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影灸疗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33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影灸疗贴,包括基底层、发热层、药层和离型纸,所述基底层的一侧与所述发热层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发热层的另一侧与所述药层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药层的另一侧上覆盖有所述离型纸,使用时,揭开离型纸,氧气透过药层和发热层接触,静置待发热层发热激发药层药理,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敷贴于人体使用部位,发热层发热激发药层药理作用于人体。

A Shadowless Moxibustion P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影灸疗贴
本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无影灸疗贴。
技术介绍
“灸”即灼烧的意思,传统中医“砭、针、灸、药”的治病方法之一,是通过燃烧药材来熏烤穴位和痛点的方法,谓之灸疗,能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调气血、补元气,不仅能治病防病、还有养生保健的奇特功效。无影针灸是用自然界生长的药物作为刺激物,刺激腧穴使局部产生针刺、胀、痛、麻木、痒、水泡排毒、红、紫、热、类似火灸的效应,因此被称为无影针灸。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逐渐出现一种可代替传统灸疗的产品,这就是热灸贴。目前市场上的现有的热灸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是现有热灸贴的持续发热时间短,升温时间长,易脱落,这就造成热灸贴的效果达不到人们的预期,再有,现有的热灸贴一般是装在真空包装袋内,包装袋一旦出现破损,而又没有被及时发现处理时,热灸贴由于接触氧气发生反应就会发热,这是极其不安全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影灸疗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影灸疗贴,包括基底层、发热层、药层和离型纸,基底层的一侧与发热层的一侧贴合连接,发热层的另一侧与药层的一侧贴合连接,药层的另一侧上覆盖有离型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发热层的热效应激发药层的药理实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节脏腑等功效;通过基底层可以实现将本技术敷贴固定在人体部位上;发热层的一侧上贴合连接有药层,药层上覆盖有离型纸,阻隔了发热层该侧与氧气的接触,且基底层与发热层的另一侧贴合连接,进一步阻隔了发热层和氧气的接触,这样即便是包装袋出现破损,由于离型纸和基底层的双向阻隔,不会造成不良后果,正常使用时,揭开离型纸,氧气透过药层和发热层接触,静置5-10分钟,将本技术敷贴于人体使用部位,发热层发热激发药层药理作用于人体使用部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基底层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中心部和第一边缘部,第一中心部的外周侧与第一边缘部的内周侧固定连接,第一中心部的一侧与发热层的一侧贴合连接,第一边缘部靠近所述发热层的一侧与离型纸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离型纸和基底层的第一边缘部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发热层和药层置于该空间内,该空间相当于一个隔离氧气的真空空间,对发热层起到进一步的真空隔离作用。进一步,第一中心部为矩形,基底层还包括由第一边缘部向四周延伸形成的四个端部,四个端部沿第一边缘部的外周边线向靠近所述发热层的一侧折叠后将所述第一中心部和所述第一边缘部完全覆盖;离型纸包括第二中心部和第二边缘部,第二中心部的外周侧和第二边缘部的内周侧抵接或固定连接,第二中心部覆盖在药层的一另侧上并与第一边缘部贴合连接;第二边缘部与四个端部贴合连接;第二中心部的形状和第一中心部和第一边缘部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边缘部的形状与四个端部的形状相适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基底层还包括第一边缘部延伸出的四个端部,四个端部沿中心部的周边线向靠近所述发热层的一侧折叠后将将第一中心部和所述第一边缘部完全覆盖,即基底层将发热层、药层和离型纸包裹住,实现进一步的隔离作用,同时也能防止离型纸一旦脱开之后氧气进入,这样的设计外观上也更美观,结构上也更牢固。进一步,四个端部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包括一体成形的矩形部和圆弧部,矩形部的一端与第一边缘部的短边连接,另一端与圆弧部的直线端连接;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均为圆弧形,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的直线端分别与第二边缘部的长边连接,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应对称设置;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相应对称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四个端部的形状设计,结构合理,外形美观,同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设计使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接触面积更大,在将本技术敷贴于人体部位时,在长度方向上有更大的贴合面积,能保证贴合的稳固,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也能起到辅助敷贴的作用。进一步,基底层的一侧设有第一粘层,发热层的一侧通过第一粘层与基底层贴合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粘层将发热层和基底层连接固定。进一步,药层包括药袋和药物,药袋的周边密封并在中间形成放置药物的空间;药袋的一侧与发热层贴合连接,另一侧上覆盖离型纸。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在药袋内放置不同的药物或在药袋上喷洒不同的药液,获得不同的疗效。进一步,药袋采用网状透气无纺布材料;基底层采用医用橡皮胶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药袋采用网状透气无纺布材料,药物在热效应作用下激发的药理能透过药袋作用在使用部位;医用橡皮胶一侧具有粘胶,可将发热层粘贴固定在基底层上,同时采用医用橡皮胶的基底层贴在人体部位更安全可靠。进一步,发热层包括发热层袋和发热剂,发热层袋的周边密封并在中间形成放置发热剂的空间;发热层袋的一侧与基底层的一侧贴合连接,另一侧与药层的一侧贴合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发热剂置于发热袋内,通过发热袋与药层和基底层分别连接,发热剂发热激发药层的药理。进一步,发热层袋的另一侧的外侧上设置有第二粘层,发热层袋和药层通过第二粘层贴合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药层通过第二粘层黏贴固定在发热层袋上,这样的设计在生产加工时更简便高效。进一步,第二粘层采用背胶,发热层袋上设有第二粘层的一侧采用防水透气膜,另一侧采用医用无纺布。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水透气膜能防水透气,医用无纺布与基底层的贴合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影灸疗贴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无影灸疗贴展开揭去离型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无影灸疗贴基底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无影灸疗贴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无影灸疗贴合起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基底层,11、第一中心部,12、第一边缘部,121、第一端部,122、第二端部,123、第三端部,124、第四端部,2、发热层,3、药层,4、离型纸,41、第二中心部,42、第二边缘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无影灸疗贴,包括基底层1、发热层2、药层3和离型纸4,基底层1的一侧与发热层2的一侧贴合连接,发热层2的另一侧与药层3的一侧贴合连接,药层3的另一侧上覆盖有离型纸4。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发热层2的热效应激发药层3的药理实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节脏腑等功效;通过基底层1可以实现将本技术敷贴固定在人体部位上;发热层2的一侧上贴合连接有药层3,药层3上覆盖有离型纸4,阻隔了发热层2该侧与氧气的接触,且基底层1与发热层2的另一侧贴合连接,进一步阻隔了发热层2和氧气的接触,这样即便是包装袋出现破损,由于离型纸4和基底层1的双向阻隔,不会造成不良后果,正常使用时,揭开离型纸4,氧气透过药层3和发热层2接触,静止5-10分钟,将本技术敷贴于人体使用部位,发热层2发热激发药层3药理作用于人体使用部位。实施例2如图1-5所示,一种无影灸疗贴,包括基底层1、发热层2、药层3和离型纸4,基底层1的一侧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影灸疗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发热层、药层和离型纸,所述基底层的一侧与所述发热层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发热层的另一侧与所述药层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药层的另一侧上覆盖有所述离型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影灸疗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发热层、药层和离型纸,所述基底层的一侧与所述发热层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发热层的另一侧与所述药层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药层的另一侧上覆盖有所述离型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影灸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中心部和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中心部的外周侧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内周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心部的一侧与所述发热层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第一边缘部靠近所述发热层的一侧与所述离型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影灸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部为矩形,所述基底层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边缘部向四周延伸形成的四个端部,所述四个端部沿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外周边线向靠近所述发热层的一侧折叠后将所述第一中心部和所述第一边缘部完全覆盖;所述离型纸包括第二中心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中心部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内周侧抵接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心部覆盖在所述药层的另一侧上且与所述第一边缘部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边缘部与所述四个端部贴合连接;所述第二中心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一中心部和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形状与所述四个端部的形状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无影灸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端部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包括一体成形的矩形部和圆弧部,所述矩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仁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