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光斑整形功能的激光生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42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带光斑整形功能的激光生发装置,其包含:头盔载体、控制单元、发光单元和光斑整形单元。该装置通过低能量的激光照射来刺激细胞、扩张血管、活化毛根细胞、促进毛囊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头发的生长,达到防治脱发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原始激光光斑进行整形,既能扩大激光的照射面积,又能均匀化照射范围内的激光辐射强度,促进更多毛囊组织的发育,这是目前所有同类产品不具备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光斑整形功能的激光生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低能量激光刺激毛囊功能、促进毛发生长的生发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对激光的原始光斑具有整形功能的低能量激光生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开始受到脱发问题的困扰。导致脱发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有遗传性、男性激素作用、疲劳作用等,另外毛根营养供给不足、因染发、吹风、烫发等原因也会造成脱发。常规治疗脱发的技术手段有药物(包括内服和外洗)法和手术法(植发)。自从2007年用低能量光疗法(Low-levellighttherapy,LLLT)来治疗轻度到中度的脱发的技术通过了美国FDA的认证以来,这一技术由于其使用的有效性、方便性和无副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众多利用LLLT方法治疗脱发的产品,它们通过低能量的光照(以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低功率激光使用得最广泛)来刺激细胞、扩张血管、活化毛根细胞、促进毛囊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头发的生长,达到防治脱发的效果。目前国内利用LLLT技术治疗脱发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如下几种:专利CN201220043Y公布了一种激光生发梳,将激光头与梳子结合起来,使用者可以一边梳头一边治疗。但是这种长时间的举手动作,很容易让人肢体疲劳,无法保证持续的治疗;专利CN101856543B公布了一种光波负离子生发治疗仪,类似的专利CN203694428U公布了一种激光生发仪,这两种医疗器械设备也同样是利用激光二极管对脱发进行治疗。但是这种类似落地扇的造型,体积大,质量重,不便携带使用,因此使用范围受场所限制;专利CN202289238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激光生发帽,专利CN203609768U公布了一种多功能激光生发帽,专利CN204319536U公布了一种基于低能量软激光技术的生发装置,其实质也是一个头盔式的装置。这一类的头盔装置,轻便易携带,使用方便,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并且可以在穿戴治疗的同时进行其他活动。但是这类的生发头盔都缺乏对激光光斑自身形状的调整,因而光斑呈现圆点状或者细条状,光斑之间的空隙很大,从而导致光斑覆盖头皮的有效面积小,激光照射到的毛囊组织数量少,因而在使用中的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专利CN205796262U公开了一种新型生发头盔,它依靠将相邻激光管产生的线条状光斑交叉排布的方法,形成阵列结构,提高了光照面积。但是这种方法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激光头的数目(例如从24个增加到80个甚至200个),提高了系统成本;另外一方面采用增加光斑交叉排布的办法,虽然增大了光照面积,但是也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剂量,容易产生人体组织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生发装置在光斑覆盖有效面积不足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劳动后,研发了一种头盔式的新型低能量激光生发装置,从而解决上述指出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激光整形的方法和装置,把细条状的原始激光光斑转换成大面积的接近矩形或圆形或椭圆形的光斑,并且使得相邻激光头辐射面积能够有效连接起来,这样既能够扩大激光的辐射面积,又能均匀化辐射范围内的光照强度,促进更多毛囊组织的发育,达到良好的生发效果,并且没有额外增大激光头的数目导致激光剂量的倍增引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目前主流的头盔式设计,轻便易携带,从而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激光光斑几何尺寸更大,激光照射能够覆盖的头皮面积更大,光照覆盖的毛囊组织的数目更多。2.本专利技术的激光光斑相邻两者之间可以无缝连接,不会形成大面积无激光照射的盲区,整体辐射效果更好。3.本专利技术的激光头数量没有显著增多,不会造成激光辐射总剂量的多倍增加,因此不易导致个体使用者可能的生理不适性,使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生发头盔/生发帽的矩形激光光斑图案图2是本专利技术生发头盔/生发帽的圆形激光光斑图案图3是快轴准直透镜加慢轴准直透镜的光学结构图图4是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加圆形小孔光阑的光学结构图图5是柱面发散透镜的光学结构图图6是柱面发散透镜加圆形小孔光阑的光学结构图图7是快轴准直透镜加柱面发散透镜的光学结构图图8是快轴准直透镜、柱面发散透镜加圆形小孔光阑的光学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个标注数字有如下含义:01.激光管02.快轴准直透镜03.慢轴准直透镜04.圆形小孔光阑05.柱面发散透镜11.头盔载体12.控制单元13.发光单元14.光斑整形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在对激光管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在每个半导体激光管的发光光路上添加了一组小尺寸的激光整形光学器件,包括:快轴准直透镜一个、慢轴准直透镜一个,如图3所示。半导体激光管发出的原始光斑是条形的,经过慢轴和快轴的准直后可以在距离激光头2厘米处形成一个矩形光斑,多个相邻矩形光斑共同照射,可以形成大面积无空白的覆盖,如图1所示。其中单个发光单元覆盖的面积大约是没有加光斑整形单元的40倍以上,光斑之间的盲区几乎没有。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在对激光管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在每个半导体激光管的光路上添加了一组小尺寸的激光整形光学器件,包括:快轴准直透镜一个、慢轴准直透镜一个、圆形小孔光阑一个,如图4所示。半导体激光管发出的原始光斑是条形的,经过慢轴和快轴的准直后形成一个矩形光斑,再经过圆形小孔光阑后,就在距离激光头2厘米处形成一个圆形的光斑,多个相邻圆形光斑共同照射,可以形成大面积无空白的覆盖,如图2所示。其中单个发光单元覆盖的面积大约是没有加光斑整形单元的20倍以上,光斑之间的盲区减小80%。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在对激光管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在每个半导体激光管的光路上添加了一个柱面发散透镜(或者双曲面发散透镜),如图5所示,对光斑进行慢轴上的发散处理,在距离激光头2厘米处扩大到和快轴方向上的尺寸接近,形成一个矩形光斑,多个相邻矩形光斑共同照射,可以形成大面积无空白的覆盖,如图1所示。其中单个发光单元覆盖的面积大约是没有加光斑整形单元的40倍以上,光斑之间的盲区几乎没有。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在对激光管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在每个半导体激光管的光路上添加了一个柱面发散透镜(或者双曲面发散透镜),如图6所示,对光斑进行慢轴上的发散处理,形成一个矩形光斑,再经过圆形小孔光阑后,就在距离激光头2厘米处形成一个圆形的光斑。多个相邻圆形光斑共同照射,可以形成大面积无空白的覆盖,如图2所示。其中单个发光单元覆盖的面积大约是没有加光斑整形单元的20倍以上,光斑之间的盲区减小80%。实施例5本专利技术在对激光管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在每个半导体激光管的发光光路上添加了一组小尺寸的激光整形光学器件,包括:快轴准直透镜一个、柱面发散透镜一个,如图7所示。半导体激光管发出的原始光斑是条形的,经过快轴准直和慢轴发散后可以在距离激光头2厘米处形成一个矩形光斑,多个相邻矩形光斑共同照射,可以形成大面积无空白的覆盖,如图1所示。其中单个发光单元覆盖的面积大约是没有加光斑整形单元的40倍以上,光斑之间的盲区几乎没有。实施例6本专利技术在对激光管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在每个半导体激光管的光路上添加了一组小尺寸的激光整形光学器件,包括:快轴准直透镜一个、柱面发散透镜一个、圆形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光斑整形功能的激光生发装置,其特征是其包含:头盔载体、发光单元、光斑整形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激光生发装置的控制单元、发光单元和光斑整形单元都集成在头盔载体之中;控制单元和发光单元是电气连接,发光单元和光斑整形单元之间是物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光斑整形功能的激光生发装置,其特征是其包含:头盔载体、发光单元、光斑整形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激光生发装置的控制单元、发光单元和光斑整形单元都集成在头盔载体之中;控制单元和发光单元是电气连接,发光单元和光斑整形单元之间是物理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光斑整形功能的激光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生发装置的头盔载体材质选自玻璃或塑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光斑整形功能的激光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由电子线路板实现功能,产生驱动信号给发光单元并直接控制发光单元输出低能量的激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岳朱炳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越激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