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远军专利>正文

上肢偏瘫康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579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肢偏瘫康复仪,涉及康复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上肢偏瘫康复仪包括支撑杆、支撑板、第一上肢回弯板和第一拉伸组件;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物上;支撑板套接在支撑杆上;第一上肢回弯板连接在支撑板的侧面,第一上肢回弯板设置在支撑杆的一侧面;第一拉伸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的另一端,第一拉伸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上肢回弯板上。解决了患者去康复中心训练治疗,很多家庭无力承担费用,放弃治疗后,延误患者病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杆连接在固定物上,支撑板对患者的肘部支撑,在第一拉伸组件的拉伸作用下,第一上肢回弯板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回弯治疗,安装方便,治疗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肢偏瘫康复仪
本技术涉及康复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肢偏瘫康复仪。
技术介绍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患者的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对于偏瘫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采用康复器械进行物理治疗的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主要在康复中心,康复中心的康复器械种类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中训练,以使患者能够很快的康复。上述现有技术中,患者经常去康复中心,对上肢进行回弯训练治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使很多家庭无力承担,放弃治疗后,延误了患者的康复速度,耽误了患者的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肢偏瘫康复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去康复中心训练治疗,很多家庭无力承担费用,放弃治疗后,延误患者病情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肢偏瘫康复仪,包括支撑杆、支撑板、第一上肢回弯板和第一拉伸组件;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物上;所述支撑板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板用于对患者的肘部位置进行支撑;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侧面,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上;所述第一拉伸组件能够对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进行拉伸,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相对于所述支撑板旋转,以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对患者的一侧上肢进行回弯治疗。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螺纹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套接在所述螺纹轴上,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上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环上,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环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伸组件包括拉绳、第一卡接环和第二卡接环;所述第一卡接环连接在所述拉绳的一端,所述第一卡接环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外侧端,所述第一卡接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所述第二卡接环连接在所述拉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卡接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侧端,所述第二卡接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一卡接环能够套接在所述限位柱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上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用于对患者的上肢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对患者的一侧上肢位置进行限定;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上连接有振动按摩器;所述振动按摩器用于对患者的上肢进行按摩。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固定垫;所述固定垫用于对患者的肘部位置进行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肢偏瘫康复仪,包括支撑杆、支撑板、第一上肢回弯板、第一拉伸组件、第二上肢回弯板和第二拉伸组件;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物上;所述支撑板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板用于对患者的肘部位置进行支撑;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侧面,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上;所述第一拉伸组件能够对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进行拉伸,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相对于所述支撑板旋转,以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对患者的一侧上肢进行回弯治疗;所述第二上肢回弯板与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拉伸组件与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上肢回弯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侧面,所述第二上肢回弯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面;所述第二拉伸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伸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上肢回弯板上;所述第二拉伸组件能够对所述第二上肢回弯板进行拉伸,使所述第二上肢回弯板相对于所述支撑板旋转,以使所述第二上肢回弯板对患者的另一侧上肢进行回弯治疗。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肢偏瘫康复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物上,利用固定物对所述支撑杆的位置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板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利用所述支撑杆对所述支撑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并且所述支撑板用于对患者的肘部位置进行支撑,以使患者的肘部位置支撑牢固;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对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的位置进行限定,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一侧面,以对患者的一侧面上肢进行回弯治疗;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对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一端位置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上,对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另一端位置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拉伸组件能够拉伸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以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进行旋转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能够带动患者的一侧上肢进行回弯治疗,完成了对患者的上肢回弯治疗过程。本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安装在任意需要治疗的位置,便于患者随时自行治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肢偏瘫康复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肢回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拉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支撑杆;200-支撑板;300-第一上肢回弯板;400-第一拉伸组件;500-第二上肢回弯板;600-第二拉伸组件;101-螺纹轴;102-第一限位环;103-限位柱;201-螺纹孔;202-固定垫;301-第二限位环;302-固定带;303-限位板;304-容纳腔;305-振动按摩器;401-拉绳;402-第一卡接环;403-第二卡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肢偏瘫康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00)、支撑板(200)、第一上肢回弯板(300)和第一拉伸组件(400);所述支撑杆(10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物上;所述支撑板(200)套接在所述支撑杆(100)上,所述支撑板(200)用于对患者的肘部位置进行支撑;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00)的侧面,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0)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0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上;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能够对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进行拉伸,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00)旋转,以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对患者的一侧上肢进行回弯治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偏瘫康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00)、支撑板(200)、第一上肢回弯板(300)和第一拉伸组件(400);所述支撑杆(10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物上;所述支撑板(200)套接在所述支撑杆(100)上,所述支撑板(200)用于对患者的肘部位置进行支撑;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00)的侧面,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0)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0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上;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能够对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进行拉伸,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00)旋转,以使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对患者的一侧上肢进行回弯治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偏瘫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0)上设有螺纹轴(101),所述支撑板(200)上设有螺纹孔(201);所述螺纹孔(201)套接在所述螺纹轴(101)上,使所述支撑板(200)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0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偏瘫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环(102),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上设有第二限位环(301);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环(102)上,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环(30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肢偏瘫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组件(400)包括拉绳(401)、第一卡接环(402)和第二卡接环(403);所述第一卡接环(402)连接在所述拉绳(401)的一端,所述第一卡接环(402)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环(102)的外侧端,所述第一卡接环(40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102)的内径;所述第二卡接环(403)连接在所述拉绳(40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卡接环(403)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环(301)的外侧端,所述第二卡接环(403)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环(301)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肢偏瘫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0)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柱(103);所述第一卡接环(402)能够套接在所述限位柱(10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偏瘫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肢回弯板(300)上设有固定带(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远军王小珊陈艳
申请(专利权)人:罗远军王小珊陈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