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恒柱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21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外科脊柱手术领域的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左侧工作部的中部与右侧工作部的中部贴合设置并活动铰接,右侧工作部的下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下部贴合设置,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分开并呈V形设置;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分别对称设置有手柄,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之间设置有撑开限位装置,撑开限位装置呈弧形设置,撑开限位装置与左侧工作部或者右侧工作部之间铰接;中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可以上下调节的限位滑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纵向切开的椎板安全、有效的撑开,显露椎管内结构,为椎管内病变的手术提供可操作空间。

A Neurosurgery Spinal Canal Extension Redu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
本技术涉及神经外科脊柱手术领域内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
技术介绍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助复杂的肌肉、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椎管,脊髓走行其中;椎管内病变,包括肿瘤、血管畸形、椎间盘突出、韧带增生骨化等,通过压迫脊髓神经产生临床症状,是非常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目前对于该类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无论何种手术方法,均需通过皮肤、肌肉、韧带、脊椎骨建立一个通道,再对椎管内病变进行切除,手术对上述组织的副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如上,脊柱最重要的功能是支撑作用,对脊柱相关组织的损伤有时会影响脊柱稳定性,可能导致脊柱变形、脊髓损伤、顽固性肌肉疼痛等严重后果;因此,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不断发展,目前对椎管内病变的手术治疗已不仅仅关注于病灶切除,而对脊柱稳定性的保护,已成为神经外科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维护脊柱稳定性,众多学者对椎管内疾病的手术方式不断进行改良,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1、尽可能减少脊柱解剖结构的破坏;2、尽可能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本研究团队提出的脊柱椎板劈开复位技术可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在椎管手术中有效保护脊柱稳定性;椎板劈开复位技术是将病变累及的椎管节段沿棘突正中或旁正中用铣刀铣开,然后用专用的两把椎管撑开器上下两端予以撑开至可操作的空间,待椎管内病变切除后,松开撑开器,椎管会因原有的弹性而自然闭合复位;其过程类似将一个贝壳掰开一定程度,取出贝肉后再关闭贝壳;该技术对脊柱稳定系统,包括椎板、椎旁肌肉、韧带等形成的损伤极小,颠覆了以往的椎管疾病的手术方式,既微创又节省医疗费用,完全符合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我们设计的脊柱手术椎板撑开器正是开展该项新技术的必要器械,其设计合理性、有效性是保障手术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该技术可将纵向切开的椎板安全、有效的撑开,显露椎管内结构,为椎管内病变的手术提供可操作空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包括椎板撑开器本体,椎板撑开器本体包括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左侧工作部的中部与右侧工作部的中部贴合设置并活动铰接,右侧工作部的下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下部贴合设置,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分开并呈V形设置;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分别对称设置有手柄,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之间设置有撑开限位装置,撑开限位装置呈弧形设置,撑开限位装置与左侧工作部或者右侧工作部之间铰接;中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可以上下调节的限位滑轨。本技术工作时,手术人员直接用手抓住该椎板撑开器上部的手柄,然后对椎板开始撑开,撑开的过程中,手术人员通过对手柄的压紧同时控制撑开限位装置进行逐级撑开,这样可以避免暴力操作,避免对病人进行二次损伤;这样左侧工作部的中部及其下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中部及其下部逐渐分开,进而撑开椎板,在手术人员将该椎板撑开器本体伸入到椎板内部的同时可以对设置在下部外侧的限位滑轨进行上下控制,这样在操作的时候可以防止椎板撑开器突入到椎管内,也避免二次损伤;在完成手术后,可以将撑开限位装置转动到旁边,避免对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进行支撑,进而可以将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合起来;这样可以让椎柱恢复原来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可将纵向切开的椎板安全、有效的撑开,显露椎管内结构,为椎管内病变的手术提供可操作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便于操作人员对椎板撑开器进行操作,提高使用效率;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分别呈S形设置,上部和中部之间呈90°-150°角度设置,中部与下部之间呈90°-135°角度设置;中部和下部连在一起呈靴形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尽可能的可减少骨质损伤,避免该椎板撑开器意外滑落;下部的截面呈L形设置,下部包括纵向撑开块和横向限位块,纵向撑开块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滑棘齿;横向限位块和纵向撑开块之间垂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而且尽可能的避免二次损伤;横向限位块的外周设置有弧形倒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避免撑开器意外突入椎管内,造成二次损伤的情况发生;限位滑轨包括分别设置在左侧工作部外侧的及其右侧工作部外侧导轨,及其配合外侧导轨设置有移动块,移动块横向设置,移动块的外周设置有弧形倒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椎板撑开器可逐级撑开,避免暴力操作;撑开限位装置包括连接在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之间的弧形杆、设置在弧形杆上的限位齿、配合限位齿并设置在左侧工作部或者右侧工作部上的紧固螺栓、配合限位齿设置的刻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该椎板撑开器本体能够长时间的进行使用,不损坏,不上锈;椎板撑开器本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撑开示意图。其中,1手柄、2上部、3左侧工作部、4中部、5下部、6撑开限位装置、7右侧工作部、8防滑棘齿、9纵向撑开块、10横向限位块、11弧形杆、12紧固螺栓、13刻度、14导轨、15移动块、16限位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包括椎板撑开器本体,椎板撑开器本体包括左侧工作部3和右侧工作部7,左侧工作部3和右侧工作部7分别包括上部2、中部4和下部5;左侧工作部3的中部4与右侧工作部7的中部4贴合设置并活动铰接,右侧工作部7的下部5和右侧工作部7的下部5贴合设置,左侧工作部3的上部2和右侧工作部7的上部2分开并呈V形设置;左侧工作部3的上部2和右侧工作部7的上部2分别对称设置有手柄1,左侧工作部3的上部2和右侧工作部7的上部2之间设置有撑开限位装置6,撑开限位装置6呈弧形设置,撑开限位装置6与左侧工作部3或者右侧工作部7之间铰接;中部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可以上下调节的限位滑轨;左侧工作部3和右侧工作部7分别呈S形设置,上部2和中部4之间呈90°-150°角度设置,中部4与下部5之间呈90°-135°角度设置;中部4和下部5连在一起呈靴形设置;下部5的截面呈L形设置,下部5包括纵向撑开块9和横向限位块10,纵向撑开块9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滑棘齿8;横向限位块10和纵向撑开块9之间垂直设置;横向限位块10的外周设置有弧形倒角;限位滑轨包括分别设置在左侧工作部3外侧的及其右侧工作部7外侧导轨14,及其配合外侧导轨14设置有移动块15,移动块15横向设置,移动块15的外周设置有弧形倒角;撑开限位装置6包括连接在左侧工作部3和右侧工作部7之间的弧形杆11、设置在弧形杆11上的限位齿16、配合限位齿16并设置在左侧工作部3或者右侧工作部7上的紧固螺栓12、配合限位齿16设置的刻度13;椎板撑开器本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工作时,手术人员直接用手抓住该椎板撑开器上部2的手柄1,然后对椎板开始撑开,撑开的过程中,手术人员通过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包括椎板撑开器本体,所述椎板撑开器本体包括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左侧工作部的中部与右侧工作部的中部贴合设置并活动铰接,所述右侧工作部的下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下部贴合设置,所述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分开并呈V形设置;所述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分别对称设置有手柄,所述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之间设置有撑开限位装置,所述撑开限位装置呈弧形设置,所述撑开限位装置与左侧工作部或者右侧工作部之间铰接;中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可以上下调节的限位滑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包括椎板撑开器本体,所述椎板撑开器本体包括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左侧工作部的中部与右侧工作部的中部贴合设置并活动铰接,所述右侧工作部的下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下部贴合设置,所述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分开并呈V形设置;所述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分别对称设置有手柄,所述左侧工作部的上部和右侧工作部的上部之间设置有撑开限位装置,所述撑开限位装置呈弧形设置,所述撑开限位装置与左侧工作部或者右侧工作部之间铰接;中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可以上下调节的限位滑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椎管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作部和右侧工作部分别呈S形设置,所述上部和中部之间呈90°-150°角度设置,所述中部与下部之间呈90°-135°角度设置;所述中部和下部连在一起呈靴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张恒柱严正村花彬
申请(专利权)人:张恒柱王晓东严正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