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1851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所述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包括定位工作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第二移动定位组件、第三移动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和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定位工作台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第一移动定位组件设于第一定位槽;第二移动定位组件设于第二定位槽;第三移动定位组件设于第三定位槽;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第一定位槽设置;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第二定位槽设置;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第三定位槽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的操作方法。

A Square Light and Thin Object Positioning Equipment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丝网印刷
,特别涉及一种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平面内的方形物体定位须要限制三个自由度,即方形物体的侧面两个约束点以及相邻侧面一个约束点即可完全确定方形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对于硬质且侧面受推力不易弯曲形变的方形物体,三点定位的容易实现;而对于软质而且侧面受推力时容易产生弯曲形变的方形物体的三点定位法定位方法则不多,因为推动方形物体朝向定位点方向移动,当相应侧面贴合定位点时,推力难以控制,方形物体产生弯曲形变,导致定位不准确。同时,丝网印刷时,如果定位平面上的承印部分出现明显的凹凸面,将对丝印网版产生损伤,缩短网版寿命。因此,现有的定位设备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所述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包括定位工作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第二移动定位组件、第三移动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和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所述定位工作台具有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邻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三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所述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三定位槽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下方并与之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下方并与之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三移动定位组件包括第三定位块、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块的下方并与之连接的第三移动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工作台具有上表面、和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上槽、第一定位下槽;第一定位上槽和第一定位下槽贯穿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定位上槽的开设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下槽的开设宽度,如此形成第一台阶,用以承载第一定位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槽包括第二定位上槽、第二定位下槽;第二定位上槽和第二定位下槽贯穿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二定位上槽的开设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下槽的开设宽度,如此形成第二台阶,用以承载第二定位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槽包括第三定位上槽、第三定位下槽;第三定位上槽和第三定位下槽贯穿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三定位上槽的开设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定位下槽的开设宽度,如此形成第三台阶,用以承载第三定位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顶表面高于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定位块的顶表面高于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定位块的顶表面高于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定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下降,使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的顶表面与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保持对齐,定位工作台的承印面保持平整,无凹凸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第一定位槽前侧面;所述第二定位槽具有第二定位槽前侧面;所述第三定位槽具有第三定位槽前侧面;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前侧面预留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前侧面预留一定距离;所述第三定位块与所述第三定位槽前侧面预留一定距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提供如上所述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三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前侧面预留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前侧面预留一定距离;所述第三定位块与所述第三定位槽前侧面预留一定距离;提供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将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移动至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且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的一侧面位于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的水平移动范围内,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的一相邻侧面位于第三定位块的水平移动范围内,但未准确定位;使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处于真空开启状态,有效吸附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同时水平移动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使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的前侧面均接触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的侧面,并继续水平移动,直至贴合相应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的前侧面,并保持固定;使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处于真空开启状态,有效吸附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并使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处于非真空状态,水平移动第三定位块,使第三定位块的前侧面接触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的相邻侧面,并继续水平移动,直至贴合第三定位槽的前侧面,并保持固定,完成待定位方形轻薄物体的定位,随后使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的真空吸附孔处于真空状态,牢靠固定方形轻薄物体;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下降,使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的顶表面与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保持对齐,如此完成定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方法还包括印刷完成后,抬起丝印网版,破除所有真空状态,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回复到初始状态。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突破常规,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移动的定位工作台固定,而把原来固定的定位块改变成可移动的定位块,从而完成定位功能,并且定位完成后,定位平面上承印部分不会出现明显凹凸面,防止对丝印网版产生损伤,从而延长了网版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初始状态时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状态时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所涉及的标号: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100、定位工作台40、第一移动定位组件10、第二移动定位组件20、第三移动定位组件30、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50、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60、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70、第一侧壁41、第二侧壁42、第三侧壁43、第四侧壁44、第一定位槽45、第二定位槽46、第三定位槽47、上表面48、真空吸附孔49、第一定位块11、第一移动机构12、顶表面13、第二定位块21、第二移动机构22、顶表面23、第三定位块31、第三移动机构32、顶表面33、第一定位槽前侧面451、第二定位槽前侧面461、第三定位槽前侧面47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初始状态时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状态时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的立体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100,包括定位工作台40、第一移动定位组件1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工作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第二移动定位组件、第三移动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和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所述定位工作台具有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邻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三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所述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三定位槽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工作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第二移动定位组件、第三移动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和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所述定位工作台具有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邻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三移动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所述第三定位真空吸附孔邻近所述第三定位槽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下方并与之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下方并与之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三移动定位组件包括第三定位块、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块的下方并与之连接的第三移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作台具有上表面、和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上槽、第一定位下槽;第一定位上槽和第一定位下槽贯穿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定位上槽的开设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下槽的开设宽度,如此形成第一台阶,用以承载第一定位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包括第二定位上槽、第二定位下槽;第二定位上槽和第二定位下槽贯穿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二定位上槽的开设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下槽的开设宽度,如此形成第二台阶,用以承载第二定位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包括第三定位上槽、第三定位下槽;第三定位上槽和第三定位下槽贯穿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三定位上槽的开设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定位下槽的开设宽度,如此形成第三台阶,用以承载第三定位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形轻薄物体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顶表面高于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定位块的顶表面高于所述定位工作台的上表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海何学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贵峰精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