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89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包括主壳以及附件,所述主壳包括固定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固定板同一侧的相对两端,所述固定板呈“T”型,所述附件包括两块于一端相互垂直的腹板,所述附件与主壳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在不破坏古建筑结构的前提下直接对古建筑进行加工,增强了安全性的效果。

A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Ancient Building Wood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古建筑一般都是木质结构,木质结构的连接节点处常常因为年代久远而受雨水侵蚀、虫蛀等影响而强度降低,因此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是,尤其要对节点处进行加固。目前,授权公告号为N205224638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及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其包括加固结构包裹布置于横梁和柱的交接处;加固结构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原木构件色彩的油漆层、防火耐腐蚀岩棉层和增强预应力弹性刚构件;柱的上端部间隔设有T型凹槽孔一,柱两边的横梁上对称设有T型槽孔二;增强预应力弹性刚构件通过T型槽孔一和T型槽孔二与横梁和柱的交接处插入式连接。但是该加固结构需要先在古建筑的梁柱上进行开槽,才可对其进行加固。这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结构,而且在对其进行开槽是可能因为节点处的强度降低导致坍塌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其优势在于可在不破坏古建筑结构的前提下直接对古建筑进行加工,增强了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包括主壳以及附件,所述主壳包括固定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固定板同一侧的相对两端,所述固定板呈“T”型,所述附件包括两块于一端相互垂直的腹板,所述附件与主壳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主壳外套在梁上,然后再将附件放置在梁柱连接的拐角处,接着将主壳以及附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从而使得主壳以及附件将梁柱连接的呈T型状的节点紧贴包围,从而对该节点进行加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腹板上的翻边,所述翻边位于两块腹板交汇线的两端,所述翻边上设置有腹孔,所述连接板上的边缘设置有与腹孔配合的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螺栓穿过连接孔以及腹孔,然后再在螺栓上旋紧螺母,即可将主壳以及附件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为六角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角孔与六角螺栓的螺栓头对应,六角螺栓穿入连接孔并且其螺栓头位于六角孔中,可防止螺栓的周向转动,因此可方便的在螺栓上旋上螺母,而不需要额外的对螺栓头进行限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附件与主壳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后,整体形状呈内部中空,三端开口的形状,所述附件与主壳与梁柱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加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壳以及附件连接后,加固钉紧贴并略微刺入梁柱的表面,使得主壳以及附件难以相对梁柱表面发生位移,进而使得对梁柱进行更好的加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壳以及附件均为铁质,所述翻边上嵌设有磁铁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件与主壳贴近时,附件可通过磁铁块与主壳的吸附在一起,从而免除在附件与主壳连接时需要人手托住弊端,使得附件与主壳更快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边上突出设置有定位块,两块所述连接板相对一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定位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卡入定位缺口中时腹孔以及连接孔对齐,从而方便主壳与附件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三个所述开口内设置有一圈的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分段设置,且部分位于主壳上,部分位于附件上,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注胶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件与主壳连接后,梁柱的连接节点位于附件与主壳的包围内,此时通过向注胶孔中注入胶水,可以对梁柱连接节点内的破损进行填补加固,进一步的加强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先将主壳外套在梁上,然后再将附件放置在梁柱连接的拐角处,接着将主壳以及附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从而使得主壳以及附件将梁柱连接的呈T型状的节点紧贴包围,从而对该节点进行加固;2、附件与主壳贴近时,附件可通过磁铁块与主壳的吸附在一起,从而免除在附件与主壳连接时需要人手托住弊端,使得附件与主壳更快的连接;3、定位块卡入定位缺口中时腹孔以及连接孔对齐,从而方便主壳与附件的连接;4、附件与主壳连接后,梁柱的连接节点位于附件与主壳的包围内,此时通过向注胶孔中注入胶水,可以对梁柱连接节点内的破损进行填补加固,进一步的加强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壳;2、附件;3、固定板;4、连接板;5、腹板;6、腹孔;7、开口;8、加固钉;9、磁铁块;10、定位块;11、定位缺口;12、橡胶圈;13、注胶孔;14、翻边;15、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包括均为铁质的主壳1以及附件2,主壳1包括固定板3以及连接板4,连接板4位于固定板3同一侧的相对两端,固定板3呈“T”型,附件2包括两块于一端相互垂直的腹板5,附件2与主壳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腹板5上的翻边14,翻边14位于两块腹板5交汇线的两端,翻边14上开设有呈六角孔状的腹孔6,连接板4上的边缘设置有与腹孔6配合的连接孔15,每段翻边14上均开设有两个腹孔6。通过将螺栓穿过连接孔15以及腹孔6,然后再在螺栓上旋紧螺母,即可将主壳1以及附件2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螺栓选用六角螺栓,六角螺栓的螺栓头与连接孔15配合,螺栓头位于六角孔中时,可限制六角螺栓的周向转动,因此可方便的在六角螺栓上旋上螺母,而不需要额外的对螺栓头进行限制。将主壳1外套在梁上,然后再将附件2放置在梁柱连接的拐角处,此时附件2也位于两块连接板4之间,接着将主壳1以及附件2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从而使得主壳1以及附件2将梁柱连接的呈“T”型状的节点紧贴包围,即可对该节点进行加固。附件2与主壳1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后,整体形状呈内部中空,三端开口7的形状。此时,附件2与主壳1与梁柱接触的一面形成有加固钉8,加固钉8以等距矩阵的形式在附件2以及主壳1上分布。主壳1以及附件2连接后,加固钉8紧贴并略微刺入梁柱的表面,使得主壳1以及附件2难以相对梁柱表面发生位移,进而使得对梁柱进行更好的加固。如图1所示,每条翻边14上均嵌设有两块并列的磁铁块9,附件2与主壳1贴近时,附件2可通过磁铁块9与主壳1的吸附在一起,从而免除在附件2与主壳1连接时需要人手托住弊端,使得附件2与主壳1更快的连接。此外,每块附件2上的其中一条翻边14上突出固定有定位块10,而两块连接板4相对一面的边缘处切割形成有定位缺口11。当定位块10卡入定位缺口11中时腹孔6以及连接孔15对齐,从而方便在腹孔6以及连接孔15中穿入螺栓,进而方便将主壳1与附件2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附件2与主壳1拼接后形成的三个每个开口7内均粘贴有一圈的橡胶圈12,橡胶圈12为分段设置,且部分位于主壳1上,另一部分位于附件2上,固定板3上开设有注胶孔13,注胶孔13共三个,并沿平行于梁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附件2与主壳1连接后,梁柱的连接节点位于附件2与主壳1的包围内,此时通过向注胶孔13中注入胶水,胶水可以对梁柱连接节点内的破损进行填补加固,进一步的加强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主壳(1)以及附件(2),所述主壳(1)包括固定板(3)以及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位于固定板(3)同一侧的相对两端,所述固定板(3)呈“T”型,所述附件(2)包括两块于一端相互垂直的腹板(5),所述附件(2)与主壳(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主壳(1)以及附件(2),所述主壳(1)包括固定板(3)以及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位于固定板(3)同一侧的相对两端,所述固定板(3)呈“T”型,所述附件(2)包括两块于一端相互垂直的腹板(5),所述附件(2)与主壳(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腹板(5)上的翻边(14),所述翻边(14)位于两块腹板(5)交汇线的两端,所述翻边(14)上设置有腹孔(6),所述连接板(4)上的边缘设置有与腹孔(6)配合的连接孔(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孔(15)为六角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幽咪徐志刚丁芳陈钢毛晓蓉秦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