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娇娇专利>正文

一种握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76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握笔器,其涉及文具的技术领域,包括笔套、相对设置于所述笔套两侧的指套,所述笔套的外壁设置有加强条,所述指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条的侧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笔套的外壁,所述指套靠近所述加强条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指套与所述笔套之间形成供食指或拇指插接的渐缩口;所述笔套的外壁开设有位于所述指套之间且供中指嵌设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切向贯穿笔套、且靠近供食指插接的指套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指套固定使用者食指和拇指,避免拇指向外伸出或扣在食指的指甲上,并通过凹槽增大使用者中指与笔套的接触面积,减少中指在书写时的疲劳感,进而矫正使用者的握笔姿势。

A penho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握笔器
本技术涉及文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握笔器。
技术介绍
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是在使用笔书写时,有很多人的握笔姿势不正确,其中少年儿童尤为突出。一般常见的错误握笔姿势是:握笔部位离笔尖太近或太远,拇指或食指的相对位置不正确,其中最普遍的是拇指向外伸出,甚至扣在食指的指甲上,错误的握笔姿势容易导致近视和书写疲劳及手指酸痛,同时导致书写不规范,也很难将字写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规范握笔姿势的握笔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握笔器,包括笔套、相对设置于所述笔套两侧的指套,所述笔套的外壁设置有加强条,所述指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条的侧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笔套的外壁,所述指套靠近所述加强条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指套与所述指套之间形成供食指或拇指插接的渐缩口;所述笔套的外壁开设有位于所述指套之间且供中指嵌设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切向贯穿笔套、且靠近供食指插接的指套的一端高于另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指套固定使用者食指和拇指,避免拇指向外伸出或扣在食指的指甲上,并通过凹槽增大使用者中指与笔套的接触面积,减少中指在书写时的疲劳感,进而矫正使用者的握笔姿势;握笔时,食指和拇指在两侧捏紧笔套、且呈菱形,中指向拇指一侧倾斜,指套和凹槽的倾斜设置,在规范握笔姿势的同时,符合人体工程学,减少手指在书写时的疲劳感;另外,在书写时,食指与拇指容易向前侧偏移,通过设置渐缩口,限制食指与拇指的移动,同时通过设置加强条,增加食指与拇指之间的间距的同时,增强指套之间的抗挤压性能,进而规范使用者的握笔姿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渐缩口的侧壁凹陷设置有凹孔,所述凹孔的内壁设置有柔性的椭圆块、至少两个位于所述椭圆块外的环形条,所述环形条的轴心线与所述椭圆块的轴心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形条增大笔套与食指或拇指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手指滑移,并辅以椭圆块与指腹直接接触,便于使用者抓取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套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过轴心的截面包括多个首尾顺次连接的弧线,所述弧线向所述散热孔的轴线方向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散热孔减少使用时的闷热感;同时通过设置弧线,增强了散热孔的形变能力,进而保证散热孔的散热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与所述笔套的连接处设置有上承托部和下承托部,所述上承托部和下承托部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下承托部对中指的上下两侧进行夹持,限制中指的上下移动,进而规范使用者的握笔姿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承托部的下端面固定有柔性的凸起部,所述下承托部与所述凹槽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书写时,中指的指关节抵靠于笔套上,控制笔动作,通过设置凸起部增大与指关节的接触面积,并辅以下承托部给予中指圆滑运动的空间,减少手指在书写时的疲劳感,避免产生茧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笔套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柔性的凸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条的预紧力对笔之间的尺寸差异进行补偿,同时多个凸条作为笔套内的防滑纹,其增大了笔与笔套之间摩擦力,避免笔套内的笔任意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笔套的下端设置有切平部,所述切平部靠近所述加强条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凹槽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书写时,切平部近似于竖直面,避免笔套遮挡笔尖。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双指套固定使用者食指和拇指,避免拇指向外伸出或扣在食指的指甲上,并通过凹槽增大使用者中指与笔套的接触面积,减少中指在书写时的疲劳感,进而矫正使用者的握笔姿势;2.通过设置渐缩口以及环形条和椭圆块,限制食指与拇指的移动,同时通过设置加强条,增加食指与拇指之间的间距,进而规范使用者的握笔姿势;3.通过上、下承托部对中指的上下两侧进行夹持,并辅以凸起部增大与指关节的接触面积,进而规范使用者的握笔姿势,减少手指在书写时的疲劳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握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握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笔套;11、切平部;2、指套;21、散热孔;22、弧线;3、凸条;4、加强条;5、渐缩口;6、凹孔;61、椭圆块;62、环形条;7、凹槽;71、上承托部;72、下承托部;73、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握笔器,包括笔套1、两个相对设置于笔套1两侧的指套2。对于习惯使用右手写字的人,其右手食指插接于右侧的指套2内、其右手拇指插接于左侧的指套2内。笔套1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柔性的凸条3。利用凸条3的预紧力对笔之间的尺寸差异进行补偿,同时多个凸条3作为笔套1内的防滑纹,其增大了笔与笔套1之间摩擦力,避免笔套1内的笔任意移动。为避免笔套1遮挡笔尖,笔套1的下端设置有切平部11,切平部11的前端高于后端,在实际书写时,切平部11近似于竖直面,便于观察笔尖动作。笔套1的前侧外壁设置有加强条4,指套2的前端固定于加强条4的侧壁、后端固定于笔套1的外壁,且指套2的前端高于后端。握笔时,食指和拇指在两侧捏紧笔套1、且呈菱形,通过采用加强条4增加食指与拇指之间的间距,并增强指套2之间的抗挤压性能。为避免食指或拇指下移,指套2与笔套1之间形成供食指或拇指插接的渐缩口5,渐缩口5的内径向下逐渐减小。参照图2,渐缩口5的凹陷设置有凹孔6,凹孔6的内壁设置有椭圆块61、两个位于椭圆块61外的环形条62,环形条62的轴心线与椭圆块61的轴心线重合、呈放射状排布。使用时,食指或拇指的指腹直接与椭圆块61和环形条62接触,椭圆块61的柔性增大了指腹与其的接触面积,同时环形条62增大笔套1与食指或拇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手指抓取施力。为减少使用时的闷热感,指套2上开设有两个散热孔21,散热孔21过轴心的截面包括四个首尾顺次连接的弧线22,弧线22向散热孔21的轴线方向弯曲。弧线22增强了散热孔21的形变能力,进而保证散热孔21的散热效果。为矫正中指的握笔姿势,笔套1的外壁开设有位于指套2之间且供中指嵌设的凹槽7,凹槽7沿切向贯穿笔套1、且右端高于左端。凹槽7与笔套的连接处设置有上承托部71和下承托部72,上承托部71和下承托部72位于凹槽7的两侧。上承托部71的下端面固定有凸起部73,下承托部72与凹槽7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通过上、下承托部72对中指的上下两侧进行夹持,并辅以凸起部73增大与指关节的接触面积,进而规范使用者的握笔姿势,减少手指在书写时的疲劳感。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笔插接于笔套1内,将右手食指插接于右侧的指套2内、右手拇指插接于左侧的指套2内,二者的指腹抵触于椭圆块61上,右手中指嵌合于凹槽7内,且中指指关节抵触于凸起部73,然后开始书写即可。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握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套(1)、相对设置于所述笔套(1)两侧的指套(2),所述笔套(1)的外壁设置有加强条(4),所述指套(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条(4)的侧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笔套(1)的外壁,所述指套(2)靠近所述加强条(4)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指套(2)与所述笔套(1)之间形成供食指或拇指插接的渐缩口(5);所述笔套(1)的外壁开设有位于所述指套(2)之间且供中指嵌设的凹槽(7),所述凹槽(7)沿切向贯穿笔套(1)、且靠近供食指插接的指套(2)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握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套(1)、相对设置于所述笔套(1)两侧的指套(2),所述笔套(1)的外壁设置有加强条(4),所述指套(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条(4)的侧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笔套(1)的外壁,所述指套(2)靠近所述加强条(4)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指套(2)与所述笔套(1)之间形成供食指或拇指插接的渐缩口(5);所述笔套(1)的外壁开设有位于所述指套(2)之间且供中指嵌设的凹槽(7),所述凹槽(7)沿切向贯穿笔套(1)、且靠近供食指插接的指套(2)的一端高于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握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渐缩口(5)的侧壁凹陷设置有凹孔(6),所述凹孔(6)的内壁设置有柔性的椭圆块(61)、至少两个位于所述椭圆块(61)外的环形条(62),所述环形条(62)的轴心线与所述椭圆块(61)的轴心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握笔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安娇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