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怀美专利>正文

一种模板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28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51
一种模板尺,包括竖直布置的长方形的尺身,尺身长度方向走向为竖直向,宽度方向走向为左右向;尺身上设有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六边形的共十四个镂空,并且设有若干通孔,通过通孔与镂空的配合,不用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快速绘制多种几何图形,使用方便,而且本模板尺设计紧凑体积小携带方便。

A template ru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板尺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尺。
技术介绍
学生或者一些设计工作者经常需要绘制几何图形,通常人们采用刻度尺、圆规、量角器来绘制。但是很多时候仅作为结构示意图,尤其是绘制一些常用的立体图形时,采用刻度尺、圆规、量角器来绘制过于繁琐,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绘制多种几何图形的模板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板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尺身,设定尺身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向为Ⅱ向、而另一方向为Ⅲ向;尺身的Ⅲ向一侧贯通地设有沿尺身的Ⅱ向依次间隔的第一镂空、第二镂空、第三镂空、第四镂空、第五镂空、第六镂空、第七镂空、第八镂空、第九镂空、第十镂空、第十一镂空、第十二镂空;第一镂空位于尺身的Ⅱ向的一侧,其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相一致;第二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跨度大于所述五边形沿尺身的Ⅱ向的跨度;第三镂空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三镂空、第一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四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四镂空、第二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五镂空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五镂空的椭圆形与第三镂空的椭圆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五镂空沿尺身的Ⅱ向远离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六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六镂空的五边形与第四镂空的五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六镂空沿尺身的Ⅱ向远离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七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走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相一致;第八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六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跨度大于所述六边形沿尺身的Ⅱ向的跨度;第九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七镂空的平行四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七镂空沿尺身的Ⅱ向靠近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十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镂空的六边形与第八镂空的六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八镂空沿尺身的Ⅱ向靠近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十一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十一镂空、第九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十二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二镂空、第十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一镂空和第二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二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A;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三镂空和第四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四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D,通孔D与第四镂空之间、通孔A与第二镂空之间的布置方式对应相同;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五镂空和第六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六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G;通孔G的中心与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通孔D的中心与第四镂空的五边形的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为位似图形,且上述每个三角形的位似中心、第四镂空和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位似中心相重合;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六镂空和第七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七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J,第三镂空3和第五镂空5的椭圆形的位似中心、通孔J的中心重合;尺身的Ⅲ向一侧贯通地设有将第七镂空包围、低于通孔J的四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上述四个通孔的中心位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且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两侧一一对应地相平齐。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板尺均简称为本模板尺。本模板尺的使用方法为:将本模板尺平放在纸面上方,用笔沿镂空的外轮廓可以绘制闭合图形:(1)单独通过第一镂空、第三镂空、第五镂空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椭圆形;(2)单独通过第二镂空、第四镂空、第六镂空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五边形;(3)单独通过第七镂空、第九镂空、第十一镂空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4)单独通过第八镂空、第十镂空、第十二镂空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六边形;(5)单独通过第十三镂空可以绘制圆形;(6)同时通过第一镂空、第三镂空绘制椭圆,并且将绘制的两个椭圆的长轴端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圆柱的立体图形;(7)同时通过第三镂空、第五镂空绘制椭圆,并且将绘制的两个椭圆的长轴端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圆台的立体图形;(8)同时通过第二镂空、第四镂空绘制五边形,并且将绘制的两个五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五棱柱的立体图形;(9)同时通过第四镂空、第六镂空绘制五边形,并且将绘制的两个五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五棱台的立体图形;(10)通过通孔A绘制一个点,然后在第二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处绘制另外两个点,顺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即可绘制三角形,同理,通孔D和第四镂空的五边形可绘制三角形,通孔G和第六镂空的五边形可绘制三角形;(11)通过通孔A绘制和第二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通过通孔D和第四镂空的五边形的对应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然后连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即可得到三棱柱的立体图形;(12)通过通孔D绘制和第四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通过通孔G和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对应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然后连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即可得到三棱台的立体图形;(13)通过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绘制四个点,并依次连接四个点,即可得到平行四边形;(14)同时通过第七镂空、第九镂空绘制平行四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四棱台的立体图形;(15)同时通过第九镂空、第十一镂空绘制平行四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四棱柱的立体图形;(16)同时通过第八镂空、第十镂空绘制六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六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六棱台的立体图形;(17)同时通过第十镂空、第十二镂空绘制六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六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六棱柱的立体图形;(18)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一镂空或第三镂空或第五镂空绘制椭圆,连接该点与任一椭圆的长轴的两端即可得到圆锥的立体图形;(19)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二镂空或第四镂空或第六镂空绘制五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五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五棱锥的立体图形;(20)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七镂空或第九镂空或第十一镂空绘制平行四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平行四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四棱锥的立体图形;(21)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八镂空或第十镂空或第十二镂空绘制六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六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六棱锥的立体图形。本模板尺的优点为:通过本模板尺不用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快速绘制多种几何图形,使用方便,而且本模板尺上多个图形共用顶点且图形间间隔较小、结构设计紧凑,尺身整体体积小携带方便。为达到本模板尺更好的使用效果,其优选方案如下:作为优选的,尺身上位于其Ⅱ向的另一侧部设有十七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通孔Q1、通孔P1、通孔O1、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通孔A2、通孔B2、通孔C2、通孔E2、通孔D2、通孔F2,其中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通孔Q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尺身,设定尺身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向为Ⅱ向、而另一方向为Ⅲ向;尺身的Ⅲ向一侧贯通地设有沿尺身的Ⅱ向依次间隔的第一镂空、第二镂空、第三镂空、第四镂空、第五镂空、第六镂空、第七镂空、第八镂空、第九镂空、第十镂空、第十一镂空、第十二镂空;第一镂空位于尺身的Ⅱ向的一侧,其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相一致;第二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跨度大于所述五边形沿尺身的Ⅱ向的跨度;第三镂空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三镂空、第一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四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四镂空、第二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五镂空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五镂空的椭圆形与第三镂空的椭圆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五镂空沿尺身的Ⅱ向远离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六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六镂空的五边形与第四镂空的五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六镂空沿尺身的Ⅱ向远离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七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走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相一致;第八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六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跨度大于所述六边形沿尺身的Ⅱ向的跨度;第九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七镂空的平行四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七镂空沿尺身的Ⅱ向靠近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十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镂空的六边形与第八镂空的六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八镂空沿尺身的Ⅱ向靠近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十一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十一镂空、第九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十二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二镂空、第十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一镂空和第二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二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A;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三镂空和第四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四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D,通孔D与第四镂空之间、通孔A与第二镂空之间的布置方式对应相同;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五镂空和第六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六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G;通孔G的中心与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通孔D的中心与第四镂空的五边形的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为位似图形,且上述每个三角形的位似中心、第四镂空和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位似中心相重合;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六镂空和第七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七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J,第三镂空3和第五镂空5的椭圆形的位似中心、通孔J的中心重合;尺身的Ⅲ向一侧贯通地设有将第七镂空包围、低于通孔J的四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上述四个通孔的中心位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且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两侧一一对应地相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尺身,设定尺身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向为Ⅱ向、而另一方向为Ⅲ向;尺身的Ⅲ向一侧贯通地设有沿尺身的Ⅱ向依次间隔的第一镂空、第二镂空、第三镂空、第四镂空、第五镂空、第六镂空、第七镂空、第八镂空、第九镂空、第十镂空、第十一镂空、第十二镂空;第一镂空位于尺身的Ⅱ向的一侧,其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相一致;第二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跨度大于所述五边形沿尺身的Ⅱ向的跨度;第三镂空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三镂空、第一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四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四镂空、第二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五镂空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五镂空的椭圆形与第三镂空的椭圆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五镂空沿尺身的Ⅱ向远离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六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六镂空的五边形与第四镂空的五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六镂空沿尺身的Ⅱ向远离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七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走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相一致;第八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六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跨度大于所述六边形沿尺身的Ⅱ向的跨度;第九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七镂空的平行四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七镂空沿尺身的Ⅱ向靠近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十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镂空的六边形与第八镂空的六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八镂空沿尺身的Ⅱ向靠近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第十一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十一镂空、第九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第十二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二镂空、第十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一镂空和第二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二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A;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三镂空和第四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四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D,通孔D与第四镂空之间、通孔A与第二镂空之间的布置方式对应相同;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五镂空和第六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六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G;通孔G的中心与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通孔D的中心与第四镂空的五边形的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为位似图形,且上述每个三角形的位似中心、第四镂空和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位似中心相重合;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六镂空和第七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七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J,第三镂空3和第五镂空5的椭圆形的位似中心、通孔J的中心重合;尺身的Ⅲ向一侧贯通地设有将第七镂空包围、低于通孔J的四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上述四个通孔的中心位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且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两侧一一对应地相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尺,其特征在于:尺身上位于其Ⅱ向的另一侧部设有十七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通孔Q1、通孔P1、通孔O1、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通孔A2、通孔B2、通孔C2、通孔E2、通孔D2、通孔F2,其中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通孔Q1、通孔P1、通孔O1沿尺身的Ⅲ向依次间隔排列、共中心线且靠近尺身的Ⅱ向的另一侧边,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通孔A2、通孔B2、通孔C2沿尺身的Ⅲ向依次间隔排列、共中心线且远离尺身的Ⅱ向的另一侧边;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依次与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之间呈一一相对应的位置关系,通孔A2、通孔P1之间呈相对应的位置关系,设通孔V1与通孔U1中心距为a,通孔Y1与通孔A2中心距为b,a与b的比值为1:1-0.8,通孔V1与通孔W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X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Y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A2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B2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C2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T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S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R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Q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P1的中心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怀美王建王杨
申请(专利权)人:杨怀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