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46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49
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风寒湿痹证的药物,其药物活性成分是由川乌、草乌、乌梅、甘草和白糖组成。该药物具有祛寒除湿、搜风通络、活血化瘀或者温经止痛作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证,特别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风湿骨病。

A drug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风寒湿痹证的药物,特别是提供了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属于中药制药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脱出症等,均属中医痹症范围。“痹”即闭塞不通之意,“血流则通,血塞则痹”,故《景岳全书》说:”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均称为痹症。“痹症”好发于负重活动多的关节、颈腰胸椎、膝、手指、足跟等处,也就是由于人体肌表关节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的侵袭后,气血不能通畅,阻于经络肌肉关节,不通则痛,发而为痹;或因外伤、长期慢性劳损,外邪透皮深入骨髓,胶着不去,痛则不通,形成“骨毒”。“骨毒”长期存在于骨与骨膜之上形成“宿毒”,亦即“六淫”外邪闭塞经络,久凝不化,湿凝为痰,血停为瘀,痰瘀交阻而成“宿毒”。“宿毒”使得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反复充血、水肿、粘连、挛缩,从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刺激血管,损害肌肉组织,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肿胀,甚至红肿变形,重者会造成关节骨质的破坏,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而且久痛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痛在骨;肾主骨因而引起筋骨关节肌肉处的疼痛酸楚,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疼痛肿胀酸沉麻木强直,活动受限,屈伸不利。该类疾病属于慢性病,病程时间长,难根治易复发,十分顽固。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多采用抗炎镇痛类(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虽然能够暂时止痛,缓解症状,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然而却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该病,只能对症,治标不治本,治疗时间长,疗效差,费用大,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不能长期使用;而且长期用药不但会产生抗药性,还可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损伤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肠胃系统等,最终出现不可逆转的心、肝、肾、胃、肠等内脏器官严重损伤,毒副作用非常大,绝对不容忽视;且依赖性强,一旦停药则易复发;患者因长期服用激素,往往造成激素综合症,使病人更加痛苦,甚至许多病人治疗费用增加,因病而至穷,从而失去治疗信心甚至生活的勇气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世界公认的疑难病。目前,西医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不同意见各持一说。有所谓“经典金字塔”模式;所谓“倒金字塔”模式,即开始治疗就使用强有力的药物,如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等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所谓“下台阶式”,即开始用多种药物联合“围剿”,然后把组合药物逐渐分别停用,最后选择一种有效而副作用小的药物维持;所谓“波浪式”模式,即在一种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阶段性治疗,在病情呈波动上升时给予加强治疗,以后再恢复基础治疗,如此重复多次。传统治疗如推拿、牵引、针灸、理疗、按摩、封闭、紫外线照射等,虽然不良反应较小,但远期疗效尚难肯定;而手术治疗禁忌症多、创伤重、痛苦大、花费多、并发症多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术后恢复时间长,而且术后有复发的可能性。因此,迫切需要疗程短、疗效高、服用安全、全面有效治疗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的新的治疗风寒湿痹证的药物,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发挥中医配伍用药、全面调整人体功能的特点,提供一种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能够根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痹症”,而且服用安全、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纯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治疗风寒湿痹证的药物,其药物活性成分是由川乌、草乌、乌梅、甘草和白糖组成。上述所述的药物,优选地,其中按重量份计算,川乌5-35份、草乌5-40份、乌梅10-35份、甘草1-20份和白糖1-10份。上述所述的药物,更优选地,其中按重量份计算,川乌5-20份、草乌5-25份、乌梅10-20份、甘草1-10份和白糖1-5份;或者按重量份计算,川乌20-35份、草乌25-40份、乌梅20-35份、甘草10-20份和白糖5-10份。上述所述的药物,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其中按重量比计算,川乌:草乌:乌梅:甘草:白糖为10:10:10:5:1。上述所述的药物,其中所述的川乌、草乌、乌梅和/或甘草可以为生品或者炮制品;所述的炮制品可以是上述各药材按本领域中常用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制得的炮制品,例如甘草,本领域中有蜜制甘草或者姜制甘草等。作为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上述所述药物,所述的川乌、草乌、乌梅、甘草分别为生品,即未经过炮制的原生药。上述所述的药物,其中的川乌、草乌、乌梅和/或甘草,可以为生药的原粉入药,或者为生药经提取和/或分离制得的提取物有效成分和/或有效部位入药。所述提取还任选地进一步包括分离和/或纯化的步骤。所述提取、分离、纯化可以是中药制药领域中常规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例如水提取、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乙醇等)提取等,可以是浸泡提取或者加热提取等。上述所述的药物,可以被制成合适的药物剂型以方便使用,例如其为液体制剂或者固体制剂;优选地,所述药物为药酒、糖浆、口服液、胶囊剂、片剂、丸剂、浓缩丸、颗粒剂、膏剂、敷贴剂、缓释或控释剂。作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还提供了上述所述的药物在制备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证的药物中应用。上述所述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的药物用于祛寒除湿、搜风通络、活血化瘀或者温经止痛。优选地,上述所述的应用,所述的药物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风湿骨病。上述所述川乌,为毛莨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母根。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别名又称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上述所述草乌,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块根。辛、苦、热,有大毒。入肝、脾、肺经。功能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别名又称堇、芨、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金鸦、五毒根、耗子头。上述所述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e.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别名又称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上述所述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别名又称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上述所述白糖,又称白砂糖、石蜜、糖霜、白霜糖等,甘,平。入脾、肺经。功能润肺生津,和中缓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上述所述药物中,取大辛,大热,大毒之川乌和草乌,合为君臣。川乌祛风温里散寒,既可发散肌表之寒湿,善疗寒湿阻络之痹病,又可温通脏腑之阴寒;功具温阳通络以开痹,故除内外之寒湿,是为君药。草乌功用略同川乌,但其长于搜风除寒祛湿,且其止痛除痹功效较强,与川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风寒湿痹证的药物,其药物活性成分是由川乌、草乌、乌梅、甘草和白糖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风寒湿痹证的药物,其药物活性成分是由川乌、草乌、乌梅、甘草和白糖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按重量份计算,川乌5-35份、草乌5-40份、乌梅10-35份、甘草1-20份和白糖1-1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中按重量份计算,川乌5-20份、草乌5-25份、乌梅10-20份、甘草1-10份和白糖1-5份;或者按重量份计算,川乌20-35份、草乌25-40份、乌梅20-35份、甘草10-20份和白糖5-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药物,其中所述的川乌、草乌、乌梅和/或甘草为生品或者炮制品;优选为生品。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物,其中的川乌、草乌、马钱子、乌梅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燕徐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