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输液无针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384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53
一种新型输液无针接头,包括底座,底座包括中空的套筒Ⅰ,底座外套设有外壳,外壳的上部设有连接头,底座和外壳套在一起后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弹性软塞,套筒Ⅰ下方设有鲁尔接头,鲁尔接头中心处设有中心通道,底座的套筒Ⅰ外壁上设有沟槽,沟槽与中心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靠压缩空气,产生弹力,同时压缩端的圆形空芯薄片伸缩产生弹力,辅助压力端弹出,去掉压力后压力端易弹出,不会停留在外壳和底座内,弹性软塞的密封头与底座的套筒过盈配合,硅胶压缩变形,密封头与底座内壁接触封闭,不易泄漏,达到密封的效果。

A New Needle-free Connector for Inf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输液无针接头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输液无针接头。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疗上,当患者需要多次输液时,通常会使用体外留置导管,人体外留置导管与输液器的驳接方式分为有针和无针驳接。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有针驳接方式,医用输液接头由连接座以及与其固接的接头体组成,这种接头体通常又称为肝素帽。输液器针管从接头体顶部的密封胶塞插入。输液终了拔出输液器针管的同时,针管原占据的空间接近真空从而在留置导管内产生负压,血液会从血管倒流进留置导管内,倒流血液造成血液凝固堵塞留置导管,无法再次输液,严重的可能产生血栓,给病患造成伤害。因此,医务人员通常需要取一支带有穿刺针管的封管注射器对留置导管进行冲洗封管,封管操作时注射器针管从肝素帽胶塞穿入,进入肝素帽内腔,必然占据肝素帽内腔空间,而封管结束时,医务人员需要边撤出注射器针管边推注封管液,添补针管占据的空间,以免在留置导管内形成负压。这种操作繁琐且仍然会残留封管液最终无法填补的空间,负压仍会产生,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习惯上在别上止流夹夹紧延长管后,需要将止流夹往导管组件方向滑动,令延长管逐渐被挤压,将延长管内液体挤入留置导管内腔,赶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输液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 底座(1)包括中空的套筒Ⅰ(10),底座(1)外套设有外壳(2),外壳(2)的上部设有连接头(20),底座(1)和外壳(2)套在一起后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弹性软塞(3),套筒Ⅰ(10)下方设有鲁尔接头(11),鲁尔接头(11)中心处设有中心通道(13),底座(1)的套筒Ⅰ(10)外壁上设有沟槽(12),沟槽(12)与中心通道(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输液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包括中空的套筒Ⅰ(10),底座(1)外套设有外壳(2),外壳(2)的上部设有连接头(20),底座(1)和外壳(2)套在一起后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弹性软塞(3),套筒Ⅰ(10)下方设有鲁尔接头(11),鲁尔接头(11)中心处设有中心通道(13),底座(1)的套筒Ⅰ(10)外壁上设有沟槽(12),沟槽(12)与中心通道(1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液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塞(3)包括压缩端(31)和压力端(32),压缩端(31)和压力端(32)通过密封头(33)连接,密封头(33)的外径大于压缩端(31)和压力端(32)的外径,压缩端(31)伸入底座(1)的套筒Ⅰ(10)中,密封头(33)过盈配合在套筒Ⅰ(10)的筒口处,压力端(32)伸入外壳(2)的连接头(20)中,压力端(32)的顶部设有十字槽(3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输液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塞(3)为硅胶软塞,压缩端(31)为圆形空芯弹性薄片,压缩后压缩端(31)的外径与密封头(33)的外径一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液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凸缘(14),凸缘(14)上方为中空的套筒Ⅰ(10),凸缘(14)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羊程万智红赵付霞李建武袁泽林刘亚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