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656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有:支承部(3),其配设于佩戴者的头部的额头的前方;光源单元(10),其设置于支承部(3),所述光源单元(10)具备对对象物照射光的光源,并且具备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透镜(13);以及透过构件(30),其设置于支承部(3)而配设于佩戴者的眼前,供来自对象物的反射光透过而使佩戴者进行视觉观察,光源单元(10)具备使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成为直线偏振光的第一偏振元件,透过构件(30)具备配设于相对于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轴成90°正交的第二偏振元件。

Head-mounted Ligh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头戴式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能够使用于手术、施疗、诊疗、处置等各种医疗行为的头戴式照明装置,详细来说的话涉及一种可无障碍地进行这样的医疗行为的头戴式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牙科治疗、医疗手术、施疗、诊疗、处置(也将这些总称作处理)等的医疗现场,使用有照亮患者的患部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采取了使得不产生医生等医疗人员的手部、头等阴影的特殊结构,也被称作无影灯。另外,除了上述那样的无影灯以外,例如还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佩戴于医疗人员的头部(以挂于耳部的方式进行佩戴)来照射患部的头戴式(眼镜式)的照明装置。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头戴式照明装置采取了如下结构:在挂于耳部的一对镜腿的各前端侧装配有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内置有发光二极管(LED),由于以挂于医疗人员的耳部进行佩戴的状态来照射患者的患部,因此不会产生医疗人员的头部的阴影,从而能够在无影状态下照射患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002-224156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那样的头戴式照明装置中,佩戴者将从位于眼睛的两外侧的发光部(光源)射出的光向患部照射,并通过视觉观察该光的反射光来把握患部的状态,同时对患部实施处理。然而,对于上述那样的头戴式照明装置,存在以下那样各种各样的课题。从发光部向人体的体内、口腔内照射的光在该患部产生眩光(晃眼),这使得佩戴者的眼睛晕眩,从而难以观察患部。佩戴者需要在把握患部的状况的同时来实施适当的处理,因此,当产生了上述那样的眩光时,佩戴者转动头部来改变角度以进行重新视觉观察患部等适当的处理需要花费功夫。这意味着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适当的处理,无论对佩戴者还是对患者而言均成为较大的负担。例如,在癌症等的开腹手术中,在去除了病灶后,进行剥离神经丛的处理,但在边界部分产生的眩光成为干扰,在处理中需要细心的注意以使得不损伤神经。另外,在进行血管的缝合处置时,眩光也成为干扰,作业会花费功夫和时间。此外,在口腔内的治疗中,例如为了冷却而进行一边排出水一边抽气的处理,但所排出的水分成为眩光的重要因素,为了进行适当的处理而花费时间。特别是,在与植入相关的处理中,需要在观察计量尺的同时来把握适当的深度,当因水分附着而产生了眩光时,有可能难以看清计量尺,处理时间变长,或者有时需要凭感觉来进行处理。另外,头戴式照明装置优选为轻型且操作性、处理性优良、能够经受长时间的佩戴、进而对佩戴者而言眼睛不会疲劳的结构。即,优选成为如下结构:在进行与医疗相关的治疗等细微的处理时,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佩戴感良好,并且在适当的距离得到适当的照度、光场直径的光斑。此外,佩戴者在进行细微的处理的期间,几乎不转动头部而仅移动视线以使得尽可能不疲劳,但若如以往那样、发光部固定于镜腿,则在仅移动视线时,照射范围并不追随,其结果是,需要移动头部而容易疲劳。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边向对象物照射光且对来自对象物的反射光进行视觉观察一边进行各种处理作业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适当的处理作业的头戴式照明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头戴式照明装置具有:支承部,其配设于佩戴者的头部的额头的前方;光源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所述光源单元具备对对象物照射光的光源,并且具备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透镜;以及透过构件,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而配设于佩戴者的眼前,供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透过而使佩戴者进行视觉观察,所述头戴式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具备:第一偏振元件,其使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成为直线偏振光;以及第一波片,其使第一偏振元件的透过光成为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所述透过构件具备:第二波片,其相位差与所述第一波片相同;以及第二偏振元件,其配设为使第二波片的透过光相对于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轴呈90°正交。在上述的结构的头戴式照明装置中,从光源单元的光源射出的光被聚光透镜聚光,并转换为直线偏振光而向对象物照射。来自对象物的反射光成为直线偏振光,但在对象物的表面有凹凸等、表面不是镜面状态的情况下,反射光扩散反射(乱反射)。即,在来自对象物的反射光扩散反射的情况下,即使入射光为直线偏振光,其反射光也成为非偏振光状态。在该非偏振光状态的光之中包含正反射光的成分(这成为直线偏振光),该正反射光的成分成为所谓的映入有光源的光泽(晃眼;眩光)而被视觉观察,这在一边视觉观察对象物一边进行各种处理时成为妨碍。供所述反射光透过而使佩戴者进行视觉观察的透过构件具备配设为相对于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轴成90°正交的第二偏振元件,因此,能够除去成为光泽的原因的反射成分,从而能够仅视觉观察没有眩光的扩散反射光。在该情况下,将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来对对象物照射,并观测光的透过所花费的时间、强度的变化,由此能够得到分子的立体的配置的差异即手性信息。例如,处于动态状态的水的分子根据光的波长的不同而反射光或吸收光。即,在对象物的表面流动的水的表面成为与凹凸状态相同的状态,无法正反射光而发生乱反射,光的颜色信息会丢失。在将动态的水分淋于对象物的同时来观察其反射光时看起来模糊(白浊状态)的原因在于,该光的颜色信息丢失而难以看清。由于具有若光在水面等发生反射则变化为横向的振动较大的光的特性,因此,这里若施加圆偏振光,则向纵方向的振动极大减少,变化为接近于仅以横向的振动进行振动的光。因此,认为若将所反射的光变为圆偏振光后再向直线偏振光转变,则即使在动态的状态下也能够减轻眩光。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头戴式照明装置,在一边向对象物照射光且对来自对象物的反射光进行视觉观察一边进行各种处理作业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适当的处理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头戴式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照明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照明装置的后视图。图5的(a)是示出将透过构件掀起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的(b)是示出将透过构件放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头戴式照明装置佩戴于头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组装于光源单元的多个聚光透镜的光的路线和光场直径的概略图。图8是示出将光源单元转动时的光场进行移位的状态的概略图。图9是示出从光源单元射出的光到达眼睛为止的概略路线的图,且是示出向静态的对象物照射光并去除眩光的结构的图。图10是示出了利用以往的照明装置所得到的、未去除眩光的口腔内的照片(照片复印件)。图11是示出了利用具备图9所示的结构的光学元件的照明装置1所得到的、去除了眩光的状态的口腔内的照片(照片的复印件)。图12是示出从光源单元射出的光到达眼睛为止的概略路线的图,且是示出向动态的对象物照射光并去除眩光的结构的图。图13是示出了利用以往的照明装置所得到的、未去除眩光的口腔内的照片(照片复印件)。图14是示出了利用具备图12所示的结构的光学元件的照明装置所得到的、去除了眩光的状态的口腔内的照片(照片的复印件)。图1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头戴式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头戴式照明装置(以下,称作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照明装置例示出挂于佩戴者的耳部的眼镜式的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式照明装置,其具有:支承部,其配设于佩戴者的头部的额头的前方;光源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所述光源单元具备对对象物照射光的光源,并且具备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透镜;以及透过构件,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而配设于佩戴者的眼前,供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透过而使佩戴者进行视觉观察,所述头戴式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具备:第一偏振元件,其使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成为直线偏振光;以及第一波片,其使第一偏振元件的透过光成为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所述透过构件具备:第二波片,其相位差与所述第一波片相同;以及第二偏振元件,其配设为使第二波片的透过光相对于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轴呈90°正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09 JP 2017-0929101.一种头戴式照明装置,其具有:支承部,其配设于佩戴者的头部的额头的前方;光源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所述光源单元具备对对象物照射光的光源,并且具备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透镜;以及透过构件,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而配设于佩戴者的眼前,供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透过而使佩戴者进行视觉观察,所述头戴式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具备:第一偏振元件,其使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成为直线偏振光;以及第一波片,其使第一偏振元件的透过光成为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所述透过构件具备:第二波片,其相位差与所述第一波片相同;以及第二偏振元件,其配设为使第二波片的透过光相对于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轴呈90°正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电气地施加频率调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为线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光广绫部华织
申请(专利权)人:新光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