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属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脉管炎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简称,又叫伯格氏病,是一种炎性阻塞性血管疾病,好发于四肢末端,下肢较为常见,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次发作后症状逐渐明显加重,临床表现为患肢怕冷,温度降低,苍白或发绀,患肢感觉异常疼痛,末梢神经后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及间歇性跛行,严重缺血者患肢末端出现缺血性溃疡或坏疽。另外,一些比较严重的脉管炎累及到肾脏的患者就会出现少尿、无尿的症状,如果侵犯到心脏的血管,还会出现心绞痛,严重的胸闷胸痛,如果侵犯到脑血管,就会可能会引起脑缺血的症状,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的表现。西医选用阿司匹林、华法林及前列地尔等药物对抗血小板聚集、抗栓及扩张血管治疗脉管炎,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药物,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有关报道,本专利技术人在祖传医方的基础上,又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终于研制出治疗脉管炎的药物,从而完成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黄芪 180‑210克 党参 50‑65克 当归 45‑55克熟地黄 45‑55克 川芎 45‑55克 白芍 35‑45克炒白术 55‑65克 茯苓 55‑65克 甘草 25‑35克红花 25‑35克 丹参 55‑65克 鸡血藤 45‑55克制首乌 55‑65克 山药 55‑65克 龙眼肉 45‑55克黄精 45‑55克 夜交藤 45‑55克 牛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80-210克党参50-65克当归45-55克熟地黄45-55克川芎45-55克白芍35-45克炒白术55-65克茯苓55-65克甘草25-35克红花25-35克丹参55-65克鸡血藤45-55克制首乌55-65克山药55-65克龙眼肉45-55克黄精45-55克夜交藤45-55克牛膝180-220克桑寄生55-65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黄芪200克党参60克当归50克熟地黄50克川芎50克白芍40克炒白术60克茯苓60克甘草30克红花30克丹参60克鸡血藤50克制首乌60克山药60克龙眼肉50克黄精50克夜交藤50克牛膝200克桑寄生60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一)备料(1)黄芪: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根头和空心较大的根,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晒干;(2)党参:洗净泥沙后润透去芦,切片或切段,晒干;(3)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至内外湿度适宜时,切片晒干;(4)熟地黄:取原药材,蒸至表面乌黑色,取出,晒至八成干时,切片,干燥;(5)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6)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7)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8)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晒干;(9)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晾干;(10)红花:拣净杂质,除去茎叶、蒂头,晒干;(11)丹参:拣净杂质,除去根茎,洗净,捞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