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39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音箱,包括壳体、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和控制板,壳体的正面设有第一喇叭支架和第二喇叭支架,第一喇叭支架位于第二喇叭支架前方,第一喇叭支架设有收纳高音喇叭的第一空位,第二喇叭支架设有收纳低音喇叭的第二空位,第一空位在第二空位的正面范围内,从正面看第一空位对齐第二空位的中心或中线位置。此智能音箱前后布局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充分利用两者产生的声波进行叠加,整合后的声波听感好。第一喇叭支架缩小面积避开第二空位的设计,减少低音的损失;第一喇叭支架还设置了翼板,不仅更好地吸收第一喇叭支架自身的振动,而且也非常美观。此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音箱领域。

An Intelligent Sp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音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音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音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音箱有安装有高音喇叭的,也有安装有低音喇叭的,也有同时安装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的。通常地低音喇叭和高音喇叭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向外发出声音,结构上要么是低音喇叭位于高音喇叭的上面,要么是低音喇叭位于高音喇叭的下面。这些安装结构体积庞大,在使用过程中基本满足需求,但是音质仍然有提升空间。低音喇叭:频响范围在110~1500Hz。高音喇叭:频响范围在1500~20KHz。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声场并且进一步提高声音的听感的智能音箱。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音箱,包括壳体、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和控制板,壳体的正面设有第一喇叭支架和第二喇叭支架,第一喇叭支架位于第二喇叭支架前方,第一喇叭支架设有收纳高音喇叭的第一空位,第二喇叭支架设有收纳低音喇叭的第二空位,第一空位在第二空位的正面范围内,从正面看第一空位对齐第二空位的中心或中线位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空位和第二空位的垂直距离为2~5cm,在安装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之后低音喇叭与高音喇叭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5c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空位设置若干个,第二空位设置一个,各个第一空位沿第二空位的直径方向分布。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喇叭支架为长条形,第二喇叭支架为平面板状,第二空位位于第二喇叭支架的中间,第一喇叭支架与第二喇叭支架为可拆卸连接,第一喇叭支架与第二喇叭支架的连接处分布在第二空位的四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喇叭支架在避开第一空位的位置设有若干微孔。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喇叭支架为矩形,第二喇叭支架的四个边角处设有通风口,第一喇叭支架在不同高度设有若干对翼板,每一对翼板以第一喇叭支架为对称中心左右分布,从正面看各个翼板避开第二空位和通风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翼板设置两对,两对翼板分别设在第一喇叭支架的首尾两端,各个翼板的端部设有避开通风口的穿孔,同左侧或右侧的两个翼板之间的边缘线相互远离形成弧线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个翼板的外端向背面翘起。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喇叭支架与壳体为可拆卸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喇叭支架位于壳体的端面,第二喇叭支架的四周边缘设有裙边,裙边的外周轮廓对齐壳体的正面轮廓,裙边向正面延伸,裙边隆起的高度大于第二喇叭支架与第一喇叭支架之间的间距,裙边的端面连接有网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此智能音箱前后布局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充分利用两者产生的声波进行叠加,整合后的声波听感好。由于第一喇叭支架位于第二喇叭支架的前方,第一喇叭支架作出了尽量缩小面积避开第二空位的设计,减少低音的损失;此外第一喇叭支架还设置了翼板,不仅更好地吸收第一喇叭支架自身的振动,而且也非常美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智能音箱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第一喇叭支架的背面示意图;图3是第一喇叭支架的俯视图;图4是第二喇叭支架的正面示意图;图5是第二喇叭支架的背面示意图;图6是低音喇叭、高音喇叭以及两者聚合后的频响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首先需要注意,在同一款音箱中,低音喇叭的直径一般都会比高音喇叭大的多。参照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智能音箱,包括壳体3、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和控制板,为了展示内部结构,说明书附图中把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和控制板隐藏。壳体3的正面设有第一喇叭支架11和第二喇叭支架12,第一喇叭支架11位于第二喇叭支架12前方,第一喇叭支架11设有收纳高音喇叭的第一空位113,第二喇叭支架12设有收纳低音喇叭的第二空位123。第一空位113在第二空位123的正面范围内,从正面看第一空位113对齐第二空位123的中心或中线位置;该设计利用了声音扩散的对称性,使得高频声波和低频声波更好的聚合。由于声波需要叠加,所以低音喇叭和高音喇叭作为声源的时候,要合理设置间距才能让两种不同频率声波的相位角合理叠加。作为优选,第一空位113和第二空位123的垂直距离为2~5cm,在安装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之后,低音喇叭与高音喇叭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5cm。这里以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的鼓膜间距为测量标准。在上述范围之内,可以使用软件进行有限次数的仿真模拟,得出某一段高频声波和某一段低频声波的最优组合。有三种不同的实施例,第一空位113和第二空位123均设置一个,此时第一空位113和第二空位123的圆心同轴。第一空位113设置若干个,第二空位123设置一个,各个第一空位113沿第二空位123的直径方向分布。第一空位113和第二空位123都设置若干个,第一空位113不需要完全盖过全部的第二空位123,即第一空位113和部分第二空位123组合即可。相应地第一喇叭支架11也沿第二空位123的直径方向分布。本实施例中,第一喇叭支架11为长条形,尽量缩小面积,第二喇叭支架12为平面板状,第一喇叭支架1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喇叭支架12的正面,第一喇叭支架11与第二喇叭支架12的连接处分布在第二空位123的四周;具体参照图2,可以看到第一喇叭支架11的背面具有四个突起的柱子,这些柱子用于包裹螺钉。第二空位123位于第二喇叭支架12的中间。第二喇叭支架12为矩形,第二喇叭支架12的四个边角处设有通风口121,通风口121进一步地向背面隆起形成圆筒状,引导音箱内的空气流出。第二喇叭支架12与壳体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与此同时,第二喇叭支架12位于壳体3的端面。第二喇叭支架12的四周边缘设有裙边122,裙边122的外周轮廓对齐壳体3的正面轮廓,裙边122向正面延伸,裙边122隆起的高度大于第二喇叭支架12与第一喇叭支架11之间的间距,当裙边122的端面连接有网罩时,能够收纳第一喇叭支架11及高音喇叭。图1中也把网罩隐藏了。为了避免遮挡低音喇叭发出的声波,第一喇叭支架11在避开第一空位113的位置设有若干微孔112,微孔112直径为1~2mm,低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音箱,包括壳体、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和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第一喇叭支架和第二喇叭支架,第一喇叭支架位于第二喇叭支架前方,第一喇叭支架设有收纳高音喇叭的第一空位,第二喇叭支架设有收纳低音喇叭的第二空位,第一空位在第二空位的正面范围内,从正面看第一空位对齐第二空位的中心或中线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音箱,包括壳体、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和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第一喇叭支架和第二喇叭支架,第一喇叭支架位于第二喇叭支架前方,第一喇叭支架设有收纳高音喇叭的第一空位,第二喇叭支架设有收纳低音喇叭的第二空位,第一空位在第二空位的正面范围内,从正面看第一空位对齐第二空位的中心或中线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第一空位和第二空位的垂直距离为2~5cm,在安装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之后低音喇叭与高音喇叭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5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第一空位设置若干个,第二空位设置一个,各个第一空位沿第二空位的直径方向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支架为长条形,所述第二喇叭支架为平面板状,所述第二空位位于第二喇叭支架的中间,所述第一喇叭支架与第二喇叭支架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喇叭支架与第二喇叭支架的连接处分布在第二空位的四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杰士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