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角折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92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内角折叠盒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二盖板、与第一侧板连接的第一盖板;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内折部,侧板包括第二内折部,第二盖板包括第三内折部,第一盖板包括第四内折部;第一内折部、第二内折部、第三内折部和第四内折部可以向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形成凹角;凹角位于内角折叠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各板面设置内折部的方式增加向内角折叠盒内凹陷的凹角以减小所述内角折叠盒的内部空间;同时,凹角可以减少内部容纳物体移动,起到固定盒内物体的作用;使用者手指可深入凹角取用所述内角折叠盒,方便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状不同于市面上流通的普通折叠盒,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美观性,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An inner corner fold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角折叠盒
本技术涉及包装容器,具体涉及一种内角折叠盒。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折叠包装盒大多在制作工艺及生产方式上进行改进,盒体成型大多呈立方体或棱柱体等形状,形式单一,难以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同时,盒体内容纳物体需要额外借助绳或额外包装件进行固定,装配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款式新颖且能够固定盒体内部容纳物体的内角折叠盒。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角折叠盒,所述内角折叠盒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设置,所述内角折叠盒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连接的第一盖板和两个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二盖板包括第三内折部,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第四内折部;所述第一内折部和所述第二内折部形状相同且均为三角形、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形状相同且均为扇形;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可以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时,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构成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凹陷的凹角;所述第四内折部为磨砂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包括边一折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边一折线折叠;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包括边二折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边二折线折叠;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包括边三折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边三折线折叠。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内折线,所述第一内折线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边一折线和所述边三折线;所述第一内折线为直线;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内折线,所述第二内折线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边一折线和所述边二折线;所述第二内折线为直线;所述第二盖板包括第三内折线,所述第三内折线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边二折线和所述第二盖板边沿;所述第三内折线为圆弧;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第四内折线,所述第四内折线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边三折线和所述第一盖板边沿;所述第四内折线为圆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折线和所述第二内折线沿所述边一折线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三内折线和所述第四内折线沿所述边一折线呈镜像对称。进一步的,所述内角折叠盒包括边四折线和粘叠部,所述粘叠部通过所述边四折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粘叠部和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边四折线折叠;所述粘叠部可以粘贴在所述第二侧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可以覆盖在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第一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二盖板上时,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封闭所述内角折叠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板包括豁口;所述第一盖板包括固定板和边五折线,所述固定板沿所述边五折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盖板折叠;两个所述第二盖板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折叠而使两个所述第二盖板共面时,所述豁口共线;所述固定板可以固定在共线时的所述豁口中从而使所述第一盖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盖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均为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内角折叠盒通过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设置内折部的方式在内角折叠盒上增加可以凹陷的内角,本技术通过凹角减小所述内角折叠盒的内部空间以减少内部容纳物体移动,起到固定盒内物体的作用;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内角折叠盒时,手指可深入凹角取用所述内角折叠盒,方便用户取用;本技术的凹角位于两个第一侧板四周,形状不同于市面上流通的普通折叠盒,可以增加本技术的美观性,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本技术呈对称性设置,不同于市面上的折叠盒具有正反放置的情况,避免了用户摆放或取用折叠盒时的方向选择的问题,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由于本技术的内角折叠盒的第三内折部和第四内折部为扇形,本技术提出的内角折叠盒的凹角成圆锥状,用户取用时手指与位于主盖板侧的凹角一端可以完整贴合,使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通过凹角取拿所述内角折叠盒;当用户通过凹角拿取所述内角折叠盒时,手指主要接触按压第四内折部;相比于滑面的第四内折部,手指与磨砂面第四内折部的摩擦力更大,便于用户取用所述内角折叠盒,并且磨砂面的触感舒适,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凹角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内角折叠盒,所述内角折叠盒包括两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间隔设置,内角折叠盒包括两个与第一侧板1分别连接的第一盖板4和两个与第二侧板2分别连接的第二盖板3;第一盖板4可以压设在第二盖板3上从而封闭所述内角折叠盒。本技术提出的内角折叠盒各个侧面板之间包括多条边折线,其中,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之间包括边一折线a1,第二侧板2和第一侧板1沿边一折线a1折叠;第二侧板2与第二盖板3之间包括边二折线a2,第二盖板3与第二侧板2沿边二折线a2折叠;第一侧板1与第一盖板4之间包括边三折线a3,第一盖板4与第一侧板1沿边三折线a3折叠。本技术提出的内角折叠盒各个侧面板上包括多条内折线,内折线使各个面板形成内折部,具体为:第一侧板1包括第一内折线b1,第一内折线b1两端分别位于边一折线a1和边三折线a3;第二侧板2包括第二内折线b2,第二内折线b2两端分别位于边一折线a1和边二折线a2;第二盖板3包括第三内折线b3,第三内折线b3两端分别位于边二折线a2和第二盖板3边沿;第一盖板4包括第四内折线b4,第四内折线b4两端分别位于边三折线a3和第一盖板4边沿;第一内折线b1和第二内折线b2为直线;第三内折线b3和第四内折线b4为圆弧。第一内折线b1位于第一侧板1上使第一侧板1上形成第一内折部10,第二内折线b2位于第二侧板2上使第二侧板2上形成第二内折部20,第三内折线b3位于第二盖板3上使第二盖板3上形成第三内折部30,第四内折线b4位于第一盖板4上使第一盖板4上形成第四内折部40;因内折线的线型不同,第一内折部10和第二内折部20形状相同且均为三角形、第三内折部30和第四内折部40形状相同且均为扇形;内折部可以沿内折线折叠,第一内折部10、第二内折部20、第三内折部30和第四内折部40可以向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第一内折部10、第二内折部20、第三内折部30和第四内折部40向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时,第一内折部10、第二内折部20、第三内折部30和第四内折部40构成向内角折叠盒内部凹陷的凹角。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提出的内角折叠盒通过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3上设置内折部的方式在内角折叠盒上增加可以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凹陷的内角,所述内角折叠盒通过凹角减小折叠盒的内部空间以减少折叠盒内部容纳物体移动,起到固定盒内物体的作用。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内角折叠盒时,手指可深入凹角取用所述内角折叠盒,方便用户取用。本技术的凹角位于所述内角折叠盒的八个角端,形状不同于市面上流通的普通折叠盒,可以增加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角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折叠盒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设置,所述内角折叠盒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连接的第一盖板和两个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二盖板包括第三内折部,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第四内折部;所述第一内折部和所述第二内折部形状相同且均为三角形、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形状相同且均为扇形;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可以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时,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构成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凹陷的凹角;所述第四内折部为磨砂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角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折叠盒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设置,所述内角折叠盒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连接的第一盖板和两个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二盖板包括第三内折部,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第四内折部;所述第一内折部和所述第二内折部形状相同且均为三角形、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形状相同且均为扇形;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可以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折叠时,所述第一内折部、所述第二内折部、所述第三内折部和所述第四内折部构成向所述内角折叠盒内部凹陷的凹角;所述第四内折部为磨砂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角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包括边一折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边一折线折叠;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包括边二折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边二折线折叠;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包括边三折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边三折线折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角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内折线,所述第一内折线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边一折线和所述边三折线;所述第一内折线为直线;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内折线,所述第二内折线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边一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石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