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洪继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465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包括叶片泵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前端盖和伸出所述前端盖的驱动轴;所述叶片泵包括与所述前端盖呈一体的壳体;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有防泄漏结构;所述防泄漏结构包括主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前端盖上并定位于所述主密封圈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的若干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外界连通。通过该防泄漏结构,当有液压油泄漏时,泄漏的液压油会通过该泄漏孔中排出,完全阻断了液压油泄漏对驱动电机的负面影响。同时,该液压油从该泄油孔的流出同时产生了主密封圈失效的提示,以便装置及时得到维修。

A motor-connected van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连体式叶片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叶片泵,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一体化液压叶片泵。
技术介绍
叶片泵是液压泵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流量均匀性好、噪声较低等优点,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公告号为CN85200887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叶片泵,包括泵盖、侧板、定子、叶片、转子、压力侧板、泵体、主轴、轴端密封装置。目前,叶片泵作为一个独立的液压动力元件,需通过其外伸泵轴与独立的电动机或内燃机连接组成电机-液压泵单元组成液压动力单元进行工作,这种连接需要连轴器、泵架等装置,由于需通过连轴器等附件连接,整个液压动力单元轴向长度就会很长。特别是由于通过连轴器等附件连接,还存在结构复杂、噪声等缺陷,在轴伸处还存在外泄漏等缺点。公告号为CN192836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孔板离心辅助泵的液压电机叶片泵,其目的是通过电机绕组直接驱动与电机转子联为一体的叶片泵转子,使电能直接转化为液压能输出,泵壳中安装有电机定子,电机定子中装有电机绕组,电机转子中均布有转子导条,电机转子两侧各有一个端环,电机转子内部安装有电机转子套,电机转子压板与电机转子套紧固在一起,电机转子套内部装有固体自润滑轴承,电机转子通过固体自润滑轴承支撑在主端盖上,电机转子套通过第一花键、圆螺母主轴连接,主轴的右端通过第二花键与叶片泵转子连接,左侧配流盘、叶片泵定子、右侧配流盘通过出油口压盖压紧在主端盖内部,出油口压盖与主端盖连接,主端盖上开设有吸油口,出油口压盖上开设有出油口,泵壳内表面开设有轴向通油槽。同样地还有公告号为CN10125586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机内嵌叶片泵,其电机转子通过电机转子套、第一花键和主轴支撑在泵盖内的滚动轴承和右配流盖内的滑动轴承中,泵心转子与主轴连接,泵心转子中均布设置了母叶片和子叶片,泵心转子外部设有泵心定子,泵心定子与左配流盖、右配流盖通过定位销和压盖安装在泵心座中,电机定子压装在泵壳中。再还有公告号为CN10262846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电机叶片泵液压动力单元,其电机转子与转子套、主轴通过销、螺钉连接成转子体,并通过泵心座中滑动轴承和泵后盖中的两组滚动轴承支撑在泵后盖和泵心座上,叶片泵与主轴通过花键连接,叶片泵通过出油口压盖、螺钉、垫圈和泵前盖装在泵心座中,电机定子压装在机座内,泵前盖和泵后盖固定在机座上,机座固定在箱体内部的支座上,液压泵的出油口与出油口压盖的内流道相通,高压油管将出油口压盖与箱体上的油路块相连。再还有公告号为CN10304713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电机转子与主轴压装成一体,并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在壳体和内端盖上,叶片泵泵芯通过花键与主轴连接,叶片泵泵芯装在泵芯座中,电机定子压装在壳体的内孔上,壳体上设有进油口、环形流道、冷却流道,主轴上设有主轴中心孔、孔板离心泵。再再还有公告号为CN10306216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整体式电机叶片泵液压动力单元,其电机转子与主轴压装成一体,并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在泵座和箱体上,高压叶片泵芯通过花键与主轴连接,高压叶片泵芯装在泵座中,电机定子压装在箱体的内孔上。箱体内部油液通过泵座上的大油孔和小油孔进入高压叶片泵泵的吸油腔,高压叶片泵芯的排油腔与出油口压盖的出油口相通,输出高压油。液压系统回油通过回油口经冷却管、回油管流回箱体内。上述为了解决叶片泵单元与电机分体连接带来的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均是将叶片泵单元与整合到电机的转子中。这样的技术方案虽然较好地解决了叶片泵与电机的一体式连接问题,也较好地解决了两轴同心问题。但这些技术方案均对工艺要求较高。特别是将叶片泵整合在电机转子中时,对叶片泵漏油问题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对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后期的维修造成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机连体式叶片泵,试图通过另一种方式对电机与叶片泵进行一体化结合,使叶片泵壳体与电机前端盖进行一体化整合,使叶片泵主体部分完全包含在电机前端盖形成一储油腔内,有效地降低叶片泵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但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存在一样的问题即压力油泄漏对驱动电机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技术通过除常规的密封,即采用堵的措施外,更通过泄油孔进行疏的方法。本技术方案不仅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压力油泄漏对驱动电机造成负面影响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提供了密封圈失效的有效提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包括叶片泵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前端盖和伸出所述前端盖的驱动轴;所述叶片泵包括与所述前端盖呈一体的壳体;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有防泄漏结构;所述防泄漏结构包括主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前端盖上并定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的若干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外界连通。通过该防泄漏结构,当有液压油泄漏时,泄漏的液压油会通过该泄漏孔中排出,完全阻断了液压油泄漏对驱动电机的影响。同时,该液压油从该泄油孔的流出同时产生了主密封圈失效的提示,以便装置及时得到维修。叶片泵壳体与电机前端盖进行一体化整合,使叶片泵主体部分完全包含在电机前端盖形成一储油腔内,有效地降低叶片泵产生的振动和噪音。进一步地,所述泄油孔呈周向均布。使得在前端盖各方向均能提供泄漏压力油的排泄,方便叶片泵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安装使用,提高了叶片泵的通用性。为了对叶片泵进行周向和轴向的有效定位,具体地,所述叶片泵包括前侧板;在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有定位销。该结构使得在前侧板与前端盖的内端面之间形成叶片泵的吸油腔室。作为优选,所述叶片泵包括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形成包含所述叶片泵主体部分的储油腔。该后端盖对叶片泵主体部分进行有效固定并形成高压油输出的高压油腔和高压油出油口。同时,该结构使得叶片泵的维修拆卸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艺结构。进一步地,作为优选,还包括一密封衬套;所述密封衬套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嵌设在所述前端盖的内端面上,所述主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衬套与所述驱动轴之间。通过设置该密封衬套的防泄漏结构,当更换主密封圈时,可先通过拉出密封衬套,再进行主密封圈的更换,使维修变得更加方便。本技术通过该防泄漏结构,当有液压油泄漏时,泄漏的液压油会通过该泄漏孔中排出,完全阻断了液压油泄漏对驱动电机的负面影响。同时,该液压油从该泄油孔的流出同时产生了主密封圈失效的提示,以便装置及时得到维修。叶片泵壳体与电机前端盖进行一体化整合,使叶片泵主体部分完全包含在电机前端盖形成一储油腔内,有效地降低叶片泵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叶片泵部分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具有另一防泄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叶片泵部分放大视图;图5为本技术防泄漏结构中密封衬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防泄漏结构中密封衬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叶片泵1、泵定子11、泵转子12、叶片13、前侧板14、吸油孔141、后侧板15、高压油孔151、后端盖16、出油口161、驱动电机2、前端盖21、内端面211、内端槽212、驱动轴22、防泄漏结构23、主密封圈231、泄油孔232、周向壁24、进油口241、密封衬套25、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包括叶片泵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前端盖和伸出所述前端盖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泵包括与所述前端盖呈一体的壳体;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有防泄漏结构;所述防泄漏结构包括主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前端盖上并定位于所述主密封圈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的若干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外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包括叶片泵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前端盖和伸出所述前端盖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泵包括与所述前端盖呈一体的壳体;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有防泄漏结构;所述防泄漏结构包括主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前端盖上并定位于所述主密封圈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的若干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孔呈周向均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泵包括前侧板;在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有定位销。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泵包括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形成包含所述叶片泵主体部分的储油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连体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泵包括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国兴王洪继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