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芯筒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36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岩芯筒压入装置,涉及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立柱、固定套和压力轴,所述压力轴竖向穿过固定套,压力轴的上端连接有下压机构,所述底座的下侧设有卡接座,卡接座与底座间隔设置,卡接座的一端设有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连接轴,卡接座的另一端一侧设有一个固定架,固定架上端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竖向设置且位于底座的上侧。利用下压机构带动压力轴下压将岩芯筒压入岩芯座内,该装置可以沿取芯枪的肩部滑动,可以逐个依次完成岩芯筒的压入工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压接岩芯筒的工作效率,而且岩芯筒准确压入不偏心,密封圈密封完好,杜绝药饼变形、压裂、压碎等漏药现象。

A Core Cylinder Pr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芯筒压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石油地质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岩芯筒压入装置。
技术介绍
地质工作者为了分析、了解和掌握地下某层位的地质资料,直接的方法是通过钻井,钻完井后从井壁利用取芯器抓取岩芯,然后提出井口至地面,目前取芯器应用较多的是撞击式取芯枪。多年来,撞击式取芯枪岩芯筒的压入无专用工具,一直沿用人工击打方式,而击打工具为橡胶锤或铁锤,不但安装效果不好,影响取芯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失败,而且还存在诸多危险因素,炸药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岩芯筒压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人工击打的方式将岩芯筒压入取芯器而导致的安装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该岩芯筒压入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固定套和压力轴,所述立柱固定在底座上侧,固定套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轴竖向穿过固定套,压力轴的上端连接有下压机构,所述底座的下侧设有卡接座,卡接座与底座间隔设置,卡接座的一端设有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连接轴,卡接座的另一端一侧设有一个固定架,固定架上端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竖向设置且位于底座的上侧。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下侧设有下侧滚轮。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的一侧还设有侧面滚轮。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有两个,两个底座间隔设置,每个底座上设有一个立柱,固定套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压机构包括支撑杆、压力臂和加力拐臂,支撑杆与固定套相对固定,压力臂的一端与支撑杆上端转动连接,加力拐臂的两端分别与压力臂、压力轴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筒的上下两端内侧分别固定有一个铜套,所述压力轴穿过铜套。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架包括一个水平臂和一个竖直臂,竖直臂的下端与卡接座固定连接,水平臂的一端与竖直臂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栓设置在水平臂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的一侧固定有一个拉动手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卡接座与底座卡固在取芯枪的肩部上下两侧,然后通过锁紧螺栓顶紧在底座上,固定牢固,利用下压机构带动压力轴下压将岩芯筒压入岩芯座内,该装置可以沿取芯枪的肩部滑动,无论枪体长短,可以逐个依次完成岩芯筒的压入工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压接岩芯筒的工作效率,而且岩芯筒准确压入不偏心,密封圈密封完好,杜绝药饼变形、压裂、压碎等漏药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岩芯筒压入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卡接座3-竖直臂4-水平臂5-锁紧螺栓6-侧面滚轮7-下侧滚轮8-立柱9-压力轴10-固定套11-铜套12-支撑杆13-压力臂14-加力拐臂15-拉动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参见图1,该岩芯筒压入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8、固定套10和压力轴9,立柱8固定在底座1上侧,固定套10与立柱8固定连接,压力轴9竖向穿过固定套10,压力轴9的上端连接有下压机构,底座1的下侧设有卡接座2,卡接座2与底座1间隔设置,卡接座2与底座1卡设在取芯枪的肩部上下两侧,卡接座2的一端设有与底座1转动连接的连接轴,卡接座2的另一端一侧设有一个固定架,固定架上端设有锁紧螺栓5,锁紧螺栓5竖向设置且位于底座1的上侧。固定架包括一个水平臂4和一个竖直臂3,竖直臂3的下端与卡接座2固定连接,水平臂4的一端与竖直臂3的上端固定连接,锁紧螺栓5设置在水平臂4上。底座1有两个,两个底座1间隔设置,每个底座1上设有一个立柱8,固定套10固定在两个立柱8之间。底座1下侧设有下侧滚轮7,底座1的一侧还设有侧面滚轮6,固定套10的一侧固定有一个拉动手柄15。底座1通过下侧滚轮7支撑在取芯枪(器)两侧的肩部,同时底座1的侧部通过侧面滚轮6与取芯枪的侧部连接,底座1与取芯枪之间为滚动摩擦,便于在完成一个岩芯筒的压入后通过拉动手柄15将该装置直接拖动至下一工位进行下一个岩芯筒的压入。本实施例中的下压机构包括支撑杆12、压力臂13和加力拐臂14,支撑杆12固定在固定套10的一侧,压力臂13的一端与支撑杆12上端转动连接,加力拐臂14的两端分别与压力臂13、压力轴9转动连接。固定筒的上下两端内侧分别固定有一个铜套11,压力轴9穿过铜套11,铜套11具有自润滑的特点,能够降低压力轴9的滑动阻力,使用更加省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卡接座2与底座1卡固在取芯枪的肩部上下两侧,然后通过锁紧螺栓5顶紧在底座1上,固定牢固,利用下压机构带动压力轴9下压将岩芯筒压入岩芯座内,该装置可以沿取芯枪的肩部滑动,无论枪体长短,可以逐个依次完成岩芯筒的压入工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压接岩芯筒的工作效率,而且岩芯筒准确压入不偏心,密封圈密封完好,杜绝药饼变形、压裂、压碎等漏药现象。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芯筒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芯筒压入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8)、固定套(10)和压力轴(9),所述立柱(8)固定在底座(1)上侧,固定套(10)与立柱(8)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轴(9)竖向穿过固定套(10),压力轴(9)的上端连接有下压机构,所述底座(1)的下侧设有卡接座(2),所述卡接座(2)与底座(1)间隔设置,所述卡接座(2)的一端设有与底座(1)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卡接座(2)的另一端一侧设有一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端设有锁紧螺栓(5),所述锁紧螺栓(5)竖向设置且位于底座(1)的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芯筒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芯筒压入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8)、固定套(10)和压力轴(9),所述立柱(8)固定在底座(1)上侧,固定套(10)与立柱(8)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轴(9)竖向穿过固定套(10),压力轴(9)的上端连接有下压机构,所述底座(1)的下侧设有卡接座(2),所述卡接座(2)与底座(1)间隔设置,所述卡接座(2)的一端设有与底座(1)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卡接座(2)的另一端一侧设有一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端设有锁紧螺栓(5),所述锁紧螺栓(5)竖向设置且位于底座(1)的上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芯筒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下侧设有下侧滚轮(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芯筒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一侧还设有侧面滚轮(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芯筒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有两个,两个底座(1)间隔设置,每个底座(1)上设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张吉祥冯强王晓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泽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