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46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内置气泵包括面板、泵体、连接组件和气道切换装置,面板具有与外部流体连通的开口;泵体界定出容置腔室并具有泵体盖板,泵体盖板与泵体相固定以将容置腔室分隔出上部和下部,泵体具有将容置腔室下部与外部流体连通的通气口;泵体与面板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以使开口与容置腔室上部相连通;气道切换装置位于容置腔室中并穿过泵体盖板,设置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气道切换装置与泵体、泵体盖板以及通气口界定出充气气道;当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气道切换装置与泵体、泵体盖板以及通气口界定出放气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置气泵成本低,结构简单,体积较小。

Built-in air pump and inflatab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泵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充气体的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
技术介绍
市场上常见的充气体,例如充气床、充气床垫、充气船和充气玩具等,因具备重量轻、可折叠、易携带、良好舒适性等优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气泵是充气体的必备部件,其用于对充气体进行充气或放气。为便于用户操作充气体的充放气,可以将气泵置于充气体内部。但是现有技术的内置气泵大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并且不易操作。因此,本领域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便于用户操作的内置气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气泵,所述内置气泵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本技术提供的内置气泵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适于与外部流体连通的开口;泵体,其界定出容置腔室,所述泵体具有泵体盖板,所述泵体盖板与所述泵体相固定以将所述容置腔室分隔出容置腔室上部和容置腔室下部,所述泵体具有将所述容置腔室下部与外部流体连通的通气口;连接组件,所述泵体与所述面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接以使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室上部相连通;以及气道切换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并穿过所述泵体盖板,设置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泵体、泵体盖板以及所述通气口界定出充气气道;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泵体、泵体盖板以及所述通气口界定出放气气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道切换装置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延伸穿过所述面板和连接件进入容置腔室上部中;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旋钮可操作地连接,适于随所述旋钮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以及阀杆组件,所述阀杆组件设置于所述通气口处,并与所述推杆组件可操作地连接,适于随所述推杆组件的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盖板具有第一上盖口、第二上盖口和第三上盖口,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上盖口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通气口以形成充气气道;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上盖口和第三上盖口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通气口以形成放气气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道切换装置还包括:气道切换件,所述气道切换件与所述旋钮可操作地连接并适于随所述旋钮的转动而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上盖口;以及连接杆组件,所述连接杆组件与所述气道切换件可操作地连接,适于随所述气道切换件的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上盖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具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适于与所述推杆组件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三凸台适于与所述气道切换件可操作地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道切换装置还包括气道切换件复位弹簧,所述气道切换件复位弹簧与所述气道切换件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气道切换件与所述泵体盖板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组件包括一对推杆、推杆帽以及推杆复位弹簧,其中,所述一对推杆可移动地穿过所述泵体盖板,所述一对推杆的一端可操作地连接所述阀杆组件,所述一对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帽相连接,所述推杆帽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可操作地连接,所述推杆复位弹簧与所述推杆帽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泵体盖板和所述推杆帽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杆组件包括阀罩、阀杆、阀杆弹簧和阀杆帽,其中,所述阀罩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阀杆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阀罩内并且一端具有选择性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口的阀塞,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杆帽相连接,所述阀杆弹簧套在所述阀杆外并位于所述阀塞和所述阀杆帽之间,所述阀杆帽与所述推杆组件可操作地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置气泵还包括位于所述泵体内部的泵,所述泵适于进行充气或放气,所述泵包括:叶轮;泵罩,所述泵罩与所述泵体盖板相连接,所述叶轮容纳于所述泵体盖板和所述泵罩的内部空间中;以及马达,所述马达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外并与所述泵罩固定连接,所述马达与所述叶轮相连接,适于驱动叶轮转动以产生风压从而进行充气和放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罩具有泵罩孔,所述泵罩孔与所述泵体盖板的第三上盖口相对齐,适于被所述气道切换件的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置气泵还包括拨动开关,所述拨动开关设置于所述推杆组件上,以适于控制所述泵的启动和关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罩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适于与所述拨动开关可操作地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泵体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泵体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接处的外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呈环状,通过卡扣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由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相互连接形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气体装置,其包括:充气体;和设于充气体内部的内置气泵,其中,内置气泵包括:面板,适于与所述充气体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面板具有适于与充气体的外部流体连通的开口;泵体,其界定出容置腔室,所述泵体具有泵体盖板,所述泵体盖板与所述泵体相固定以将所述容置腔室分隔出容置腔室上部和容置腔室下部,所述泵体具有将所述容置腔室下部与充气体的内部流体连通的通气口;连接组件,所述泵体与所述面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接以使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室上部相连通;以及气道切换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并穿过所述泵体盖板,设置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泵体、泵体盖板以及所述通气口界定出充气气道;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泵体、泵体盖板以及所述通气口界定出放气气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通过高频焊接方式连接至所述充气体的外表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体包括:顶片、底片和围片,所述顶片、所述底片和所述围片界定出所述充气体的内部空腔;以及多个拉带,其位于所述充气体的内部空腔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体为充气水池、充气床垫和充气筏中的任一种。本技术的内置气泵可以设置在充气体内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制造成本低,体积小。同时,借助通过旋钮旋转的气道切换装置,可以轻松便捷地进行充放气,能够大幅提高对充气体充气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理解本技术,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图1a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置气泵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置气泵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2a是图1a所示的内置气泵的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适于与外部流体连通的开口;泵体,其界定出容置腔室,所述泵体具有泵体盖板,所述泵体盖板与所述泵体相固定以将所述容置腔室分隔出容置腔室上部和容置腔室下部,所述泵体具有将所述容置腔室下部与外部流体连通的通气口;连接组件,所述泵体与所述面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接以使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室上部相连通;以及气道切换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并穿过所述泵体盖板,设置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泵体、泵体盖板以及所述通气口界定出充气气道;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泵体、泵体盖板以及所述通气口界定出放气气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适于与外部流体连通的开口;泵体,其界定出容置腔室,所述泵体具有泵体盖板,所述泵体盖板与所述泵体相固定以将所述容置腔室分隔出容置腔室上部和容置腔室下部,所述泵体具有将所述容置腔室下部与外部流体连通的通气口;连接组件,所述泵体与所述面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接以使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室上部相连通;以及气道切换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并穿过所述泵体盖板,设置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泵体、泵体盖板以及所述通气口界定出充气气道;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泵体、泵体盖板以及所述通气口界定出放气气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切换装置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延伸穿过所述面板和连接件进入容置腔室上部中;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旋钮可操作地连接,适于随所述旋钮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以及阀杆组件,所述阀杆组件设置于所述通气口处,并与所述推杆组件可操作地连接,适于随所述推杆组件的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盖板具有第一上盖口、第二上盖口和第三上盖口,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上盖口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通气口以形成充气气道;当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上盖口和第三上盖口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通气口以形成放气气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切换装置还包括:气道切换件,所述气道切换件与所述旋钮可操作地连接并适于随所述旋钮的转动而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上盖口;以及连接杆组件,所述连接杆组件与所述气道切换件可操作地连接,适于随所述气道切换件的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上盖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具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适于与所述推杆组件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三凸台适于与所述气道切换件可操作地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切换装置还包括气道切换件复位弹簧,所述气道切换件复位弹簧与所述气道切换件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气道切换件与所述泵体盖板之间。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包括一对推杆、推杆帽以及推杆复位弹簧,其中,所述一对推杆可移动地穿过所述泵体盖板,所述一对推杆的一端可操作地连接所述阀杆组件,所述一对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帽相连接,所述推杆帽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可操作地连接,所述推杆复位弹簧与所述推杆帽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泵体盖板和所述推杆帽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气泵,其特征在于,阀杆组件包括阀罩、阀杆、阀杆弹簧和阀杆帽,其中,所述阀罩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阀杆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阀罩内并且一端具有选择性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口的阀塞,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杆帽相连接,所述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水勇邱万宾陈压蓝尹若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