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集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35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控室,包括;集装箱箱体;集装箱箱体内设置有钢板隔墙,将集装箱箱体分为工艺箱体和电气箱体;工艺箱体底部设置有集液主管留孔、若干集液支管留孔、注液主管留孔、若干注液支管留孔;集液主管留孔内有集液主管穿过,若干集液支管留孔内分别有集液支管穿过,注液主管留孔内有注液主管穿过,若干注液支管留孔内分别有注液支管穿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块化集控室具有可整体移动的特点,可通过吊车、拖车等方式移动至使用地点,组合方式灵活、适用性强、实用安全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布置合理紧凑、制造快捷、可重复利用、方便运输并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了采铀的便利性能。

Modular Centralized Control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集控室
本专利技术属于铀水冶的集控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集控室。
技术介绍
在资源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的铀资源不断枯竭的形势下,若资源条件、开采条件适宜时,采用环境破坏小、开采成本低的原地浸出采铀技术逐渐受到生产单位的青睐且应用日益广泛。原地浸出采铀是通过注液钻孔将浸出剂注入含铀矿含水层,反应后得到含铀浸出液,通过抽液钻孔和提升设备将浸出液提升至地表进行后续处理的工艺过程。集控室是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生产的关键设施,浸出过程中的抽注液控制是在集控室内实现的,通过控制集控室内的各类仪表、设备等可以实现地浸过程的抽注平衡,同时保证生产的正常高效运行。集控室的数量需要依据采区数量确定,一般情况下一个采区对应一个集控室。其集控室多为砖混结构。然而随着该采区内资源开采完毕,需重新规划开采新采区时,由于集控室为砖混结构,无法移动,需在新采区新建集控室,而开采完毕采区的集控室只能退役拆除。由于采区的服务年限一般为3至5年,因此当采区退役调整时,砖混结构的集控室在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且污染周边环境,另外会造成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模块化集控室,具有可整体移动、组合方式灵活、适用性强、实用安全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块化集控室,包括;集装箱箱体;所述集装箱箱体内设置有钢板隔墙,将所述集装箱箱体分为工艺箱体和电气箱体;所述工艺箱体内设置有集液主管、注液主管、氧化剂主管、若干集液支管、若干注液支管、若干氧化剂支管;所述注液主管与若干所述注液支管连接,所述集液主管与若干所述集液支管连接;氧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注液支管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若干个所述氧化剂支管均与氧化剂主管连接;所述集液主管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工艺箱体底部设置有集液主管留孔、若干集液支管留孔、注液主管留孔、若干注液支管留孔;所述注液主管一端穿过注液主管留孔与配液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注液支管连接;所述注液支管一端与所述注液主管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注液支管留孔通往注液孔;所述氧化剂主管一端穿过与所述工艺箱体对应的预留孔与氧化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氧化剂支管连接;所述氧化剂支管一端与所述氧化剂主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注液支管连接;所述集液主管一端与所述集液支管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集液主管留孔与集液池连接;所述集液支管一端与所述集液主管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集液支管留孔通往抽液孔;所述注液主管、所述注液支管、所述集液主管、所述集液支管上均设置有电磁流量计,所述集液支管上均设置有取样阀;所述电气箱体内设置有变频器、动力配电箱、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分别与所述电磁流量计、所述变频器均通过总线方式连接,所述动力配电箱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所述电磁流量计、所述变频器通过所述电气电缆连接。优选地,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底部为钢底板,顶部设置有钢顶板,侧面设置有侧壁钢板;所述钢板隔墙顶部与所述钢顶板连接,底部与所述钢底板连接,前后两端均与所述侧壁钢板连接;所述钢底板上设置有所述集液主管留孔、所述集液支管留孔、所述注液主管留孔、所述注液支管留孔。优选地,所述集装箱箱体的波纹板与所述钢底板之间、与所述钢顶板之间、与所述侧壁钢板之间均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采用岩棉制得。优选地,所述集装箱箱体水平设置有若干顶顶横梁和若干底横梁,所述顶横梁与所述底横梁的之间均纵向设置有方钢立柱;设置在所述工艺箱体内所述方钢立柱上焊接有管道支架,设置在所述电气箱体内的所述立柱上焊接有电气支架;所述管道支架上设置有所述注液主管、所述注液支管、所述集液主管、所述集液支管、所述氧化剂主管和所述氧化剂支管;所述电气支架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变频器、所述电气电缆。优选地,所述钢底板上焊接有两根槽钢,所述槽钢上设置有动力配电箱;与所述动力配电箱相对应的所述钢底板上设置有电缆进线留孔,所述电缆进线留孔周边的所述钢底板部分设置为可掀起的电缆盖板。优选地,与所述集液支管留孔相对应的所述钢底板上设置有可掀起的集液支管钢盖板;所述集液支管钢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半圆留孔,所述钢底板设置有第二半圆留孔,所述第一半圆留孔与第二半圆留孔的半径相同,且组成与所述集液支管外径相配合的圆孔。优选地,与所述注液支管留孔相对应的所述钢底板上设置有可掀起的注液支管钢盖板;所述注液支管钢盖板上设置有第三半圆留孔,所述钢底板上设置有第四半圆留孔,所述第三半圆留孔与第四半圆留孔的半径相同,且组成与所述注液支管外径相配合的圆孔。优选地,所述工艺箱体与所述电气箱体上均设置有通风口和照明装置,所述通风口上安装有通风机。优选地,所述集装箱箱体的端面上设置有集控室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制造快捷、节能环保、降低成本,具体如下:1)制造快捷本装置适合工业化生产,体现建筑快速、多变、简捷、高效的特点;2)节约环保本装置大大减少混凝土的建筑面积,并减少大部分建筑垃圾,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3)降低成本本装置方便移动,使模块化集控室在一个采区使用完毕后移动到另一个采区,以增加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化集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工艺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电气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液主管,2.注液主管,3.氧化剂主管,4.集液支管,5.注液支管,6.氧化剂支管,7.变频器,8.动力配电箱,9.PLC控制柜,10.集装箱箱体,11.保温层,12.侧壁钢板,13.钢底板,14.槽钢,15.电缆进线留孔,16.电缆盖板,17.钢板隔墙,18.方钢立柱,19.管道支架,20.集液支管留孔,21.集液支管钢盖板,22.集液主管留孔,23.注液主管留孔,24.注液支管留孔,25.注液支管钢盖板,26.集控室门,27.通风机,28.电气支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模块化集控室,包括;集装箱箱体10;集装箱箱体10内设置有钢板隔墙17,将集装箱箱体10分为工艺箱体和电气箱体;工艺箱体内设置有集液主管1、注液主管2、氧化剂主管3、若干集液支管4、若干注液支管5、若干氧化剂支管6;注液主管2与若干注液支管5连接,集液主管1与若干集液支管4连接;氧气支管的数量与注液支管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若干个氧化剂支管6均与氧化剂主管3连接;集液主管1上设置有排气口;工艺箱体底部设置有集液主管留孔22、若干集液支管留孔20、注液主管留孔23、若干注液支管留孔24;注液主管2一端穿过注液主管留孔23与配液池连接,另一端与注液支管5连接;注液支管5一端与注液主管2连接,另一端穿过注液支管留孔24通往注液孔;氧化剂主管3一端穿过与工艺箱体对应的预留孔与氧化站连接,另一端与氧化剂支管6连接;氧化剂支管6一端与氧化剂主管3连接,另一端与注液支管5连接;集液主管1一端与集液支管4连接,另一端穿过集液主管留孔22与集液池连接;集液支管4一端与集液主管1连接,另一端穿过集液支管留孔20通往抽液孔;注液主管2、注液支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集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箱体(10);所述集装箱箱体(10)内设置有钢板隔墙(17),将所述集装箱箱体(10)分为工艺箱体和电气箱体;所述工艺箱体内设置有集液主管(1)、注液主管(2)、氧化剂主管(3)、若干集液支管(4)、若干注液支管(5)、若干氧化剂支管(6);所述注液主管(2)与若干所述注液支管(5)连接,所述集液主管(1)与若干所述集液支管(4)连接;氧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注液支管(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若干个所述氧化剂支管(6)均与氧化剂主管(3)连接;所述集液主管(1)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工艺箱体底部设置有集液主管留孔(22)、若干集液支管留孔(20)、注液主管留孔(23)、若干注液支管留孔(24);所述注液主管(2)一端穿过注液主管留孔(23)与配液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注液支管(5)连接;所述注液支管(5)一端与所述注液主管(2)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注液支管留孔(24)通往注液孔;所述氧化剂主管(3)一端穿过与所述工艺箱体对应的预留孔与氧化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氧化剂支管(6)连接;所述氧化剂支管(6)一端与所述氧化剂主管(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注液支管(5)连接;所述集液主管(1)一端与所述集液支管(4)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集液主管留孔(22)与集液池连接;所述集液支管(4)一端与所述集液主管(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集液支管留孔(20)通往抽液孔;所述注液主管(2)、所述注液支管(5)、所述集液主管(1)、所述集液支管(4)上均设置有电磁流量计,所述集液支管(4)上均设置有取样阀;所述电气箱体内设置有变频器(7)、动力配电箱(8)、PLC控制柜(9);所述PLC控制柜(9)分别与所述电磁流量计、所述变频器(7)均通过总线方式连接,所述动力配电箱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9)、所述电磁流量计、所述变频器(7)通过所述电气电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集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箱体(10);所述集装箱箱体(10)内设置有钢板隔墙(17),将所述集装箱箱体(10)分为工艺箱体和电气箱体;所述工艺箱体内设置有集液主管(1)、注液主管(2)、氧化剂主管(3)、若干集液支管(4)、若干注液支管(5)、若干氧化剂支管(6);所述注液主管(2)与若干所述注液支管(5)连接,所述集液主管(1)与若干所述集液支管(4)连接;氧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注液支管(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若干个所述氧化剂支管(6)均与氧化剂主管(3)连接;所述集液主管(1)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工艺箱体底部设置有集液主管留孔(22)、若干集液支管留孔(20)、注液主管留孔(23)、若干注液支管留孔(24);所述注液主管(2)一端穿过注液主管留孔(23)与配液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注液支管(5)连接;所述注液支管(5)一端与所述注液主管(2)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注液支管留孔(24)通往注液孔;所述氧化剂主管(3)一端穿过与所述工艺箱体对应的预留孔与氧化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氧化剂支管(6)连接;所述氧化剂支管(6)一端与所述氧化剂主管(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注液支管(5)连接;所述集液主管(1)一端与所述集液支管(4)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集液主管留孔(22)与集液池连接;所述集液支管(4)一端与所述集液主管(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集液支管留孔(20)通往抽液孔;所述注液主管(2)、所述注液支管(5)、所述集液主管(1)、所述集液支管(4)上均设置有电磁流量计,所述集液支管(4)上均设置有取样阀;所述电气箱体内设置有变频器(7)、动力配电箱(8)、PLC控制柜(9);所述PLC控制柜(9)分别与所述电磁流量计、所述变频器(7)均通过总线方式连接,所述动力配电箱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9)、所述电磁流量计、所述变频器(7)通过所述电气电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集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箱体(10)的底部为钢底板(13),顶部设置有钢顶板,侧面设置有侧壁钢板(12);所述钢板隔墙(17)顶部与所述钢顶板连接,底部与所述钢底板(13)连接,前后两端均与所述侧壁钢板(12)连接;所述钢底板(13)上设置有所述集液主管留孔(22)、所述集液支管留孔(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佳庆白杨黄医军顾红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