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358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包括承重板和后轮座,所述后轮座与承重板的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后轮座包括外端和内端,所述外端位于承重板的侧面、并所述外端设有脚轮插装孔,所述内端位于与承重板重叠的位置,还包括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承重板的底面连接固定并能够压住后轮座的内端的表面使内端紧靠承重板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压块为独立部件,体积较小,其成型容易、装配简单,通过增加压块可以在水平向上和垂直向上加强后轮座与承重板的固定,能够提高承重板能够负载的最大负荷,而且能够解决后脚轮在振动时,后轮座会相对承重板位移变形的问题,提高后轮座的使用寿命。

A Rear Caster Fixed Structure of a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
本技术属于手推车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背景说明手推车是以人力推、拉的搬运车辆,手推车有独轮、两轮、三轮和四轮之分,四轮手推车中有两个可绕垂轴回转的回转脚轮和两个可绕水平轴回转的后脚轮。目前,现有的四轮手推车的后脚轮有固定式和可拆卸式的,四轮手推车其承重板一般是由塑料成型的,为了加工和装配方便,可拆卸式脚轮一般插装在后轮座上,然后后轮座与承重板连接固定,现有四轮手推车的后轮座与承重板一般是卡扣后通过螺丝连接固定,由于后轮座和承重板都是塑料件,而且两者之间需要一定厚度差配合,特别是后轮座用于插装后脚轮的部位相对较厚、该部位对应的承重板部位一般较薄甚至镂空,不能通过螺丝和承重板很好的连接固定,一般会在后轮座的边缘部位设置卡扣和承重板卡扣连接固定,其缺点是在四轮手推车移动过程中,特别是在颠簸路面移动时,后脚轮的振动容易导致后轮座相对承重板产生位移变形损耗塑料的疲劳度,影响使用寿命。另外,后轮座的边缘部位通过卡扣与承重板连接,会影响承重板能承载的最大负荷,过高的负荷会导致后轮座相对承重板在垂直方向位移变形,甚至导致后轮座相对承重板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后轮座与承重板连接稳固,承重能力高,不容易产生相对位移变形,使用寿命长的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是一种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包括承重板和后轮座,所述后轮座与承重板的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后轮座包括外端和内端,所述外端位于承重板的侧面、并所述外端设有脚轮插装孔,所述内端位于与承重板重叠的位置,还包括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承重板的底面连接固定并能够压住后轮座的内端的表面使内端紧靠承重板的底面。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增设压块,压块可以使后轮座的边缘部位与承重板结合更紧密牢固,能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同时加强后轮座与承重板的连接强度,相对现有产品,承重板能够在不破坏后轮座与承重板的连接结构情况下承载更多的负荷。优选地,所述压块朝向承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所述内端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柱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承重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二卡柱配合的第二卡槽。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卡柱与第一卡槽配合,第二卡柱与第二卡槽配合,可以将后轮座和承重板在水平向上固定,可以解决在颠簸路段时后轮座相对承重板相对位移变形的问题。优选地,所述压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承重板的底面和后轮座的内端上分别设置有与通孔对应的螺丝孔,所述压块通过穿过通孔的螺丝与承重板及后轮座连接固定。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块通过螺丝同时与承重板及后轮座固定,加强了后轮座和承重板在垂直方向上的连接强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后轮座和承重板在水平向上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改善在颠簸路段时后轮座相对承重板相对位移变形的问题。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压块为独立部件,体积较小,其成型容易、装配简单,通过增加压块可以在水平向上和垂直向上加强后轮座与承重板的固定,能够提高承重板能够负载的最大负荷,而且能够解决后脚轮在振动时,后轮座会相对承重板位移变形的问题,提高后轮座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轮座与承重板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块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轮座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后轮座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压块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压块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技术承重板、后轮座及压块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创造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包括承重板1和后轮座2,后轮座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承重板1的后部两个板角部位与承重板1连接固定,所述后轮座2包括外端21和内端22,所述外端21位于承重板1的侧面、并所述外端21设有脚轮插装孔211,在脚轮插孔211位置装配有脚轮4,所述内端22位于与承重板1重叠的位置,在该位置还设有压块3,所述压块3与承重板1的底面连接固定并能够压住后轮座2的内端22的表面使内端22紧靠承重板1的底面。如图2所示,所述承重板1的板角部位设置有插槽或卡扣,相应的后轮座2上设置有对应的插条或卡扣,所述后轮座2从承重板1的后方插入到位后再通过螺丝与承重板1的底面连接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承重板1装配好后轮座2后,在相对承重板1的底面垂直的方向放入压块3,所述压块3的其中一部分板面压住后轮座2的内端22部位,另一部分板面与承重板1的底面贴合,然后通过螺丝与承重板1及后轮座2连接固定。如图4和图6所示,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块3朝向承重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柱31和第二卡柱32,所述后轮座2的内端22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柱31配合的第一卡槽221,所述承重板1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二卡柱32配合的第二卡槽,通过第一卡柱31与第一卡槽221配合,第二卡柱32与第二卡槽配合,可以将后轮座2和承重板1在水平向上固定。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柱3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卡柱31之间设有沟槽隔开,如图5所示,对应地,在后轮座2的内端22设置有的第一卡槽22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卡槽221之间设有加强筋隔开。所述第二卡柱32包括三个,三个第二卡柱32之间设有沟槽隔开,对应地,在承重板1的底面设有的第二卡槽包括三个,三个第二卡槽之间设有加强筋隔开。上述结构的好处有利于后轮座2的内端22及承重板1的底面设置加强筋提高强度,同时通过设置多个卡柱和多个卡槽配合,可以弥补单个卡柱和卡槽配合时的装配误差,能够有效减少相对位移。如图5到图7所示,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块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5,所述承重板1的底面和后轮座2的内端22上分别设置有与通孔5对应的螺丝孔,所述压块3通过穿过通孔5的螺丝与承重板1及后轮座2连接固定。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通孔5设置在对应第一卡柱31的位置,同时至少有一个螺丝孔设置在第一卡槽221的位置,其好处是可以加强压块3与后轮座2的连接强度。如图8所示,所述压块3、后轮座2与承重板1装配好后,压块3的第一卡柱31卡在后轮座2的内端22设有的第一卡槽221中,第二卡柱32卡在承重板1的底面设有的第二卡槽中,其中第一卡槽221和第二卡槽之间包括有后轮座2边缘设有的加强筋及承重板1底面设有的加强筋,加强筋填充了第一卡柱31和第二卡柱32之间的空隙,使得压块3装配好后,能够很好地在水平方向上限制后轮座2相对承重板1位移,最后压块3通过螺丝与后轮座2及承重板1连接,能够很好地在垂直方向上限制后轮座2相对承重板1位移,有利于提高承重板1能够负载的最大负荷。以上所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包括承重板和后轮座,所述后轮座与承重板的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后轮座包括外端和内端,所述外端位于承重板的侧面、并所述外端设有脚轮插装孔,所述内端位于与承重板重叠的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承重板的底面连接固定并能够压住后轮座的内端的表面使内端紧靠承重板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包括承重板和后轮座,所述后轮座与承重板的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后轮座包括外端和内端,所述外端位于承重板的侧面、并所述外端设有脚轮插装孔,所述内端位于与承重板重叠的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承重板的底面连接固定并能够压住后轮座的内端的表面使内端紧靠承重板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的后脚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朝向承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世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和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