。
技术介绍
贴纸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纸、胶粘剂层和基材层,在使用时,将离型纸撕下后即可将贴纸粘接在需要粘接的位置。现有的方形贴纸存在反离型的问题,即用户在撕离型纸时可能会把胶粘剂层从基材层上撕下或把基材层带起(双面贴纸会出现该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方形易撕贴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出现反离型现象的方形易撕贴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形易撕贴纸,包括离型纸,所述离型纸上设有易撕线,所述易撕线包括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段位于位于离型纸的中央区域。进一步的,所述易撕线还包括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的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线段垂直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易撕线还包括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开口的朝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开口朝向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呈60°-70°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呈60°-65°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为5-10mm;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户在撕离型纸时,离型纸与粘接剂层分离面积小,致使离型纸所受的粘接力小,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离型纸对粘接剂层施加的拉力也会较小,从而避免出现粘接剂层与基材层分离的情况,即易撕线的设置克服了反离型的问题;用户通过施加持续的小力量即可撕开离型纸,便于用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方形易撕贴纸的俯视图;图2至图4为撕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方形易撕贴纸的离型纸的步骤图。标号说明:1、粘接剂层;2、离型纸;21、第一侧边;22、第二侧边;3、易撕线;31、第一直线段;32、第一圆弧段;33、第二直线段;34、第二圆弧段。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离型纸上设置易撕线,从而使得用户在撕扯离型纸时,离型纸按照一条较长的路径逐步与粘接剂层分离。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方形易撕贴纸,包括离型纸2,所述离型纸2上设有易撕线3,所述易撕线3包括相连的第一直线段31和第一圆弧段32,所述第一直线段31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位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上,所述第一直线段31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段32位于位于离型纸2的中央区域。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户在撕离型纸时,离型纸与粘接剂层分离面积小,致使离型纸所受的粘接力小,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离型纸对粘接剂层施加的拉力也会较小,从而避免出现粘接剂层与基材层分离的情况,即易撕线的设置克服了反离型的问题;用户通过施加持续的小力量即可撕开离型纸,便于用户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易撕线3还包括第二直线段33,所述第二直线段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32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31的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33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的方向延伸。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直线段的设置延长的离型纸的撕扯路径,缩短了离型纸与粘接剂层分离线的长度(即分离的面积),从而减小离型纸对粘接剂层施加的拉力,进一步保证用户在撕扯离型纸时不会出现反离型现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线段33垂直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易撕线3还包括第二圆弧段34,所述第二圆弧段3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33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圆弧段的设置延长的离型纸的撕扯路径,缩短了离型纸与粘接剂层分离线的长度(即分离的面积),从而减小离型纸对粘接剂层施加的拉力,进一步保证用户在撕扯离型纸时不会出现反离型现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弧段3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弧段34的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开口的朝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开口朝向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段31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呈60°-70°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段31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呈60°-65°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段31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二侧边22之间的距离为5-10mm;所述第一直线段31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二侧边2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所述第一直线段31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二侧边22之间的距离。由上述描述可知,用户从第一直线段远离第一圆弧段的一端开始撕扯离型纸,撕扯面积逐渐变大,便于用户施力,利于增强用户体验;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与用户的拇指的宽度大致相当,便于用户撕扯离型纸。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方形易撕贴纸,包括贴于粘接剂层1上的离型纸2,所述离型纸2上设有易撕线3,所述易撕线3包括相连的第一直线段31和第一圆弧段32,所述第一直线段31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位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上,所述第一直线段31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段32位于位于离型纸2的中央区域。本实施例中,所述易撕线3通过刀模冲切成型。可选的,所述易撕线3还包括第二直线段33,所述第二直线段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32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31的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33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段33垂直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易撕线3还包括第二圆弧段34,所述第二圆弧段3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33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所述第二圆弧段3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开口朝向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所述第二圆弧段34的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开口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直线段31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呈60°-70°角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段31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一侧边21呈60°-65°角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段31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二侧边22之间的距离为5-10mm;所述第一直线段31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与所述离型纸2的第二侧边2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所述第一直线段31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32的一端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易撕贴纸,包括离型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纸上设有易撕线,所述易撕线包括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段位于位于离型纸的中央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易撕贴纸,包括离型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纸上设有易撕线,所述易撕线包括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段位于位于离型纸的中央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易撕贴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还包括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易撕贴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段垂直于所述离型纸的第一侧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易撕贴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还包括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形易撕贴纸,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