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59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艾灸仪,包括床体、艾灸灸具和床体升降装置,艾灸灸具设置在床体的上方,床体升降装置位于床体的下方并支承床体用于升降床体从而使床体靠近和远离艾灸灸具。较佳地,还包括横向移动装置,分别连接床体和床体升降装置用于横向移动床体。还包括床架,床体和床体升降装置均位于床架中,艾灸灸具置于床架上。还包括艾灸灸具升降装置,设置在床架上并支承艾灸灸具的一端用于升降艾灸灸具的一端。还包括排烟管道和艾烟净化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艾灸仪的艾灸灸具和人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艾灸效果佳,而且不会使得接受艾灸的使用者产生压迫感,还可以防止人体吸入过多燃烧艾条产生的艾烟,避免造成缺氧症状,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Moxibustion appar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艾灸仪
本技术涉及中医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中医针灸治疗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艾灸仪。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为主,熏烤悬灸人体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床是将祖国传统医学艾灸专门设计专用床。现今的艾灸床普遍采用燃烧艾灸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现有的艾灸床大多是通过人体躺在垫板上,艾灸灸具放置在垫板下方,往往会造成艾热熏热垫板,受热的垫板再暖皮肤,这样作用很小,而如果去掉垫板,则容易灼伤皮肤。因此,出现了另外一种艾灸床,艾灸灸具位于床体上方,使用时,人体躺在床体上处于床体和艾灸灸具之间,通过艾灸灸具中艾条燃烧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而且艾灸灸具的位置可以上下调节,从而可以调节艾灸灸具和人体之间的距离,艾灸效果佳。但是艾灸灸具上下移动容易对接受艾灸的使用者产生压迫感,此外,燃烧艾条产生的艾烟被人体长时间吸入会导致不舒服,甚至会造成缺氧症状。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艾灸床,其艾灸灸具和人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艾灸效果佳,而且不会使得接受艾灸的使用者产生压迫感,进一步地最好还可以防止人体吸入过多燃烧艾条产生的艾烟,避免造成缺氧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仪,其艾灸灸具和人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艾灸效果佳,而且不会使得接受艾灸的使用者产生压迫感,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仪,其还可以防止人体吸入过多燃烧艾条产生的艾烟,避免造成缺氧症状,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仪,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艾灸仪,包括床体和艾灸灸具,所述艾灸灸具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上方,其特点是,所述艾灸仪还包括床体升降装置,所述床体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床体的下方并支承所述床体用于升降所述床体从而使所述床体靠近和远离所述艾灸灸具。较佳地,所述床体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件、两个连杆组件、丝杠、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床体置于所述上支撑架上,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所述第五连杆设置有螺孔,两个所述连杆组件反向设置从而两个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螺孔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螺孔套设在所述丝杠上并与所述丝杠螺纹啮合,所述驱动部件连接所述丝杠用于驱动所述丝杠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较佳地,所述艾灸仪还包括横向移动装置,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分别连接所述床体和所述床体升降装置用于横向移动所述床体。更佳地,所述横向移动装置是横向电动推杆。较佳地,所述艾灸仪还包括床架,所述床体和所述床体升降装置均位于所述床架中,所述艾灸灸具置于所述床架上。更佳地,所述艾灸仪还包括艾灸灸具升降装置,所述艾灸灸具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架上并支承所述艾灸灸具的一端用于升降所述的艾灸灸具的一端。更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灸具升降装置是竖向电动推杆。较佳地,所述艾灸灸具的外壳上设置有八卦图案层。较佳地,所述艾灸灸具的底部具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朝向所述床体设置。较佳地,所述艾灸仪还包括排烟管道和艾烟净化槽,所述艾烟净化槽中盛装有艾烟净化液,所述艾灸灸具的顶部具有排烟孔,所述排烟孔管路连接所述排烟管道的一端,所述排烟管道的另一端管路连接所述艾烟净化槽或插入所述艾烟净化液中用于将所述艾灸灸具中产生的艾烟排入所述艾烟净化液中进行净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1、本技术的艾灸仪包括床体、艾灸灸具和床体升降装置,所述艾灸灸具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上方,所述床体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床体的下方并支承所述床体用于升降所述床体从而使所述床体靠近和远离所述艾灸灸具,因此,其艾灸灸具和人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艾灸效果佳,而且不会使得接受艾灸的使用者产生压迫感,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技术的艾灸仪还包括排烟管道和艾烟净化槽,艾烟净化槽中盛装有艾烟净化液,艾灸灸具的顶部具有排烟孔,排烟孔管路连接排烟管道的一端,排烟管道的另一端管路连接艾烟净化槽或插入艾烟净化液中用于将艾灸灸具中产生的艾烟排入艾烟净化液中进行净化,因此,其还可以防止人体吸入过多燃烧艾条产生的艾烟,避免造成缺氧症状,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3、本技术的艾灸仪包括床体、艾灸灸具和床体升降装置,所述艾灸灸具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上方,所述床体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床体的下方并支承所述床体用于升降所述床体从而使所述床体靠近和远离所述艾灸灸具,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艾灸仪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床体;2艾灸灸具;21外壳;22八卦图案层;3床体升降装置;31驱动部件;32连杆组件;33丝杠;34上支撑架;35下支撑架;36第一连杆;37第二连杆;38第三连杆;39第四连杆;40第五连杆;41螺孔;4横向移动装置;5艾灸灸具升降装置;6排烟孔;7床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艾灸仪包括床体1、艾灸灸具2和床体升降装置3,所述艾灸灸具2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上方,所述床体升降装置3位于所述床体1的下方并支承所述床体1用于升降所述床体1从而使所述床体1靠近和远离所述艾灸灸具2。使用时,人体躺在所述床体1(所述床体1上还需放置床垫)上处于所述床体1和所述艾灸灸具2之间,艾条在艾灸灸具2中燃烧,通过艾灸灸具2中艾条燃烧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通过所述床体升降装置3升降所述床体1可以上下调节所述床体1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所述艾灸灸具2和人体之间的距离,艾灸效果佳,且不会对接受艾灸的使用者产生压迫感。所述床体升降装置3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床体升降装置3包括驱动部件31、两个连杆组件32、丝杠33、上支撑架34和下支撑架35,所述上支撑架34和所述下支撑架35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床体1置于所述上支撑架34上,所述连杆组件32包括第一连杆36、第二连杆37、第三连杆38、第四连杆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仪,包括床体和艾灸灸具,所述艾灸灸具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仪还包括床体升降装置,所述床体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床体的下方并支承所述床体用于升降所述床体从而使所述床体靠近和远离所述艾灸灸具;所述床体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件、两个连杆组件、丝杠、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床体置于所述上支撑架上,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所述第五连杆设置有螺孔,两个所述连杆组件反向设置从而两个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螺孔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螺孔套设在所述丝杠上并与所述丝杠螺纹啮合,所述驱动部件连接所述丝杠用于驱动所述丝杠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仪,包括床体和艾灸灸具,所述艾灸灸具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仪还包括床体升降装置,所述床体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床体的下方并支承所述床体用于升降所述床体从而使所述床体靠近和远离所述艾灸灸具;所述床体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件、两个连杆组件、丝杠、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床体置于所述上支撑架上,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所述第五连杆设置有螺孔,两个所述连杆组件反向设置从而两个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螺孔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螺孔套设在所述丝杠上并与所述丝杠螺纹啮合,所述驱动部件连接所述丝杠用于驱动所述丝杠顺时针旋转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方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汤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