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689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蓄集单元,每个蓄集单元均包括传输机构和分选蓄集机构,龙虾经传输机构传输至分选蓄集机构,并在分选蓄集机构内进行分选蓄集,其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出虾口(1)和设置在其下方的滑槽(2),所述龙虾由出虾口排出,沿滑槽(2)进入蓄集机构;所述分选蓄集机构包括集虾池(3),在所述集虾池(3)池沿的外部设置有凹槽(4),以聚集由集虾池(3)中爬上的龙虾;在所述凹槽(4)中设置有平台(41),在平台(41)上设置有微流水管道(42),使得龙虾逆水爬行至平台一侧的分虾台(5),以进行分选蓄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分选蓄集效率高。

Accumulation System of Freshwater Lobster in Austral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
本技术涉及龙虾养殖领域,具体涉及澳洲淡水龙虾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
技术介绍
澳洲淡水龙虾的营养成分较高,其蛋白质含量高于大多数的淡水和海水鱼虾,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8种必需氨基酸,属于高端虾类产品,在市场上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龙虾在销售或者加工之前,由于大小不统一,需要进行分选,将相同或相近大小的活龙虾分选成统一批次,以便于后续处理。长期以来,澳洲淡水龙虾都是通过工人手工挑选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工作效率低,耗费时间长,而且由于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同,严重地影响了筛选的速度及精确度,挑选出来的水产品规格不够准确,不统一均匀;此外,还容易对龙虾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量大、结构简单、成本低、筛选精度高、蓄集效率高、损伤率低的澳洲淡水龙虾蓄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在龙虾的养殖池处设置多个阶梯状排列的蓄集单元,在蓄集单元内通过将集虾池内壁设置为斜坡,使得龙虾爬行至池沿外部的凹槽中,进而利用龙虾的逆水性,使其进入分虾台,从而沿分虾台上设置的大小不同的分选孔漏入收集网中,采用该蓄集系统,能够实现龙虾的高精度、高效率、低损伤率分选蓄集,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具体来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其中,所述蓄集系统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蓄集单元,每个蓄集单元均包括传输机构和分选蓄集机构,龙虾经传输机构传输至分选蓄集机构,并在分选蓄集机构内按规格进行分选蓄集,其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出虾口1和设置在其下方的滑槽2,所述龙虾由出虾口排出,沿滑槽2进入蓄集机构;所述分选蓄集机构包括集虾池3,在所述集虾池3池沿的外部设置有凹槽4,以聚集由集虾池3中爬上的龙虾;在所述凹槽4中设置有平台41,在平台41上设置有微流水管道42,使得龙虾逆水爬行至平台一侧的分虾台5,以进行分选蓄集。其中,所述出虾口1设置在养殖池6或集虾池3的底部,在所述养殖池6或集虾池3内部均设置有排水系统,使得龙虾在排水系统的作用下进入出虾口1,所述出虾口1底端距离养殖池6底或集虾池底的距离为20~40cm。其中,在所述出虾口1的顶端设置有挡虾板11,所述挡虾板11的开启或关闭通过阀门控制,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排出龙虾的数量。其中,所述滑槽2倾斜设置,使得龙虾缓慢进入集虾池3,在所述滑槽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防逃板21,以防止传输过程中龙虾逃逸。其中,所述集虾池3的内壁设置为斜面,以便于池中的龙虾向上爬,所述集虾池3内壁斜面的坡度为25-40°。其中,所述凹槽4设置在集虾池3池沿的四周,所述凹槽4的顶端与集虾池3池沿的顶端平齐;所述平台41倾斜设置在凹槽4的内部,所述平台41的一端设置在凹槽4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凹槽4远离集虾池一侧的侧壁上。其中,在所述平台41的上端设置有微流水管道42,以提供向平台下部流动的微流水,使得凹槽内的龙虾向平台上端逆水爬行;在所述凹槽4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道43,使得微流水排出。其中,在所述分虾台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分选孔7,使得不同尺寸的龙虾能够进入不同的分选孔,在每个分选孔的下部均设置有收集网,以对分选得到的龙虾进行收集。其中,所述分选孔7的尺寸自分虾台与平台41的连接端至自由端逐渐增大。其中,在所述分虾台5的自由端还设置有防逃膜8,以防止在分选过程中龙虾逃逸。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提供的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可以对多种规格的龙虾进行分选蓄集;(2)本技术提供的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分选蓄集效率较高;(3)本技术提供的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利用了龙虾的逆水性进行分选蓄集,损伤率低;(4)本技术提供的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采用多个蓄集单元进行多级分选,同时每个蓄集单元内采用多步分选操作,显著提高了分选的精度,且能同时对大量的龙虾进行分选蓄集。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蓄集系统中一个蓄集单元的侧视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的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蓄集系统中一个蓄集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4示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分虾台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出虾口;11-挡虾板;2-滑槽;21-防逃板;3-集虾池;4-凹槽;41-平台;42-微流水管道;43-出水管道;5-分虾台;6-养殖池;7-分选孔;8-防逃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其中,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如图1~4所示,所述蓄集系统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蓄集单元,每个蓄集单元均包括传输机构和分选蓄集机构,龙虾经传输机构传输至分选蓄集机构,并在分选蓄集机构内按规格进行分选蓄集,其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出虾口1和设置在其下方的滑槽2,所述龙虾由出虾口排出,沿滑槽2进入蓄集机构;所述分选蓄集机构包括集虾池3,在所述集虾池3池沿的外部设置有凹槽4,以聚集由集虾池3中爬上的龙虾;在所述凹槽4中设置有平台41,在平台41上设置有微流水管道42,使得龙虾逆水爬至平台一侧的分虾台5,以进行分选蓄集。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蓄集系统的多个蓄集单元呈阶梯状排列。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蓄集单元的地势逐渐降低。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出虾口1设置在养殖池6或集虾池3的底部,在所述养殖池6或集虾池3内部均设置有排水系统,使得龙虾在排水系统的作用下进入出虾口1。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虾口1底端距离养殖池6底或集虾池底的距离为20~40cm,优选为25~35cm,以便于龙虾排出。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出虾口1的顶端设置有挡虾板11,所述挡虾板11的开启或关闭通过阀门控制,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排出龙虾的数量。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槽2的一端连接在出虾口1的底端,所述滑槽2倾斜设置,使得龙虾缓慢进入集虾池3,减小损伤。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滑槽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防逃板21,以防止传输过程中龙虾逃逸。优选地,所述防逃板21为透明材质的PVC塑料板。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集虾池3为四方体,其敞口端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1.3~1.7m。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虾池3的深度为20~30cm。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集虾池3的内壁设置为斜面,以便于池中的龙虾向上爬。在本技术中,将集虾池3的内壁设置为斜面,能够实现对龙虾的初步分选。因为能够主动爬坡的龙虾较为健壮,活力较高,能够沿内壁爬入凹槽4;而活力稍差的龙虾,则通过集虾池底部的出虾口进入下一级蓄集单元进行分选。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集系统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蓄集单元,每个蓄集单元均包括传输机构和分选蓄集机构,龙虾经传输机构传输至分选蓄集机构,并在分选蓄集机构内按规格进行分选蓄集,其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出虾口(1)和设置在其下方的滑槽(2),所述龙虾由出虾口排出,沿滑槽(2)进入蓄集机构;所述分选蓄集机构包括集虾池(3),在所述集虾池(3)池沿的外部设置有凹槽(4),以聚集由集虾池(3)中爬上的龙虾;在所述凹槽(4)中设置有平台(41),在平台(41)上设置有微流水管道(42),使得龙虾逆水爬行至平台一侧的分虾台(5),以进行分选蓄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的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集系统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蓄集单元,每个蓄集单元均包括传输机构和分选蓄集机构,龙虾经传输机构传输至分选蓄集机构,并在分选蓄集机构内按规格进行分选蓄集,其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出虾口(1)和设置在其下方的滑槽(2),所述龙虾由出虾口排出,沿滑槽(2)进入蓄集机构;所述分选蓄集机构包括集虾池(3),在所述集虾池(3)池沿的外部设置有凹槽(4),以聚集由集虾池(3)中爬上的龙虾;在所述凹槽(4)中设置有平台(41),在平台(41)上设置有微流水管道(42),使得龙虾逆水爬行至平台一侧的分虾台(5),以进行分选蓄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虾口(1)设置在养殖池(6)或集虾池(3)的底部,在所述养殖池(6)或集虾池(3)内部均设置有排水系统,使得龙虾在排水系统的作用下进入出虾口(1),所述出虾口(1)底端距离养殖池(6)底或集虾池底的距离为20~4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虾口(1)的顶端设置有挡虾板(11),所述挡虾板(11)的开启或关闭通过阀门控制,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排出龙虾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倾斜设置,使得龙虾缓慢进入集虾池(3),在所述滑槽(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普清
申请(专利权)人:澄迈盛虾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