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243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包括主玻璃盖板层,所述主玻璃盖板层的后侧面粘贴有镜面防炫光层,所述镜面防炫光层与主玻璃盖板层之间的侧面粘贴有防炫光立体膜,所述防炫光立体膜的表面刻画有三角椎体立体块,所述镜面防炫光层在远离防炫光立体膜的一侧面粘贴有抗菌加热层,所述抗菌加热层在靠近镜面防炫光层的一侧面粘接有加热导线,且加热导线形成回路盘在抗菌加热层的表面,所述抗菌加热层在靠近一侧边处开设有正极接线孔,且加热导线的一端贯穿正极接线孔的内部延伸至抗菌加热层的后侧面,所述抗菌加热层在远离正极接线孔的一侧开设有负极接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层的叠加对玻璃本身起到抗菌防潮且能够防炫光的效果。

Anti-glare glass with antimicrobi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
本技术涉及玻璃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
技术介绍
从最早期的石英砂的发现到如今的玻璃的广泛的应用,对于现在的社会玻璃已经离不开人们的视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很多的地方都应用到了玻璃制品,对于小的就是人们所常见的玻璃杯等生活用品,应用到大的层面的就是建筑外墙的外挂玻璃的应用,玻璃给人以美观和透视性而大力的应用,但是玻璃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功能,对于强光的照射会造成反射光对人们刺眼效果,同时对于长期不清洁的玻璃会滋生出细菌,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通过将主玻璃盖板层粘贴在镜面防炫光层的表面,然后再将抗菌加热层粘贴在镜面防炫光层的后侧面,最后在隔离固定框架的粘接固定下使得三层板紧密贴合,当强光线进行对玻璃表面照射时,照射到主玻璃盖板层后,透过主玻璃盖板层进入到镜面防炫光层,然后在镜面防炫光层上的防炫光立体膜的作用下使得强光线照射到防炫光立体膜上的三角锥形立体块上,使得强光线进行不规则角度的反射光线一和反射光线二进行反射,从而不会对人有刺眼的效果,起到防炫光的作用,同时在镜面防炫光层后侧面的抗菌加热层的稳定电源的通电下使得加热导线对玻璃主体进行加热,起到抗菌防潮效果,采用多层的叠加对玻璃本身起到抗菌防潮且能够防炫光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包括主玻璃盖板层,所述主玻璃盖板层的后侧面粘贴有镜面防炫光层,所述镜面防炫光层与主玻璃盖板层之间的侧面粘贴有防炫光立体膜,所述防炫光立体膜的表面刻画有三角椎体立体块,所述镜面防炫光层在远离防炫光立体膜的一侧面粘贴有抗菌加热层,所述抗菌加热层在靠近镜面防炫光层的一侧面粘接有加热导线,且加热导线形成回路盘在抗菌加热层的表面,所述抗菌加热层在靠近一侧边处开设有正极接线孔,且加热导线的一端贯穿正极接线孔的内部延伸至抗菌加热层的后侧面,所述抗菌加热层在远离正极接线孔的一侧开设有负极接线孔,且加热导线的另一端贯穿负极接线孔的内部延伸至抗菌加热层的后侧面,所述抗菌加热层的后侧面粘接有稳定电源,所述主玻璃盖板层、镜面防炫光层和抗菌加热层的四周侧边粘接有隔离固定框架。进一步的,所述三角锥形立体块均匀排布在防炫光立体膜的表面,且三角锥形立体块的刻画角度为倾斜30度。进一步的,所述稳定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从正极接线孔穿出的加热导线的一端,且稳定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从负极接线孔穿出的加热导线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三角锥形立体块的正面照射有强光线,且强光线为垂直水平照射,所述三角锥形立体块的一侧面折射有反射光线一,且反射光线一的角度不确定,所述三角锥形立体块的另一侧面折射有反射光线二,且反射光线二的角度不确定。进一步的,所述三角锥形立体块的反射光线的个数为若干个,且均呈现不规则的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稳定电源可以进行循环充电使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主玻璃盖板层粘贴在镜面防炫光层的表面,然后再将抗菌加热层粘贴在镜面防炫光层的后侧面,最后在隔离固定框架的粘接固定下使得三层板紧密贴合,当强光线进行对玻璃表面照射时,照射到主玻璃盖板层后,透过主玻璃盖板层进入到镜面防炫光层,然后在镜面防炫光层上的防炫光立体膜的作用下使得强光线照射到防炫光立体膜上的三角锥形立体块上,使得强光线进行不规则角度的反射光线一和反射光线二进行反射,从而不会对人有刺眼的效果,起到防炫光的作用。2、通过在镜面防炫光层后侧面的抗菌加热层的稳定电源的通电下使得加热导线对玻璃主体进行加热,起到抗菌防潮效果,采用多层的叠加对玻璃本身起到抗菌防潮且能够防炫光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的立体叠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的抗菌加热层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的抗菌加热层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的防炫光立体膜细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的三角椎体立体块反光细节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玻璃盖板层、2-镜面防炫光层、3-防炫光立体膜、4-三角椎体立体块、5-抗菌加热层、6-加热导线、7-正极接线孔、8-负极接线孔、9-稳定电源、10-隔离固定框架、11-强光线、12-反射光线一、13-反射光线二。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5,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包括主玻璃盖板层1,主玻璃盖板层1为普通可透视玻璃,主玻璃盖板层1的后侧面粘贴有镜面防炫光层2,镜面防炫光层2的厚度为0.5mm-1mm,镜面防炫光层2与主玻璃盖板层1之间的侧面粘贴有防炫光立体膜3,防炫光立体膜3的厚度和镜面防炫光层2的厚度保持一致,防炫光立体膜3的表面刻画有三角椎体立体块4,三角锥形立体块4均匀排布在防炫光立体膜3的表面,且三角锥形立体块4的刻画角度为倾斜30度,三角锥形立体块4的正面照射有强光线11,且强光线11为垂直水平照射,三角锥形立体块4的一侧面折射有反射光线一12,且反射光线一12的角度不确定,三角锥形立体块4的另一侧面折射有反射光线二13,且反射光线二13的角度不确定,三角锥形立体块4的反射光线的个数为若干个,且均呈现不规则的角度,镜面防炫光层2在远离防炫光立体膜3的一侧面粘贴有抗菌加热层5,抗菌加热层5的厚度和镜面防炫光层2的厚度保持一致,抗菌加热层5在靠近镜面防炫光层2的一侧面粘接有加热导线6,且加热导线6形成回路盘在抗菌加热层5的表面,抗菌加热层5在靠近一侧边处开设有正极接线孔7,且加热导线6的一端贯穿正极接线孔7的内部延伸至抗菌加热层5的后侧面,抗菌加热层5在远离正极接线孔7的一侧开设有负极接线孔8,且加热导线6的另一端贯穿负极接线孔8的内部延伸至抗菌加热层5的后侧面,抗菌加热层5的后侧面粘接有稳定电源9,稳定电源9可以进行循环充电使用,稳定电源9的正极电性连接从正极接线孔7穿出的加热导线6的一端,且稳定电源9的负极电性连接从负极接线孔8穿出的加热导线6的另一端,主玻璃盖板层1、镜面防炫光层2和抗菌加热层5的四周侧边粘接有隔离固定框架10。使用时,通过将主玻璃盖板层1粘贴在镜面防炫光层2的表面,然后再将抗菌加热层5粘贴在镜面防炫光层2的后侧面,最后在隔离固定框架10的粘接固定下使得三层板紧密贴合,当强光线11进行对玻璃表面照射时,照射到主玻璃盖板层1后,透过主玻璃盖板层1进入到镜面防炫光层2,然后在镜面防炫光层2上的防炫光立体膜3的作用下使得强光线11照射到防炫光立体膜3上的三角锥形立体块4上,使得强光线11进行不规则角度的反射光线一12和反射光线二13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包括主玻璃盖板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玻璃盖板层(1)的后侧面粘贴有镜面防炫光层(2),所述镜面防炫光层(2)与主玻璃盖板层(1)之间的侧面粘贴有防炫光立体膜(3),所述防炫光立体膜(3)的表面刻画有三角椎体立体块(4),所述镜面防炫光层(2)在远离防炫光立体膜(3)的一侧面粘贴有抗菌加热层(5),所述抗菌加热层(5)在靠近镜面防炫光层(2)的一侧面粘接有加热导线(6),且加热导线(6)形成回路盘在抗菌加热层(5)的表面,所述抗菌加热层(5)在靠近一侧边处开设有正极接线孔(7),且加热导线(6)的一端贯穿正极接线孔(7)的内部延伸至抗菌加热层(5)的后侧面,所述抗菌加热层(5)在远离正极接线孔(7)的一侧开设有负极接线孔(8),且加热导线(6)的另一端贯穿负极接线孔(8)的内部延伸至抗菌加热层(5)的后侧面,所述抗菌加热层(5)的后侧面粘接有稳定电源(9),所述主玻璃盖板层(1)、镜面防炫光层(2)和抗菌加热层(5)的四周侧边粘接有隔离固定框架(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防炫光玻璃,包括主玻璃盖板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玻璃盖板层(1)的后侧面粘贴有镜面防炫光层(2),所述镜面防炫光层(2)与主玻璃盖板层(1)之间的侧面粘贴有防炫光立体膜(3),所述防炫光立体膜(3)的表面刻画有三角椎体立体块(4),所述镜面防炫光层(2)在远离防炫光立体膜(3)的一侧面粘贴有抗菌加热层(5),所述抗菌加热层(5)在靠近镜面防炫光层(2)的一侧面粘接有加热导线(6),且加热导线(6)形成回路盘在抗菌加热层(5)的表面,所述抗菌加热层(5)在靠近一侧边处开设有正极接线孔(7),且加热导线(6)的一端贯穿正极接线孔(7)的内部延伸至抗菌加热层(5)的后侧面,所述抗菌加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舜陈建华俞小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联玻陶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