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462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05
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包括肛门管,肛门管分别与进液管、排液管连接,其中进液管与灌肠筒连接,排液管与漏砂瓶连接,漏砂瓶上端通过压力管与真空泵连接,漏砂瓶下端通过出液管分别与第一瓶体连接;所述肛门管包括管体,管体沿长度方向中心设有空腔,空腔上下设有进液腔、排液腔,进液腔、排液腔一端与空腔连通,进液腔、排液腔另一端分别对应与进液管、排液管连通;所述管体前端设有通孔,通孔与空腔连通;所述空腔内设有活塞,活塞一端设有与通孔大小相适应的插头,另一端与拉杆连接,拉杆穿过管体端头的连接板并与把手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可提高工作效率。

A Pediatric Enema Device for Preventing Anal Canal Bloc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肠器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
技术介绍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在给小儿患者进行灌肠时,由于没有专用的灌肠器械,一般是用普通的注射器拔去针头后抽取液体注入到患儿的肛门内,再由患儿自行排便把废液排出,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另外,在清洁灌肠中,要求排出液清洁无粪质,若一次灌肠无法达到这点,就需反复插管,患者反复如厕排泄,反复插管刺激患者肛门,增加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能够避免反复插管,减少小儿患者痛苦;另外可防止肛门管堵塞,提高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包括肛门管,肛门管分别与进液管、排液管连接,其中进液管与灌肠筒连接,排液管与漏砂瓶连接,漏砂瓶上端通过压力管与真空泵连接,漏砂瓶下端通过出液管分别与第一瓶体连接;所述肛门管包括管体,管体沿长度方向中心设有空腔,空腔上下设有进液腔、排液腔,进液腔、排液腔一端与空腔连通,进液腔、排液腔另一端分别对应与进液管、排液管连通;所述管体前端设有通孔,通孔与空腔连通;所述空腔内设有活塞,活塞一端设有与通孔大小相适应的插头,另一端与拉杆连接,拉杆穿过管体端头的连接板并与把手连接。所述空腔内设有凸起,凸起与活塞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把手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插头材质为橡胶。所述进液管、排液管上设有阀门。本技术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通孔、空腔、进液腔、排液腔,进液腔、排液腔分别与进液管、排液管连通,通过依次启闭进液管、排液管上的阀门,并利用真空泵进行负压吸附,可实现灌肠液及后续连续抽出排泄物,这样避免后期反复插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痛苦。另外该肛门管在插入时可推动拉杆,使得插头堵住通孔,然后插好后放手,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这样在插入时可避免粪便堵塞通孔;另一方面,若在灌肠过程中发生堵塞,可再次推动拉杆,一方面通过插头将通孔中的粪便进行清理,同时在活塞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且当通孔被插头填充后,活塞向前运动会将空腔(活塞与通孔之间的部分)中的液体及空气推入到进液腔、排液腔中,液体及空气可推动该处堵塞的粪便向外移动。在反复推拉拉杆后可将粪便推出进液腔、排液腔,这样在方便后期进行清理,特别是整体拆卸后的自行清理工作(没有真空泵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简易图。图2为本技术中肛门管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肛门管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图中:肛门管1,灌肠筒2,进液管3,排液管4,漏砂瓶5,压力管6,真空泵7,出液管8,第一瓶体9,管体10,空腔11,进液腔12,排液腔13,通孔14,活塞15,插头16,拉杆17,凸起18,第一弹簧19,第二弹簧2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包括肛门管1,肛门管1包括管体10,管体10整体为圆柱形,管体10正前端为带一个或两个通孔14的球面,管体10中心沿长度方向设有空腔11,管体10后端螺纹连接一个连接板对空腔11进行封堵。空腔11内则设有橡胶活塞15,橡胶活塞15大小与空腔11内径相同,活塞15一端设有与通孔14大小相适应的插头16,插头16采用橡胶,这样使得插头既具有一定的硬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在插头16远离通孔14一端与拉杆17连接,拉杆17穿过管体10端头的连接板并与把手连接。当将肛门管插入到肛门时,可推动拉杆17,并使得插头16插入到通孔14中。当肛门管进入到肛门后可避免硬质粪便堵塞通孔14。插好后再反向拉动拉杆17,使得插头16脱离通孔14。为了保证在一般状态下插头16与通孔14断开,可在空腔11内设有凸起18,凸起18与活塞15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9;所述把手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0。在空腔11上下端的管体10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进液腔12、排液腔13,进液腔12一端对应与进液管3连接、另一端与空腔11连通,排液腔13一端对应与排液管4连接、另一端与空腔11连通。而进液管3与灌肠筒2连接,灌肠筒结构与注射器一样,可通过人工注入的方式将肠液引入到进液管3,再通过进液管3引入到肛门管1,最后到达肛门。而排液管4与漏砂瓶5连接,漏砂瓶5两端粗中间细,漏砂瓶包括漏砂上部、漏砂下部,漏砂上部、漏砂下部镜像对称且螺纹连接。这样万一在中间较细端堵上还可进行拆卸清理。在漏砂瓶5上端通过压力管6与真空泵7连接,漏砂瓶5下端通过出液管8分别与第一瓶体9连接。所述进液管3、排液管4上设有阀门。对应的出液管8及第一瓶体9的出液口也安装有阀门。通过手动操作实现启闭。工作过程及原理:首先,根据操作规程插入肛门管1,当灌入液体时,关闭排液管4上的阀门,打开进液管3上的阀门,使得灌肠筒2中的液体不断灌入肛门。当灌入一定量的灌肠液后,卡住进液管3上的阀门,打开排液管4上的阀门,并打开真空泵7,关闭第一瓶体9出液口处的阀门、关闭漏砂瓶5下端出液管8上的阀门。这样真空泵7使得漏砂瓶5形成真空状态,排泄物在外界压力作用下从肛门管1引入,并通过排液管4进入到漏砂瓶5中,在自重作用下进入到漏砂下部5-2。打开出液管8上的阀门,排泄物会进入到第一瓶体9中进行收集,当灌肠手术完成后可打开第一瓶体9出液口,将排泄物进行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肛门管(1),肛门管(1)分别与进液管(3)、排液管(4)连接,其中进液管(3)与灌肠筒(2)连接,排液管(4)与漏砂瓶(5)连接,漏砂瓶(5)上端通过压力管(6)与真空泵(7)连接,漏砂瓶(5)下端通过出液管(8)分别与第一瓶体(9)连接;所述肛门管(1)包括管体(10),管体(10)沿长度方向中心设有空腔(11),空腔(11)上下设有进液腔(12)、排液腔(13),进液腔(12)、排液腔(13)一端与空腔(11)连通,进液腔(12)、排液腔(13)另一端分别对应与进液管(3)、排液管(4)连通;所述管体(10)前端设有通孔(14),通孔(14)与空腔(11)连通;所述空腔(11)内设有活塞(15),活塞(15)一端设有与通孔(14)大小相适应的插头(16),另一端与拉杆(17)连接,拉杆(17)穿过管体(10)端头的连接板并与把手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肛门管(1),肛门管(1)分别与进液管(3)、排液管(4)连接,其中进液管(3)与灌肠筒(2)连接,排液管(4)与漏砂瓶(5)连接,漏砂瓶(5)上端通过压力管(6)与真空泵(7)连接,漏砂瓶(5)下端通过出液管(8)分别与第一瓶体(9)连接;所述肛门管(1)包括管体(10),管体(10)沿长度方向中心设有空腔(11),空腔(11)上下设有进液腔(12)、排液腔(13),进液腔(12)、排液腔(13)一端与空腔(11)连通,进液腔(12)、排液腔(13)另一端分别对应与进液管(3)、排液管(4)连通;所述管体(10)前端设有通孔(14),通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玲廖春童晓维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